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2017-04-14张钰京

体育时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文化

张钰京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本文从“体育文化”视角,从历史由来、科学内涵、判断标准阐释体育强国内涵,发现中国发展强国的重要缺失—文化软实力;从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文化竞争力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进行体育强国文化建构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承问题。认为我国要建设真正的体育强国,必须促进包括体育物质、制度、精神等各文化的回归。

关键词 体育强国 体育软实力 体育文化 文化竞争力

一、体育强国的概述

(一)历史由来

我国正式出现“体育强国”一词是1964年《体育参考》中的《朝日新闻》“分析东京奥运会各项比赛”译文。文章谈到:“赫尔辛基奥运会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大体育强国。”当时涵义是奥运会上的名列前茅。

“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的涵义是动态的,经历了“奥运会上名列前茅”、“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为主”、“综合体育实力超群、体育软实力突出”等几个阶段 。

1.2 科学内涵

体育强国,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群,总体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的国家。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体育产业、体育科教等构成了体育强国的支撑系统:体育威望、国际体育话语权等是体育强国的软实力表现。

(二)判断标準

1.大众体育普及程度高

各体育强国都体现出国民健身意识强、体育人口占比例较高、体育场地充足、健身组织完善等特点。

2.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强

世界大赛是综合较量。世界各大体育强国都利用多种途径提高本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力争在世界大赛获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3.学校体育受到政府重视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特殊作用,积极推行体育教育计划,配备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

4.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在当今社会,体育产业正以其产值高、污染小、劳动密集等优势,成为体育发达国家极富活力的朝阳、环保产业。

5.体育软实力强

通过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有效运行和体育文化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是体育强国最为主要的软实力。特色体育文化,广泛的体育外交等,都为国家体育发展扩大了影响。体育软实力建设为增强、展现体育硬实力创造了内、外部条件。

二、中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缺失——文化软实力问题

世界体坛依然以欧美西方文化一元主宰,在世界体坛缺乏更多的话语权。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是体育与文化,教育均衡发展。可见,文化之于体育,之于奥林匹克运动,强化中国体育软实力意义重大。

三、中国体育强国的文化建构

(一)文化基因—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可以说是体育文化的基因,直接影响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整个文化建构。

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思想,强调的是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也成为文化的一个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以人为本”。尤其大众体育是一种互补的体育文化。 因此,在实现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中国体育文化本质的发展逻辑,以异质同构的态度发展世界多元体育文化。

(二)文化传承—体育文化竞争力

北京奥运会是对中国文化模式的元素基因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中国要成为体育强国,就要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和爱、和美”的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远”的精神进行文化的补充和发展,打造了一条中国体育文化模式向世界的通道。

四、促进体育各文化回归

长期只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直接导致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呈现出相对的滞后性。体育文化的落后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作为物质文化,是指以人体这一物质形态为对象,利用场馆、器材等体育手段,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我国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远不如其他国家。据统计人均只有0.01m2,选择在公园、马路边锻炼的人达到40%。

(二)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又是一种制度文化,人们的体育行为习惯需在制度的规范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体育发展理念和体育文化品牌,“”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三)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还是一种精神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影响。

身体教育包括生理学知识教育、健康教育等。也有人认为身体教育包括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 教育要追求人的总体和谐,身体是人的物质性支柱,它能否健康地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幸福感与成就。

参考文献:

[1] 曹守和,赵玉梅.“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提出的由来与涵义的演进[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5-18.

[2] 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3] 袁大任.强化中国体育软实力可选方案[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2.

[4] 林顺治.从体育强国视角论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28-33.

[5] 刘良华.“身体教育学”沦陷与复兴[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8(3)27-30.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体育文化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