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探索引领作用

2017-04-11昆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滇池流域文明

文 昆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把七彩云南建设成为祖国南疆的美丽花园。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多民族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区之一,云南担负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比较重,承担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战略不动摇,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我们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高校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先行者、榜样引领者和辐射带动者

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过程中,高校具有理论、人才、科技、文化等诸多资源和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率先成为传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高地、倡导绿色消费的高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和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高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要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校园做起,从身边做起,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与创新文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决策、规划上,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上。

首先,高校应深入开展生态文化、绿色经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理论,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困境,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高校在生态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设置了农林类学科专业的高校,始终是生态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包括以人文社科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也应当在“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的生态文明核心要义、基本理念的研究上有所贡献,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全社会树立生态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在校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态观念是否建立、生态环保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心是否强烈,直接关系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高校是开展国民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人才的主阵地,要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节能减排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都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高校应依托生态、生物、农林等学科专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才,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以实施生态教育、完善生态学科、推动生态科技进步和建设生态型校园为基本内容,拓展大学教育的内涵及功能,实现高校发展理念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发展实践生态化,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和谐发展,整体构建生态型教育、生态型学科、生态型创新体系以及生态型校园,使高校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核心区和先导区。

云南高校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先行者、榜样引领者和辐射带动者,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建成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为美丽云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全省80多万大学生努力成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力军,为生态云南、绿色云南、美丽云南、幸福云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争当传播生态文明的宣传员;教育青年学生勤学善思,储备知识,增长本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力军;教育青年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争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先行者;教育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在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建功立业。

昆明学院在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色优势与生动实践

近年来,昆明学院围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提供人才支撑、提供科技支撑、提供文化支撑等方面,通过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绿色云南建设、服务地方事业发展,丰富绿色教育内涵、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的努力,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校园内引领教育风尚推进绿色发展。昆明学院强调高校不仅要办好学科和专业,更要涵养砥砺健康向上的文化风骨和人文精神。为此,昆明学院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秉承“把校园当家园建设,把学生当孩子培养”的育人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与知识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突出质量、内涵和特色,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厚植人文环境,涵养人文情怀,提升办学品质,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学术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学术生态;培育绿色发展文化,大力推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环境友好理念,养成环保绿色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学科,开展绿色科研,依托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等高层次研究平台,推进区域生态修复、滇池治理、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绿色校园,科学制定校园长远建设规划,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环保低碳、循环利用的绿色校园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校园环境生态化、校园人车有序化、环境资源简约化、水电气资源效率化、空间资源低碳化等绿色校园建设目标。

在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昆明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鲜明特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聚焦滇池生态文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昆明学院立足昆明,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滇池保护治理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滇池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和服务。昆明学院早在2008年就成立“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昆院滇合中心”),搭建滇池保护治理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平台,为滇池治理保护整合了资源,凝聚了力量,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方案。

十年来,“昆院滇合中心”始终致力于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基础理论及应用、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滇池(湖泊)流域信息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坚持探索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模式,全面参与滇池流域乃至全省高原湖泊生态文化建设。目前,中心已经建成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科协“滇池保护与治理专家工作站”“昆明市滇池水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等生态文明研究平台。

十年来,“昆院滇合中心”先后建成国内首家以生态文化为展示主题,云南省内首家以湖泊为展示对象的“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等生态文明教育宣传阵地,初步构建了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为滇池治理与保护的宣传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在传承滇池流域生态文化、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产生了积极效益。博物馆建成开馆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及校内外师生近5万人次。目前“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已成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昆明市委‘科学之光’教育基地”“昆明市环境教育基地”。

十年来,“昆院滇合中心”始终专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先后开展并完成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资金支持的“滇池流域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云南省科技厅支持的“滇池流域花文化展示与体验馆”建设等重大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展“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助力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滇池流域中长期综合管理规划”“滇池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发展研究”“近代云南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滇池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滇池生态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研究”“昆明市滇池流域生态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等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并通过承办“国际水历史学会区域国际学术会议”“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等学术研讨会和“滇池沙龙”等学术讲坛,搭建多层次的生态文化建设交流平台,为滇池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声留言、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滇池流域文明
压油沟小流域
请文明演绎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漫说文明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对不文明说“不”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