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17-04-11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院校

任 峰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11)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任 峰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11)

为了研究如何促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发展,现对当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出进一步分析,举例说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足,硬件设施不齐全,缺乏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校级活动组织。根据这些内容,总结了学校拓展课外职业指导渠道,阐述了如何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

职业指导;硬件设施;就业技能

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选择职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初步了解当前就业现状,提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学校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1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在校大学生未来择业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进一步在这一职业中长久发展。站在外部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在计划经济阶段,主要是对大学生采取“包分配”政策,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大学生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伴随着我国高考的不断扩招,加上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近几年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促使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出现。从内部因素进行分析,高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早期各个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率,随之发展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受到普遍好评。高效职业指导工作不断发展下,各个高校纷纷成立就业处、学生就业服务或者职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当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在相关设施上也比较落后,学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重视起来,并加大改进力度。相关研究者提出,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业指导理念存在误区、学校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学校缺少必须的职业指导硬件设施。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制约。

2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指导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其现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应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学校使用的职业指导方式较为单一,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同时,课堂人数多,这对职业指导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不多。对201 6年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评价进行分析,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三项指标排在全部指标的后三位。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得出结果为毕业生职业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四位。这一现象表明,这一学校的职业指导内容和职业指导方式均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善。

2.2 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足

以上述学校为例,校内设置就业工作处,这一工作处是学校日常进行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中,职业指导教师中一大部分均是学校的辅导员,学生的一些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辅导员完成的,辅导员不但要管理相应班级各项事务,同时还要负责党员工作和就业工作等,工作过多。此外,大部分辅导员对于职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十分了解,专业水平不高,难以在未来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果水平不高。针对入驻学校内项目进行分析,即便校内项目确立了相应项目导师,实际上却没有进行全程化和持续性的指导。

2.3 硬件设施不齐全

针对201 4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该学校在就业网上共发布了562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且举办9 8场招聘会。在201 5年,发布了745家企业招聘信息,同时举办了102场招聘会。就业工作处的工作量较大,学校人手欠缺。该校就业工作处一共有6位工作人员。学校内有一个就业报告厅,但是没有自己的招聘教室。在人员和场地上均不够充足。

2.4 缺乏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校级活动组织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学生就业带来极大影响。从201 6年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岗位和自身所学专业不符,加上学生自身竞争力欠缺,导致学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这一情况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着较大关系。学校很少为学校开设模拟的招聘或者面试礼仪培训等活动,在简历制作的培训上也不够重视。对相关用人单位作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建议学校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培训,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训。这些建议表明,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3 学校大力拓展课外职业指导渠道

3.1 常见就业指导渠道

一般情况下,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渠道就是“请进来,送出去”,其中的“请进来”就是从校外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工作人员到校,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者在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上,为学生进行指导。从校外,邀请用人单位走进学校。学校开设校园招聘会,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极大帮助。“送出去”主要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事先联系,然后组织好学生,通过有序的方式送出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自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信心,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请进来,送出去”方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并且见效较快,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和外界环境相互联系。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最终还是要踏入社会,当学生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承担起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学校培养学生,不单是将学生送出校园,并且保障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拥有合格劳动者的能力[1]。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与社会充分适应,避免出现学生与世隔绝的现象发生。

3.2 学校开拓更新颖的就业渠道

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常见的就业渠道进行应用,促使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常见方式会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制约,从而导致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于一个相对慵懒的局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对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开展进行落实,就需要创新就业渠道,对就业指导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开拓和创新,并完善就业指导方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就业指导水平。

第一方面,学校相应负责人员,需积极鼓励并奖励所在单位人员,鼓励这些人员借助自身人脉,对关于高职学生就业有帮助的信息进行大量的收集,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广开言路,确保学校信息的准确性和畅通性,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第二方面,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制定相应制度,结合我国相关政策进行鼓励扶持和跟进。高职院校当中,要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边学习、边研究”的平台[2]。当前各个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少数是学生自主完成。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校办企业或者校办产业,然后让本校学生参与一线生产,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紧密联系,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实现了学生“边学习、边研究”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风气,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专业知识的热情,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风[3]。

第三方面,针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一定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或者教师直接参与其中,从而促使这一活动顺利完成。此外,就业指导教师也要充分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和科学指导,并且针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确定鼓励师生的新政策。进一步推动专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校指导工作获得更大成就[3]。

4 大力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加上世界经济近几年不景气,我国大量企业实施裁员和减员政策。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这一主张,创立了大量优惠政策。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工作,主要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

4.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需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在其他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也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从学生身上充分发现和挖掘独特兴趣,并对这些兴趣进行深入培养,教师学会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激发学生潜在特质,促使学生均能够在不同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成为本领域的领军型人物,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创业教育的本质得到充分落实[6]。

4.2 积极引导学生创新之路

高职院校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促使学生走入创新之路。大力培养学生不走寻常路的胆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引导部分学生自己开辟新的就业项目以及就业途径,并鼓励周围学生共同创业。

4.3 帮助学生激烈创新经验

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一些学生开始意识到,要开拓创业之路。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业经验,在资金和人脉上也相对缺乏。学生自主创业,还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7]。学校相关科目的指导教师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高职院校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学校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对这些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提供保护,从而确保学生的创业之路顺利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相关设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机构没能充分发挥功能。由此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寻找职业指导途径,创新职业指导方式和方法,通过丰富的手段,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一定帮助。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创业比赛,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并设置专门的教师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1]李吉.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推动与开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15-17.

[2]施智敏,农雁淇.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民族医学院校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 (12):167-168.

[3]吴名蒙.浅论如何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长沙某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162-163+165.

[4]叶婷婷.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为例[J].职业,2016;(13):74-75.

[5]孙海燕.试论如何推动涉农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潍坊学院为例[J].才智,2016;(09):115.

[6]戴洁,蔡朝义.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好开展?[J].中国就业,2016;(03):24-25.

[7]肖丽平,朱权,车丽莉.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探讨——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 (20):114-115.

G7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07.019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