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景濂未刻集》序言考辨

2017-04-10张春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序言

摘要:《宋景濂未刻集》为研究宋濂之重要文献。本文对吴伟业、杭世骏、蒋超、张王治、陈国珍等五人所撰《宋景濂未刻集》之序言进行考辨,得出结论:一、蒋超、张王治、吴伟业、陈国珍四人均为《宋景濂未刻集》作序,现存五种版本以上图刻本各序面貌最完整。二、吴伟业完整序言保存于孙锵刻本《宋文宪公全集》中,可补《宋景濂未刻集》原刻本之阙文,该序未见于吴伟业本人文集,为吴伟业交游考之稀见材料,异常珍贵。三、杭世骏跋为真,但未入《宋景濂未刻集》,而收入杭世骏文集。杭跋乃孙锵刻《宋文宪公全集》时误刻入原刻本。

关键词:《宋景濂未刻集》;序言;吴伟业;杭世骏

I209

宋濓作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一代之宗”,有《宋学士全集》与《宋景濂未刻集》被《四库全书》著录 ,四库馆臣认为此二者为宋濂作品之完璧。但有学者撰文言《宋景濂未刻集》乃宋濂之选集,而非未刻 。本文对吴伟业、杭世骏等五人所撰《宋景濂未刻集》之序言进行考辨。对诸序真伪之考辨关乎《宋景濂未刻集》刊刻、传抄源流与版本流传情况,非常必要。

我们从1999年《宋濂全集》整理本所录《宋景濂未刻集》诸序记载失误谈起。

一、1999年版《宋濂全集》对《宋景濂未刻集》诸序记载失误

《宋濂全集》较早的整理本有罗月霞先生主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其对《宋景濂未刻集》之著录存在诸多问题。《宋濂全集》收录宋濂《潜溪录》,卷四“经籍考”收《宋学士未刻稿》二卷 ,有蒋超序、张王治序、吴伟业序、陈国珍序、杭世骏跋。

我们细读之,发现有诸多乖谬之处,颇令人费解。如“吴伟业序”中为何却出现“吴祭酒伟业尝为之序”之语?“陈国珍序”中陈国珍何以自称“陈公”?“陈国珍序”其末尾落款如何为“娄东吴伟业撰”?更有甚者,“杭世骏跋”何以竟署名为“陈国珍拜书”?再细读“吴伟业序”、“陈国珍序”,更有诸多文意断裂处。

今国家图书馆藏有《宋景濂未刻集》康熙三年陈国珍刻本,前有蒋超序,后有陈国珍《后序》,与《宋濂全集》所收蒋序和陈序逐字对照,发现“陈国珍序”被《宋濂全集》割裂至两处,自“先生为有明三百年文章鼻祖”至“而先生之后贤既庭孝廉走尺一于珍云”这确为陈国珍序不错,但下文“集皆不见全帙”至末“吴伟业撰”已非陈国珍序矣。“一于珍云”下当接“杭世骏跋”中“血书原本”至“陈国珍拜书于集之左方,时康熙三年立冬日”一段文字。这说明,1999年版《宋濂全集》整理本将吴伟业、陈国珍序言大篇幅文字弄错,导致内容割裂混乱。这对于我们研究明代第一大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是谁首先将这些序内容搞错?是明清人搞错,后人以讹传讹,抑或是1999年版《宋濂全集》为始作俑者?我们遍查宋濂文集诸种版本与宋濂《未刻集》,终据上序所言“锵按”一语,从孙锵刻本《宋文宪公全集》中找到了答案。

二、孙锵刻本《宋文宪公全集》所录各序之面貌

南京图书馆藏孙锵刻《宋文宪公全集》八十三卷附《潜溪录》,清宣统成都刊本。(宣统二年募启,宣统三年凡例)此为一非常好之校本,逐字校勘了十几种明刻残本与清代版本,汇合了包括韩刻、徐刻、傅刻、彭刻在内的诸多版本,“竭一人之目力手力,阅时八载,仅乃有此。” 我们称为孙本。1999年版《宋濂全集》整理本所载《宋学士未刻稿》之资料全抄自孙锵刻本的《宋文宪公全集》之《潜溪录》。将孙本序与《宋濂全集》本一一比对,发现除蒋序完全一致外,其他三序面貌大相徑庭。至此可以定论,孙锵未误。1999年版《宋濂全集》将吴序、杭跋、陈序三序全部搞错,将各序割裂后又被杂糅在一起,导致各篇序言卒不可读。值得庆幸的是,2014年由黄灵庚先生校点的《宋濂全集》已将此错误完全纠正,材料可信。

