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独具 意境深远

2017-04-13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养猫刻画文章

【技法导入】

《猫》是一篇寓意深刻、值得品味的文章。它没有丽词佳句,也没有警策箴言,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感情真挚。

初读《猫》,会感觉文章的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是稍加分析作品的行文脉络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很讲究写作技法。具体表现如下:

一、结构严谨,情节一波三折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合,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最后永不养猫。

2.首尾呼应以及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在文中主要表现在: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鳥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这些内容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作者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串联成了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令文章浑然天成。

二、工笔白描,刻画个性特征

文中,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力刻画,使三只猫各自不同的情态得以展示,给人历历在目的感觉。如“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一句,不仅具体鲜明地描写了猫的毛色,而且还刻画出猫活泼、可爱的情态,这是对第一只猫的刻画。而对第二只猫的刻画,作者更是通过对它的乱跑、跳墙、爬树、扑蝴蝶等精彩动作的捕捉,用相应的动词加以反映,传神地表现出了第二只猫的特色。与第一只猫相比,这只猫显然更讨主人的欢心。对第三只猫的描写,作者则用“很瘦”“不活泼”“忧郁”等词句进行简单概括,对它的形象先虚写一笔,再辅之以“毛被烧脱”“终日懒惰地伏着”等具体描写,令读者足见其貌。与第一、二两只猫相比,这只猫完全没有一点取宠的资本,更何谈讨主人的喜欢呢?

三、对比衬托,抒写人物情感

文中的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顽游;而第一只猫则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第三只猫终日懒惰地伏着,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都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的存在,因此,第三只猫的命运就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也就更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与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可见,作者把感情全部蕴藏在叙事中,字里行间传达出了“我”养猫的欢乐与辛酸、关切与愤恨、厌恶与内疚,潜移默化间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即学即练】

1.请以“家庭风波”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注意情节上的波澜性。(400字左右,答题纸自备)

2.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王宗仁《歌的高度》)

选段中的画线句子在描写景物时用了哪种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对刻画人物又有什么作用?

3.请从对比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棕树品性的理解。

南方的植物都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姿态存活,样子多是蔓蔓枝枝、松松垮垮的,风雨旱雪都可以改变它们生长的样式。譬如说吧,天旱的时候,好些南方植物萎萎缩缩的,像个落难的叫花子,一旦雨水充足了,一个个又昂扬得像个暴发户,枝那个粗呀,叶那个肥呀,好像把能吃的养料水分全吃进去了,像城里的胖娃,典型的饮食无度、暴殄天物。

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它们永远是精瘦精瘦的,它们的生命似乎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经受某种磨难。就连它们的叶子也一片都不旁逸,全是围绕主心生长,一副保驾护航的模样。纱网似的叶柄把主杆像缠足般的紧紧包扎,留给主心的只有一片小小的蓝天,所以主心只能心无旁骛地朝着蓝天攀上去。(谢宗玉《一棵奇怪的树》)

猜你喜欢

养猫刻画文章
养猫还是养狗,这是个问题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放屁文章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