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2017-04-10黄春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黄春丽

摘要:语言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基础,因此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从乡镇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乡镇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关键词: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观察与思考

G633.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前行,对学生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一线教师团队的共识。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初中生的形式思维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将教学的重点尽可能的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靠拢是急需进行的改革内容。但是在乡镇的教学环境中,这一改革要点的进行存在着一些问题。乡镇的经济限制和信息的限制导致乡镇一线教师对上述纲领的领悟出现模糊的现象,从而不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把握重点要点,实现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笔者将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概括,同时结合当下最新的教学理论,在新课改的引导下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和概括,并针对乡镇课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几点不足

1.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这些因素给教师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师没有更多的能力充分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在课堂上,教师将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最大程度的平衡,却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进行平衡。

2.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理念,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任务的督促下,教师往往急于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盘托出,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想接受多少,能接受多少。更没有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充分和自己的教学进行互动。这都是教师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的表现。学生在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下很容易掌握不了所学的内容,出现了即使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也不去问老师和同学的尴尬现象。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是漏洞百出的。而新课改的要求就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3.教师受制于升学率,忽略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升学是我国整个教育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点。乡镇中学肩上的担子在这个方面更为沉重。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承载了太多人的热切期盼。教师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不得不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进行考试内容的传授以期学生能在升学的时候表现出优异的成绩。但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提升。教师如果想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方方面面的为学生考虑,充分的考虑学生所思所想。同时进一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的桥梁。

二、提升乡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引入的艺术性

(1)提问式引入

教师可以在课前问同学们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举个例子,比如说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春》,教师可以问:“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描述一下春天的样子呢?”以此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再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就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同学们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记忆,还可以活跃课堂上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2)关联式引入

再比如说,在學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具为同学们展示各种云以及其他天气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将他们一一对应。这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学习科普性文章中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教学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带领同学们做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学习《理想》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再让同学们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写在一张纸上,再交给老师装到一个箱子中,最后由老师随机抽条,被抽到的学生要站在讲台前向其余同学分享自己的理想。这种课前游戏,不仅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经心理学研究证实,如果学习过程能够处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时,那么我们大脑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就会更高;反过来说,如果在一个不舒服的环境中去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受到压迫,学习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迟钝。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为同学们创建一个舒适的上课环境,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已经渐渐的进入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去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古文时,老师可以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些不容易理解的句子运用多媒体制作成简单的动画,或者图片。在上课过程中需要的时候为同学们播放。这种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亲身经历,了解作者的内心,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4.及时点评,大方表扬

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中看过一位来自江苏的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一一《回忆我的母亲》。在他的课上,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这位教师一直在对同学们进行表扬,这使我赞叹不已。仔细思考之后,的确是这样。每个人都喜欢被赞赏,学生更不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还是错,教师都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回答正确的可以提出表扬,如果回答的并不是太好,那就指引学生继续思考问题。

三、总结

"吾日三省吾身"是一个语文教师对于自身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山高则以脚登之,河深则以船渡之。教师只有心怀学生、心系工作,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石晶.汪清县乡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6.

[2]张梦倩.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阳丽涓.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张瑞红.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