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五篇序言。考察一下《宋景濂未刻集》各种版本及其对诸序言的著录。

三、现存《宋景濂未刻集》各版本序言之面貌

现存《宋景濂未刻集》有六种版本。

(1)《宋景濂未刻集》,四库底本,不分卷,康熙三年(1664)陈国珍刻本,今藏国家图书馆,我们称为“北图本”。该本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上镌“宋景濂未刻集”,下有页数。卷端题“宋景濂先生未刻集/后学金沙蒋超虎臣家藏抄本/长山陈国珍楚倚编次校梓”。前有蒋超序,后有陈国珍序。

(2)《宋景濂先生未刻集》,亦为康熙三年陈国珍刻本,不分卷,今藏上海图书馆,我们称为“上图刻本”。仔细比较该本外部形式,行款、版心、字体、刀法特征均与北图本同,当与北图本为同一版本。该本前有吴伟业、蒋超、张王治序,末有陈国珍后序。

(3)《宋景濂未刻集》,乾隆间文渊阁《四库全书》抄本,二卷,前后均无序言。

(4)《宋景濂未刻集》,乾隆间文津阁《四库全书》抄本,二卷,前后均无序言。

(5)《宋景濂未刻集》,乾隆间文澜阁《四库全书》抄本,二卷,前有张王治序,末有陈国珍序。

(6)《宋景濂先生未刻集》二卷,蓝格抄本,二册。抄纸每叶均印有“远碧楼刘氏写本”字样,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上记“宋景濂未刻集”书名,下记卷数与页数。该本今亦藏于上图,我们称为“上图抄本”。前有张王治序,末有陈国珍序。上图鉴定此本“据四库本传抄”。

以上北图本和上图刻本均为原刻本。该六种版本序言面貌各一,这更增加了对各序真伪考辨的难度。试看作序之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前明崇祯辛未以一甲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入国朝,官至国子监祭酒 。“伟业少时即以诗名江左,晩而坛坫益高,纸墨未干,远近已争相传诵,风流藻采足以照映一时。其诗调……为从来罕有之标格。而最擅胜者尤在于七言歌行一体……元白以还一人而已。” 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 。蒋超,字虎臣,金坛人,顺治丁亥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编修 。张王治,字无近,太仓人,顺治丁亥进士,知桐庐县地 。陈国珍,金华人,贡监,康熙元年任 。该五人在当时较有影响,而吴伟业之文学成就与杭世骏之史学成就更卓著。那么该五人是否给宋濂《未刻集》作过序?为何各版本著录不一?以下我们对其真伪进行讨论。

四、吴、杭、蒋、张、陈各序之真伪与价值考辨

蒋超序、张王治序、陈国珍序为真,这点毋庸置疑。有现存北图本、上图刻本保存之,且孙锵本宋濂集亦有之。值得讨论的是吴伟业序与杭世骏跋。

(1)吴伟业序。

吴序为真且原刻本收录吴序,证据有五:

第一、现存上图刻本保留该序。该本首录吴序,但首叶残阙,故吴序开始部分有24字阙文。

第二、孙锵本完整著录该序且文字内容相同。

第三、从吴序内容看:“金沙蒋虎臣……余同举友也。旧宰金华,得《未刻稿》若干篇,缄为鸿秘,携之过娄州侯陈公鹿屏……而属余序。……康熙三年岁次甲辰中秋娄东吴伟业撰。”该序为吴伟业康熙三年所撰无疑。

第四、杭世骏在其《宋景濂未刻稿跋》中说“吴祭酒伟业尝为之序”。

第五、虞邦琼序称:“康熙甲辰,有先生未刻钞本……有娄东吴梅村详序始末,俾此未刻诸本皆得与已刻者后先辉映” 。

(2)杭世骏跋。

惟有孙本收录该跋,其准确清晰地梳理了宋濂集之刊刻源流。孙锵定此序题为“杭世骏跋”。查杭世骏生卒年,生于1695或1696年,卒于1772或1773年 ,康熙三年(1664)杭世骏尚未出生,怎有跋语写成?故《宋景濂未刻集》康熙三年刻本绝不会有“杭世骏跋”。现存《宋景濂未刻集》四种版本均无“杭世骏跋”。这足以说明,“杭世骏跋”乃孙锵在刊刻《潜溪录》“经籍考”时刻入,非原刻所有。

