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视唱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7-04-12张艳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识谱曲谱音准

张艳艳

视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关注视唱教学,关注学生视唱学习的情况,培养视唱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当前农村小学视唱教学现状

我已從教六个年头,一直任教于一所农村小学,对农村小学生的音乐水平非常了解。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孩子们的特长有些重视,但大多数都是选择舞蹈、跆拳道、围棋等等,学习乐器的很少,一个班里能有一两个学习钢琴、电子琴就不错了,这样就与区里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差距。我了解的区里的孩子班里能有半数以上学习乐器或与音乐相关的特长,所以农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就相对薄弱.最初的两年由于经验尚浅,也就是一味地一句一句教唱旋律,缺少教学经验,导致孩子们在课堂上唱歌、游戏、跳舞兴趣昂然,一旦让他们视唱歌谱,课堂气氛马上出现“冷场”。因为识谱比较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所以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为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确实是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二、 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视唱水平的对策

针对现今农村小学视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多年的教学积累以及外出听课的学习借鉴,我认为要以视唱教学的识谱、音准、节奏、强弱四个重要环节为重要基础。列举如下:

1、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当然了,识谱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如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 不是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要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们却能轻声跟唱了,同时应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拍、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先唱歌词,再视唱曲谱。许多歌曲学生在听了以后很想唱,不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唱歌词。学生在唱词时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形象美,保持学唱的积极性,也为更进一步唱好歌曲打下基础。低年级学生通过模唱很快学会唱歌词。然后可适时鼓励他们再“跳一跳”,试着唱唱曲谱。通过试唱,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本事变大了,觉得识谱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渐渐地就能唱谱了。高年级会接触到许多篇幅较大的歌曲,先唱歌曲,再学唱曲谱,进一步解决难点,这样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2、音准

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内容。但是我目前我所教的班级,半数音准有偏差的,尤其是男生,能有几个唱准确的就不错了,这样的齐唱就像多声部演唱。针对这种情况我深知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时我试着一边开着原唱一边让学生看着谱来边听边模唱。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鼓励学生多听多唱歌谱,逐渐积累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以后再看到谱子时,看谱速度就会提高,歌曲旋律也就学的越快,而且不容易走调。

3、节奏

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常用的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从内心去感受节奏。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先念节奏,再视唱曲谱,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知了叫、鸡鸣、马跑等,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让他们来念若干小节(或一首歌)的节奏。另外还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跟我拍的形式拍节奏,也完全运用歌曲中的节奏型来练习,节奏念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边听边想边唱,学生很有兴趣,花时不多效果很好。此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唱歌曲宜短小易唱,节奏简单。

四、强弱

强弱的训练应先从拍号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拍号: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最近举办的市优质课有位老师就是以节奏导入,由易到难,慢慢过渡到拍击带有强弱的节奏,师强,生弱;师弱,生强,这都是很好的训练学生节奏的强弱关系。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带着强弱的感觉唱旋律,学生会感兴趣得多。

视唱其实是一种在大脑指挥下眼、手、口、耳协调运动的音乐学习行为,因此,正确的视唱方法应该是眼、手、口、耳并用,做到用眼看谱、用手击拍、用口唱曲、用耳听音。

1、用眼看谱。视唱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音乐活动,有效的摄取乐谱信息是视唱的前提。认一个音唱一个音,唱不成调。因此,要拓宽学生的视觉范围,做到眼先于口,提高他们对乐谱符号的反应能力。

2、用手划拍。有效地控制节拍速度是视唱中组织乐曲节奏的基础,而用手击划则是保持节拍速度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运用的划拍方法是划∨,一个∨就是一拍,\是半拍,学生用手比划能较准确读出节奏。

3、用口唱曲。所谓视唱,即先看后唱,眼睛所摄取的乐谱信息都要通过嗓音来表达。视唱时应避免大声喊叫,否则会干扰听觉,使音高、节奏失去控制。

4、用耳听音。视唱时音高、节奏、力度是否正确都要凭听觉去验证。要不断督促学生在听觉控制下视唱,不但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倾听同伴的声音。

总之,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视唱学习情况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教学从感性入手来教,在“趣”上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视唱,在快乐中提高视唱能力。

猜你喜欢

识谱曲谱音准
小学音乐低年级识谱教学微练习的开发与实践
脚印和海浪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夏日之恋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淮北花鼓戏的曲谱传承与保护问题探析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
《乌苏里船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