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陆游教育诗中的廉洁教育思想

2017-04-12叶芳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子孙陆游家风

叶芳芳

(绍兴文理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论陆游教育诗中的廉洁教育思想

叶芳芳

(绍兴文理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为子孙写下一百余首教育诗,可谓“诗教”的典范。其教育诗中有不少内容体现了诗人的廉洁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誓立报国志、甘为孺子牛、廉洁从政用权、严以修身齐家等四方面。仰承、弘扬和践行陆游教育诗中的权利取向、民本思想、修身进德等廉洁教育思想,有益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有助于凝聚人心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有利于传承优良家风构建和谐社会。

陆游;教育诗;廉洁;思想

陆游是一位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伟大诗人,在他留存的近万首诗篇中,为教育子孙而写的诗歌就有一百多首,其中很多诗歌标题中便含有“示”“与”“寄”等字。目前学界将陆游写给子孙的诗歌,命名有“教育诗”[1]“示子孙诗”[2]“家训诗歌”[3]“示儿诗”[4]“示儿教子诗”[5]等,也有学者将其作为陆游“家庭亲情诗”[6]的一部分。在这一类诗歌的研究中,关于诗歌内容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为官做人的品质、修身治学的经验、家风道德的传承等方面。一些学者在研究中用“安贫乐道”[2]“不慕名利”“清正廉明”[7]“甘于淡泊”“重节崇德”“不贪求富贵”“勤于政务”[8]等词,概述陆游对子孙的教育理念,但针对陆游教育诗蕴含的廉洁教育思想,尚缺乏相关系统研究。本文将陆游写给子孙的诗歌称为陆游教育诗。在陆游或引导或褒扬或激励或嘱托的教育诗篇中,笔者整理出与陆游廉洁教育思想相关的诗歌30余篇。这些诗歌既是诗人基于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对子孙的谆谆教诲,亦是留给后人的宝贵廉洁教育文化资源。

一、陆游教育诗体现的廉洁教育思想

陆游育有七子两女及孙辈多人,其教育诗中的廉洁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教育子孙如何为人处世表现的。

1.誓立报国志

宋代社会文官政治高度发达,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陆游一出生便具备了出仕的适宜社会环境。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陆游逐步形成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9](《观大散关图有感》)“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9](《太息》)的忧国忧民思想。然而,党争不断的政坛风云、对金主战的政治分歧等,使得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但他仍以积极的心态勉励子孙出仕,教导子孙为何为官、如何为官、为何种官,教导子孙“敢变胸中百炼刚”[10](《岁暮书怀》),立志报国为民,切勿和世俗同流合污。“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11](《仆顷在征四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诗人教育子孙要继承家风,时刻准备奔赴国难。子聿赴临安应试落榜,作为父亲的陆游写诗劝勉:“我死汝应传钵袋,勉持愚直报明时。”[12](《示子聿》)希望子聿不因一时挫折而灰心,要坚定信念,继续努力,将来定能为国效力。“幸好隆中客,无为起草庐。”[12](《晨起至参倚斋示子聿》)诗人还以诸葛亮起于隆中的史实勉励子聿,希望他将来也能像诸葛亮那样有匡济天下的大志,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13](《得子虡濠上书》)当子虡力战平乱,捷报到家,诗人勉奖子虡以国难为重,先国后家。他还教育子孙要关心国事民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即使是“秋毫何者非君赐”,也要保持“回首修门敢遽忘”[9](《示儿子》)的决心,保持以国为重的节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2](《示儿》)在这首流传千古的绝笔诗中竟无一字言及私事,面对让人颠沛流离的战争烽火,诗人对国家的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已经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这种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他的子孙为国尽忠,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独立、民族尊严而奋斗不息。

