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2017-04-10张万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影响

张万玲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随之发生转型。要满足人才培养转型所需,必须要改变高中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失去信心,大多数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创设情境教学实施之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创设情境是一门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创设情境;高中数学教学;影响

G633.6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也必然要迎接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教学措施,一些教学措施也得到师生的共同认可。从目前形势来看,高中数学教学上,教师就要主动、积极的变换教学思路,拓展科学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自从高中数学教学中推行创设情境后,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对高中数学教学造成了巨大影响。总体而言,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事实上,高中数学自身就属于一门枯燥、抽象、难懂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艰难,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恐怖心理,还没学习数学就有了退怯心理,自然也就缺乏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就必须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自身仅仅是引导者,学生才是数学教学课堂的主体,通过数学教材来引导学生。当然教师要创设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高中数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给予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实践,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精神。

比如在讲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内容时,教师就要依据数学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情境,把全班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合理进行划分,将划分结果形成等差数列,同时引导学生计算出公差d出来,之后依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验证,检验最终结果和学生实际身高的差异。

并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够推动学生去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才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情境与学生实况紧密结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打破了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也就处于发展阶段,发散思维还存在极大的空间,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就必须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科学创设情境,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等。特别是高中学生,在认知方式、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了巨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设置情境之时就需要考虑到全体学生,要依据学生彼此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高中学生的思维,通过情境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教师教授《三视图》的内容时,因学生彼此抽象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之时,就要设置一些比较真实情境给学生,例如创设实物教学情境,学生经过了亲身操作后就会体会与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从生活中寻找一些長方体教学用具辅助教学,让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之后按照观察结果画出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在绘画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发现存在错误就要及时指点,并讲明理由,学生才能及时改正。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行,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培养与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所学知识自然也就更多了,压力就更大。所以许多学生大多无法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并且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对增大,况且许多学生依然存在依赖心理,依然按照初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模式学习,学习数学上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制定完整的数学学习计划,也不提前预习,大多数都是带着教材在教室中等待教师上课,听课过程中机械的记笔记,许多都没有听懂教学内容,自然也就不存在理解的深度了。因学法不当,并且许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不高,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就特别重要。

比如在讲授《频率》相关知识是,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课后相对基础知识进行预习,当课堂上正式教学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到讲台讲解。因为学生预习时是独立进行,必定无法完全掌握一些重难点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纰漏,教师就应该及时因势利导,针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纰漏适当进行补充,从而加深理解频率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无形之中还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悬念设疑是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点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所创设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各种知识点。比如在讲授《线性规划》相关知识点时,就应该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购买一个苹果要4元,购买一根香蕉要1元,总共有180元,怎样分配才能够购买到更多的苹果及香蕉?创设这种简单的悬念,就能够给高中学生思维上设置出一道障碍。当然创设悬念问题时必须要掌握分寸,问题不宜过难,太难必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难度应该处于高中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范围内,这样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事实上,采用多种模式实施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有效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但是创设情境教学过程属于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2]姜必青.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

[3]李东华.在创设情境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资源,2014(06).

[6]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