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

2017-04-12李怀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校企院校

李怀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

李怀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营销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满足不了企业营销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就显得非常重要。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每年为我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社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毕业生的营销实践和应用技能有了更高要求。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满足不了企业营销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深度合作角度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营销实践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企业对营销人才职业素养要求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基本以传统营销理论为主,即以4Ps营销组合策略为基础,外加营销战略、营销环境分析和市场调研等,并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开设相关课程。这些教学内容陈旧且更新较慢,而顺应市场变化出现的微营销、互联网+营销等新型前沿的营销方式和理论未能及时增添到教学内容中。按照传统理论体系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部分内容有重复,因而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有厌学情绪。课程设置未能反映企业营销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能的要求,最终导致学生能力与企业对营销人才职业素能要求之间的错位,以至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虽然能勉强就业,但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岗位要求,离职率较高。

(二)实践教学力度较小,缺乏规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存在理论教学比例偏高、实践教学力度不足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虽然都将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的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还制订了实践教学方案,编制了实训指导书,但是这些往往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真正付诸实施的很少,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仍旧较低。专业教学依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占主角。是否开设、开设什么、开设多少课时的实践教学课程完全由任课教师主观随意决定,实践教学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且缺乏一种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许多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课堂上对教师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玩手机、聊天或者睡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许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还未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未能建立起成熟规范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基本上都在探索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往往是“校热企冷”——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较高,企业参与的兴趣不浓。因为在目前的形势和条件下,校企合作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而给企业带来的短期直接收益较小。所以,往往是校企合作协议签了不少,校外实训基地建了很多,但真正把校外实训基地利用起来开展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很少。考虑成本和学生营销岗位短期适应能力等因素,许多合作企业不愿接纳高职院校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流于形式。[1]许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变成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放任自流的分散实习状态,不利于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监督、指导和考核,也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课堂上虽然教师也会穿插讲解一些案例,提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当前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往往效果平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消化的很少,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营销师或电子商务师等证书后,被评为“双师”素质教师。他们之中有在企业营销岗位一线工作历练过的很少。有的教师甚至是大学毕业后直接由学校招聘担任专职教师,普遍缺乏企业营销岗位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营销实践技能较弱。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并能开设贴近企业营销岗位实际的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很少,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对学生营销技能的传授。[1]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以上问题已经成了制约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落实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该以企业营销岗位对学生素能要求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措施。

(一)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与营销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校企双方深化合作,以营销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即由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营销人员共同对企业营销岗位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企业营销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能、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紧扣职业标准,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企业营销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2]。同时,要时刻了解掌握营销领域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比如自媒体时代下的微信、微博营销和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营销等,适时将它们补充更新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及时掌握新型营销手段和方式,并运用最新营销理论开展相应的营销实践,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三方联动,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可行的合作形式,拓宽校企合作的领域,深化校企合作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首先,要改革过去那种仅仅停留在签订协议或者毕业顶岗实习层面上的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比如,校企共同将企业日常营销实例提炼、总结、开发、转化成教学案例,融入教师日常教学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战性。也可把企业正在做或将要做的营销项目,比如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产品推销和员工培训等移植到学校,由营销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完成。或者教师指导学生为合作企业做周末和节假日促销,既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可以进一步尝试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可探索实施多阶段、分批次的轮流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3]即由合作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高职院校把营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批轮流连续地到这些岗位参加实训。第三,校企双方也可共建校内实训超市,把合作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校内超市,学生参与经营管理,边工作边实训,实现互惠双赢。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以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探索并制订出一套成熟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和机制,并在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营销人员以企业营销实例为基础,共同开发设计贴近企业营销工作实际的教学案例、项目和任务,实施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问题和项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营销理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项目任务。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融“教、学、做、考”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可积极开展经验分享式教学,即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营销经理走进课堂开设系列讲座,分享其营销实战经历和经验,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4]也可把课堂教学从校园搬到企业一线,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营销业务是如何开展的,增强学生对营销工作的感性认识。此外,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以学校市场营销协会等社团组织为依托,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营销活动。或者指导学生在校园内自建跳蚤市场,针对在校学生的需求进货,然后定价、销售。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第一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营销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校企合作举办各类营销专业比赛,开展竞赛式教学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实施竞赛式教学,与合作企业营销人员共同开发设计各类以合作企业冠名的营销专业竞赛,比如商务礼仪竞赛、营销策划竞赛、商务谈判竞赛、商品推销竞赛、商品知识竞赛、市场调查竞赛、广告设计竞赛和公关技能竞赛等。将合作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作为调查、策划、谈判、推销乃至广告设计的对象,将企业当年需要公关的问题作为公关竞赛的题目,让各类竞赛更加贴近现实。在竞赛的过程中,可邀请合作企业部分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为学生做指导,学校师生则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对竞赛进行宣传。竞赛中形成的一些好的营销案例可及时反馈给合作企业作参考,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举行各类竞赛,既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技能,也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营销实践技能,打造真正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要积极引进营销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较强的营销专才担任专职教师,充实营销专业教学团队;其次,将合作企业的营销骨干和精英聘请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开设各类讲座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训,强化贴近企业营销工作实际的实践教学;第三,建立教师下企业培训、顶岗和实习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或者脱产一定时间到合作企业营销岗位一线从事营销工作实践,锻炼和培养教师的营销实践技能,弥补现有教师专业技能较弱的短板,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通过各种措施,打造一支真正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视角下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政策保障

校企合作要想能够更加深入持久地推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一)政府出台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推动者首先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成本补偿或者税收方面的优惠。每年公开表彰一批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并安排当地媒体定期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帮助合作企业提升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出台政策,激励营销专业教师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同时也要制订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政策。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且效果明显的教师,学校应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在年度评优评先、课题申报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5]

(三)企业要抓住机遇,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

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及时出台校企合作的政策,积极寻找并选择合作院校,抽调人员与高职院校共同研究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以此推动、配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紧紧围绕企业营销岗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视角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方式,深化落实校企合作,加强合作企业对教学全过程的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真正符合企业营销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杨方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138-139.

[2]谢和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调研分析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36-37.

[3]刘会丽.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4):67-71.

[4]孙聪.浅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现代营销,2012(10):291-291.

[5]吴良德,李勋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9):214-216.

(责任编辑 邓 颖)

O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ampus and Enterprise

Li Huaidi

(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31)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high business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marketing personnel. However, some problems existent in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lead to the divorce of the campus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demand of corporate marketing positions on talents so that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ail to meet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position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regar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ampus and enterprise so as to achieve the zero distance docking between the training talents and market demands.

campus-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marketing; teaching reform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7.11.011

G712

A

1008-293X(2017)11-0061-05

2017-05-04

2015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项目(2015zy090)

李怀堤(1982- ),男,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和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