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素材 学习语言 习得方法

2017-04-12郑玲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积累观察

郑玲芝

摘要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充分利用生活这块活教材,让孩子走进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并从课文中习得方法,巧妙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关键词 习作教学;观察;积累;写法

生活环境能为孩子提供许多素材,特别是农村特有的生活环境为孩子提供了特有习作素材,然而在孩子的习作中很难看到农村孩子的童言、童真、童趣,看到的只是小大人、流水账等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习作,这样的现象让我反思,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写不出农村的生活?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尝试,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累习作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也如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事物,多积累写作材料,学生写作时才能“物为我用”,有着选择的空间。

(一)生活中积累材料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教会他们从生活中选材立意。如:教学写人的文章,我先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情境,问:你有熟悉的朋友吗?你身边有你尊敬的人吗?这些人有哪些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及其思想品质呢?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分析回忆,脑海中重现了人物的形象。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所选对象,再由学生自由评论,说的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并给予补述。让学生明白原来要写的人就在自己身边,只要平时多点心眼,就会有内容可写。

(二)实践中积累材料

農村小学生从事实践劳动的机会比城里学生多,他们在劳动中有过愉快的、 烦恼的、伤心的、难忘的、受教育等各种体验。由于事情都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极为深刻,是写作的最佳材料。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教会他们从中去选择材料。此外,教师也可以有意地安排一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写作材料。如:组织植树、帮果农摘橘子、带领学生挖冬笋等。活动结束后,启发他们把活动过程说清楚,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教师加以评议和补充。这种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无疑也为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增彩。

(三)自然中积累材料

农村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古亭石径、田园风光别致,到处都是一幅优美的画。教学写景的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自然的天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自然界中获得最佳的写作材料。二、学习表达语言

农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除了缺少写作材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看书少,积累的词语、句子较少,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差,有话说不出,事情没有办法表达。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

(一)课文中学习

课文中有好多优美的语句值得小学生模仿和借鉴。在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经常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教时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这些词句描述的对象。鼓励学生尽量把学过的好词、好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会迁移运用。对那些能学以致用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具体,句子也更优美。

(二)课外阅读中学习

[1]阅读是写作的借鉴。课外阅读内容广泛,知识面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读物。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从阅读中积累好的词语;积累好的语句;积累名言警句和好的古诗词。要引导他们作好读书笔记,把摘抄的东西进行分类。长期坚持下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写起来作文时就能从自己积累的文库中顺手拈来。

(三)口语交际中学习

现在文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倾听的能力和善于表达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是怎样组织语言、怎样把事情说清楚的。自己又是怎么说,存在什么问题。通过比较和师生评价,一次又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丰富了学生说话的语言,为习作起铺垫的作用。

三、教给习作方法

习作方法是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一定习作方法后,才不会觉得难写。

(一)课文中学方法

课文是最好的习作范例。课文中的谋篇布局精致巧妙,表达条理清晰有序,语言形象具体可感,谴词造句准确生动……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生长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让他们在课文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例如:教学小语第九册第6单元关于“感受父母之爱”的三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选取生活中的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主线,从而学习从日常生活中选材立意。

(二)指导中学方法

目前有些教师把作文题目给学生就没事了,让学生自己去发挥,缺少精心的指导。于是学生无从下手,感到作文确实难写,增加了学生作文恐惧心理。我认为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学会选择材料,还要教他们怎样来写。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时,要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最深、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同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写。又如:在指导学生写物时,要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抓住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来写。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怎么才能写具体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采用自问的方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说?怎样做?然后把这些写请楚。总之教师要把方法告诉学生,他们才不会觉得写作是难事。

(三)评价中学方法

学生作文写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让他们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互改作文的活动,让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浓,在阅读别人作品时会主动地去发现别的同学是怎样写的,存在什么问题,其中取得取长补短的作用。

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只要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丰富文库、学习写法,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农村小学生习作就不成难事。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标》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积累观察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