2.甘为孺子牛

宋代自立国便确立了“重文佑武”“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士大夫陆游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染,讲谦逊,尚名节,重廉耻,以天下为己任。在辞官风气盛行的宋代官场,陆游怀揣为民请命的政治理想,多次出仕,不论职位高低,始终关心民间疾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即便“身杂老农间”,仍心系百姓,为百姓施医送药,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种“孺子牛”精神在其教育诗中也多有体现,如《五更读书示子》中“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11]告诫子孙不要羡慕高官权势,要时刻准备为百姓做事。“丰凶岁所有,农事更深论。”[10](《与儿子至东村遇父老共语因作小诗》)面对丰收年景,诗人想到了凶年,可见其喜民之喜、忧民之忧,十分关心农民。“官富哀我民,榜笞方甚威。”[10](《九月七日子坦子聿俱出敛租谷鸡初鸣而行甲夜始归劳以此诗》)在这首教育诗中,诗人满怀愤慨地揭露了官家横征暴敛而富,农民受刑而饥的不合理现实,展现了诗人厌恶贪官、同情百姓的强烈情感。对待国事、侍奉亲人,关键在于诚实,不欺瞒,这是陆游为人之道,同时也是他做官之法。“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10](《示儿子》)“保家无异法,一念勿萌欺。”[10](《三山卜居三十有四年矣老身七十有五儿辈亦颇宦学未为非吉也偶作五字示诸儿》)在诗人的眼中,当农民和当官没有什么区别,家和国是同等的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刻,国在家之上,要先国后家。所以,陆游教育子孙为官、为民、侍奉父母都要忠诚,不能萌生欺诈之念,坚持“不欺”的原则。

3.廉洁从政用权

宋代统治阶级重视官德教育,士大夫阶层的家训作品、名宦重臣总结为官之道的官箴、臧否人物的“清议”之风,其集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廉洁”二字。陆游继承并延续了陆氏清正廉明的家风,面对“官清吏廉”的时代呼唤,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深受后人敬仰。在其教育诗中便有不少教育子孙为官之道的诗篇。如“顾于赏罚间,其肯为汝偏。夙夜佐而长,努力忘食眠。醇如新丰酒,清若鹤林泉,棠宜使可爱,蒲正不须鞭。”[12](《送子虡赴金坛丞》)诗人教育子虡对于赏罚,不能因为个人意愿而有所偏颇,并化用蒲柳和蒲鞭两个典故,希望子虡能够哀怜百姓,心地淳厚,不滥用刑法,做一个勤奋正直的官。“弃襦已足惊关吏,堆簿宁惟取世资?”[13](《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诗人化用汉代终军、唐代崔义玄的故事,告诉子孙为官不是单纯为了谋取资财。“先须挽取银河水,净洗人间尘雾心。”[10](《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12](《朝饥示子聿》)等诗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奸佞的欺君误国,以及对世俗争名夺利的厌弃与愤慨,表达了诗人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人格,并希望子孙能继承并发扬刚直不阿的气节。在陆游教育诗中,《送子龙赴吉州掾》[12]可谓其论述如何从政用权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首:“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诗人教育子龙秉公执法,不滥用酷刑;一心务职,不辜负职责;爱护子民,不贪污受贿;公私分明,不怕外人诋毁。嘱咐子龙去拜望他的老朋友周必大和杨万里,但切不可搞歪门邪道拉关系、提要求。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儿子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光明磊落、清白为官、廉洁为民的殷切嘱托与期望。

4.严以修身齐家

“西望牛头激天际,永怀吾祖起家初”[12](《舍西晚眺示子聿》)。陆游高祖陆轸为官四十年,始终保持“一生忠正,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其祖父陆佃为官作宦,秉公办事,生活简朴,刚正不阿;其父陆宰关心国事,不畏权贵,坚持气节。陆游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成长,耳濡目染中继承了家风,处处严于律己,事事率先垂范。在对子孙的教育中,陆游也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传承家风、保持门第。在其教育诗中,有关修身齐家的诗篇较多,其中和廉洁教育思想相关的主要体现在“修德”和“安贫”两方面。在诗人看来,无论为学、为人还是为官,道德修养都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勤读苦练、修养身心、安于俭朴,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11](《示儿》)“但使乡闾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卿。”[11](《示元礼》)诗人认为有道德、讲气节胜过贵族官僚的奢侈生活,强似做公卿大官,希望儿辈能把“善人”“善士”作为道德追求。他教育子孙要甘于清贫,丰富学养。“茆屋惟须补漏穿,家人衣食亦随缘”[14](《示子孙》)“人生粗足耳,衣食不须宽。”[12](《示子聿》“朱门莫羡煮羊脚,粝食且安羹芋魁。”[12](《示诸孙》)“归来郎罢前,相从乐箪瓢。”[11](《寄子虡》)“旧书半蠹犹堪读,粝饭藜羹莫更论。”[11](《夜与儿子出门闲步》)只要贫而不失其道,老而不坠其志,即使粗茶淡饭、布衣青衫的清贫生活亦不足挂心。“累叶为儒业不隳,定知贤杰有生时……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12](《示子孙》)诗人反复告诫子孙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要保持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清白家风。陆游后人无论为官还是为农,都能忧国忧民、清正无私,这和诗人注重修身齐家显然是分不开的。

