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2017-04-10宋士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分组应用题分层

宋士凤

摘要: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

G62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那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分组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按25%,50%,25%的比例将全班同学为分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同时将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当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混合分组等方式组织教学,但具体采用哪种分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课型和教学过程来确定。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我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如在上《移多补少应用题》这个内容时,在对学进行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

A层同学:探究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常规题和变式题,并清楚叙述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喜悦。

B层同学: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C层同学: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移动数和相差数的关系,知道“移动数=相差数÷2”,能解决简单的移多补少应用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帮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也可帮助暂时学习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

(二)问题设计的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说到圆的画法,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如果要把这些圆画下来,你有什么办法?(B,C层同学回答);2、如果手中又没有圆规,又急于画个标准的大圆,该怎么办?(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三、课后练习的分层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我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層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梯度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不同的层次习题进行练习:第一层:判断下列各数能被2、5和3分别整除,回答能被2、3和5整除的特征?(720、432、756、4850、6912、745、648、360、630);第二层:以上各数哪些能同时被2和3、2和5、3和5整除,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第三层: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27( ),4( )60、( )1250、( )20,这样的作业起点低,层次多,学生容易下手,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就引导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评价学生的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猜你喜欢

分组应用题分层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