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7-04-11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常委临翔区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基础设施

文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常委、临翔区委书记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属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还有1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41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49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临翔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决胜阶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立足区情对症下药,方能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战。

压实责任,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精准帮扶压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一把手总决策、负总责,建立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各级干部齐攻坚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中央、省、市、区107个部门3698名领导干部与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实行易地搬迁点处级干部挂包责任制,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89支、279人,派驻第一书记66名,配备专职扶贫信息员89名,下派脱贫专干10名,派出驻村督导工作组10个,实现干部职工挂钩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和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七个一批”助脱贫。一是突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认真实施易地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以“散户并成寨、四山迁朝路、小村并大村、边远靠集镇”为原则建设48个安置点,同步配套水、电、路、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二是突出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发展特色产业。争取到农业产业项目资金1010.3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三豆、两瓜、一萝卜”订单农业26730亩,发放鸡苗14万多羽、猪5819头,发展生物药材8.64万亩,新种茶叶6249亩、坚果20667亩。三是突出转移就业脱贫。采取“组织搭台、技术支撑、群众受益”的方式,由部门组建培训队伍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技术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万人次,发放培训合格证8351人次,组织贫困户就近务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输出劳动力6000余人次,户均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有力支撑了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四是突出教育支持脱贫。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一村一幼”保障学前教育,对在区内就读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支持教育惠民资金6412.39万元,办理助学贷款1024人646.27万元。五是突出医疗救助脱贫。为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标准化卫生室,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为8351户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合作开展医技队伍培训、远程会诊、对因病致贫户一对一治疗,确保贫困户大病得到及时救治。六是突出生态保护脱贫。投入1400万元造林3万亩,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187名人员担任护林员;向83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高价值林木苗木22.61万株,户均达15株以上;投入500万元建成高价值经济林木苗木基地1000亩;发放节柴灶2736台,发放太阳能热水器2077台。七是突出低保政策兜底。将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391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

整合资源抓保障。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组建区级融资平台,调整和优化区级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专项支持脱贫攻坚。筹措5000万元设立“经济林木发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和农村贷款调头周转专项基金、大病医疗垫底周转基金、产业发展风险兜底基金”5个精准扶贫强农富农基金,目前,到位资金85394.26万元。二是强化安居保障。采取“六个一批”的方式,全面完成2507户安居房建设。三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统筹规划实施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交通、饮水、通电、通信、通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均已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路面硬化,通自来水,有1个村卫生室,有10名以上党员或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均已建有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万元以上。

完善机制促落实。一是抓好督查检查。制定出台了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派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采取随机调研、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入村入户进行专项督查,督促干部坠底工作。二是抓好资金管理。制定出台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审批流程,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及跟踪审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三是抓好挂图作战。明确目标、时限、责任人,挂图作战。利用“临翔精准脱贫大数据网络平台”和“易地搬迁建设微信群”“挂钩帮扶微信群”“APP手机客户端”等信息网络平台,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管理,精准指挥,对核心指标实行挂号办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找准存在问题,为制定解决方案做准备

一是产业发展的带动优势不够明显。产业帮扶“简单化、单一化”,没有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作支撑,大部分贫困地区多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在长短结合上统筹不够,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大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临翔区贫困人口居住分散,贫困面广,山高路远,农村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村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三是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上级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区级财力紧张,部门资金整合困难,社会投入不多,扶贫切块到县下达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四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少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围绕目标,多管齐下助力脱贫

聚焦脱贫目标,持续精准发力。按照临翔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围绕“到2017年末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引导全区各族群众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按照贫困户退出,贫困村、贫困乡出列,贫困县(区)摘帽的标准,紧盯“马台乡、20个贫困村、12698人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全区脱贫摘帽”任务,抓好细化落实,做到有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把脱贫任务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统筹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做到“六个精准”,确保靶向精准、落实有力、成效明显。

聚焦产业帮扶,确保稳定增收。瞄准贫困户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制定帮扶方案,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等股份合作模式,建档立卡农户通过邮储银行惠农易贷户均5万元的贷款入股,区级统筹产业资金入股,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价值经济苗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发展项目,有1名科技特派员,有2~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实现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达20%以上;用好用活“红色信贷”,实施“党员带富工程”,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村(社区)集体经济,确保每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充分发挥“临农e购”的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聚焦退出标准,对标对表补缺。紧盯安居房建设,确保2017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民居房建设。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52个、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30户以上自然村村组道路1675公里;加快推进2个乡级卫生院、4个村级卫生室、23所贫困村幼儿园和乡(镇、街道)养老院建设。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实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实现劳动力输出6000人次以上、户均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入园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1+1”城乡结对帮扶共建计划、“百企帮百校”行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考入高等院校学生困难补助政策。

聚焦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以基层党组织为牵引和桥梁纽带,大力倡导创新创造,积极探索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推动脱贫攻坚。重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的首创精神,使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全面提振精气神,变“要我动”为“我要动”,提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生动局面。

聚焦问题导向,保障惠农资金。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重点争取农发行、农行、国开行和邮储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资金支持,增加区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整合统筹机制,聚集各类项目资金,整合扶贫资源,集中财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

聚焦人居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推广“六个共同”经验,推进党建扶贫“双推进”,切实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落实“周五全域洁净日”行动,深入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工程,着力整治城乡“脏乱差”现象。在农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珍稀树种,保护好乡村山、水、林、田、路等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让群众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