遍查现存杭世骏诸集《榕城诗话》 、《词科掌录》 、《订讹类编》 ,终在杭世骏文集《道古堂文集》 中卷二十七找到了《宋景濂未刻稿跋》(以下称“道古堂本”)。

综上,杭世骏跋为真,但未入《宋景濂未刻集》,而收入杭世骏《道古堂文集》,该跋乃宣统三年孙锵刻《宋文宪公全集》之《潜溪录》时误被与原刻本他序置于一处。

五、结论

综上,我们得出结论如下:

一、蒋超、张王治、吴伟业、陈国珍四人均为《宋景濂未刻集》作序,现存各本以上图刻本各序面貌最完整,北图本脱张序、吴序,上图抄本脱蒋序、吴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诸序全脱。

二、吴伟业完整序言保存于孙锵本《宋文宪公全集》中,可补《宋景濂未刻集》原刻本之阙文。遍查吴伟业诸集《梅村集》、《梅村家藏稿》 及各种《吴梅村年谱》 均未收吴伟业该序,故此为吴伟业与蒋超、陈国珍、宋实颖交往之重要史料,亦为吴伟业生平考证之稀见材料,吉光片羽,异常珍贵。

三、杭世骏确实作《宋景濂未刻稿跋》,但未入《宋景濂未刻集》,而收入杭世骏《道古堂文集》。该跋乃宣统三年(1911)孙锵刻《宋文宪公全集》之《潜溪录》时误被与原刻本他序置于一处,这个错误至今已被后人沿袭了一百年,《宋濂全集》不只袭而不查,且割裂杂糅各序使其卒不可读。

四、《宋濂全集》全抄孙本序,割裂吴、杭、陈三序并将其杂糅在一起,今人整理本应尽可能查找最原始材料,不能以讹传讹,亦不可更添谬误。

造成诸多误解的原因有二:一为主观原因,即刊刻者、抄写者、校勘者、整理者对原书盲目照抄照搬,不作仔细辨别,不查考最原始最可靠文献,造成各序言混乱和各种谬误。二为客观原因:原刻本《宋景濂未刻集》各序独立,各序页码自行编排,容易散落丢脱。澄清这些误解非常必要。倘无视这些问题,我们无以知晓三百多年前的吴伟业、杭世骏曾为宋濂集作过序跋,亦无以补原刻本吴伟业序24字之阙文,而吴伟业完整之序言依然静静地躺在孙锵本《宋文宪公全集》中隐居独处;更无从知晓杭世骏之跋误入原刻本事实上是清代校勘学家孙锵所为,其原刻本并未收录杭跋。

参考文献:

[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64页。

[2]何宗美:《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考辨——以〈宋景濂未刻集提要〉为例》,《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

[3]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8页。

[4]孙锵乙卯(1915)夏至《改编宋文宪公全集例言》语。《宋文宪公全集》八十三卷,附《潜溪录》,清宣统成都刊本。

[5]《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九史部五纪事本末类《绥寇纪略》条。《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称:吴伟业“明崇祯辛未会试第一,殿试第二。”

[6]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梅村集》书前提要。

[7]《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续方言》条。

[8]《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通志之属·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四庫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存目》《峨眉山志》条均著录其生平。

[9]《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10]《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卷一百八。

[11]虞邦琼序,即康熙四十九年《读宋文宪公文集序》,见《宋文宪公集》三十卷,康熙年傅氏刻本。

[12]《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增订本)》,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978页。

[13]《榕城诗话》辽宁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中杭宾仁羊城刻《杭大宗七种丛书》本。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

[14]《词科掌录》、《词科余话》清乾隆道古堂刻本。见《四库未收书辑刊》史01辑19册--453页。

[15]《订讹类编》、《续编》清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见《续修四库全书》1148子部杂家类。

《道古堂文集》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光绪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卷二十七,第477页。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

[16]《道古堂文集》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光绪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卷二十七,第477页。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6。

[17]《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补遗》一卷,《世系》一卷,《年谱》四卷,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本。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6。

[18](日)铃木虎雄《吴梅村年谱》、马道源《吴梅村年谱》均未提及吴伟业与蒋超、陈国珍、宋实颖等人交往之事,且未提及此序。

作者简介:张春国(1982-),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文学院讲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古籍整理、明代文献、四库学。

猜你喜欢

序言
《琵琶行(并序)》教学经验分享
三月序言
《线性代数》课程序言部分教学要点分析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汉语文学研究近著序言二则
我国宪法序言的性质
我国宪法序言的性质
近十五年来《共产党宣言》序言研究综述
寓言与序言的完美结合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