二、陆游教育诗中廉洁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以上从陆游教育诗中提炼的四点廉洁教育思想与诗人留给后人的26则家训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些思想于当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1.弘扬陆游廉洁教育思想中的权利取向,有益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

陆游曾在《暑中北窗昼卧有作》[13]一诗中写道:“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意思是说,在这纷杂的大千世界,各种祸事大多源自起了贪念。在其教育诗中,对于子孙从政为官,叮嘱最多的便是不辱使命、不慕名利、不贪富贵,这种权利价值观教育恰恰符合“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精神内涵。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诱惑,“三观”被利益扭曲,走上贪污腐败之路,做出了不利于党和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严重影响了党和干部队伍形象。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一方面“老虎苍蝇一起打”,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此背景下,陆游廉洁教育思想中的权利价值取向应当作为领导干部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利益面前,面对权利的诱惑,每个人都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懂得克制自己,不断坚定理想和信念,守原则,讲分寸,洁身自好,去除私心贪念,始终坚守正确的权力观,自觉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

2.践行陆游廉洁教育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助于凝聚人心,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是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一。在陆游的教育诗中,时常流露出对贪官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为官则为民解忧排难,为农则与民同甘共苦,这种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相通相近之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9](《病起书怀》)在政治实践中,民本思想既要求官员关注民生、顺应民心,也需要有以民为本的执政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执政为民。民本是以人为本,而非以君为本、以国为本、以官为本,新时期执政为官,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只有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将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力量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3.宣扬陆游廉洁教育思想中的修身进德,有利于传承优良家风、构建和谐社会

“我今仅守诗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11](《小儿入城》)“我老空追悔,儿无弃壮年。”[10](《六经示儿子》)陆游反复教育子孙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重节崇德、报国恤民,并言传身教为子孙树立榜样。陆游子孙大多不是学业有成,便是出仕造福一方、为国抗敌,这与陆游的教育方法、传承的优良家风关系密切。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过分重视学业成绩,一味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但是缺失伦理道德、为人处世方面的关注与教育。从陆游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来看,他给予子孙最大的财富不是锦衣玉食、不是宽宅深院,而是对道德修养的教化、对优良家风的延续。一个家庭若能注重子女的修身进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将其培养成有道德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则必然也能使得子女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能够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不正当利益,融入现代社会赢得普遍认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优良家风的教化之下,可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通过思想的转变树立廉洁观念,从而做到廉洁自律,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石”。

[1]陆应南.陆游教育诗初探[J].教育导刊,1993(z2):81-83+25.

[2]胡振龙.陆游示子孙诗管窥[J].天中学刊,1999(6):67-70.

[3]闫续瑞,刘姣.论陆游家训诗歌的新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1-94.

[4]佘德余.论陆游的《示儿诗》[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6(4):86-90.

[5]钟一鸣.论陆游示儿教子诗的生成因素[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3):17-21.

[6]钟一鸣,孙璇.论陆游家庭亲情诗的意蕴与特色[J].学习与实践,2010(7):134-140.

[7]胡欢欢.陆游教育诗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8]陈延斌.论陆游的“诗训”教化及其特色[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6(2):26-29.

[9]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0]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2]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3]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邓 颖)

On Probity Education Philosophy in Educational Poems of Lu You

Ye Fangf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Lu You, a renowned poet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s left over one hundred poems with purposes of education for his descendants, which epitomizes “poetry education”. Many of these educational poems embody the poet’s probity education philosophy, including being determined to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 serving the people, running for public office and exerting public authority with a clear conscience, and being strict in self-cultivation and family regulation. To inherit, carry forward and practice the probity education philosophy such as right orientation, people-oriented ideology and self-and-moral cultivation in Lu You’s educational poems is beneficial to the creation of a cultural context of probity, to the joint effort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and to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family trai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Lu You; educational poem; probity; philosophy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7.11.006

G40-012.9

A

1008-293X(2017)11-0034-05

2017-03-28

绍兴文理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立项课题

叶芳芳(1986- ),女,安徽无为人,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子孙陆游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家风伴我成长
First Man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风
除夜雪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