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4-10寇玉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寇玉玲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变革使初中语文教育的讲堂结构、学习目标和教育方法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值得老师引起注意的是,在学生学习各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老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品质、良好的品质和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因而,情感教育变成老师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老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语文讲堂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老师角色,改善传统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展开初中语文讲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以推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G63

一、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日常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指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及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思想、理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初中语文的接受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指标的完成。情感教育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书本上的基础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学中的情感传递,使其充分结合在一起,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2.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要求。“理解与贯通、掌握和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目标,要将情感分析和掌握理解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中确定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使教师能够全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突出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关注,加强了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初中语文中的内容,从中找出我们需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发,既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语文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性相结合的社会学科,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着重培养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和素质进行着重培养。另外,通过引导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情感观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并形成健康的情感理念,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当中来。情感教育是我国语文进行改革的必要要求,也是对初中学生情感发展的必要前提。新课改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保证对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初中学生这个侧面来看,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拥有较强的自尊心,语文是开阔学生知识的窗口,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社会,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社会中去。

3.情感教育因素的体现

情感教育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教材、教师的教导、学生的理解三个方面。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既包括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形式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包含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则表现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因素表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的求知欲望,对语文知识实用性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反应等方面。

二、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加强对情感的导入和融汇

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初中语文时要在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富有情感的导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习内容以情感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到情感模式当中,通过教师的情感引导,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当中去,把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带入其中去,把握住朗读的节奏和语感,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情境当中去,通过领悟和品位其中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其中。在学生融入和体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课文中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得到深刻体会。总之,教师在教学时,情感的融入需要情景的设定,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来完成,既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导入,又要让学生对自身情感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互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汇,从而实现情感的导入与融汇。

2.加强对情景的创设及情感的强化

语文教学也要采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出完美的教学情景,加强情感教育的模式。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也使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现代化多媒体的实际应用,使情景可以通过自制的图片、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具体情景可以通过不同的要求进行设置,完善其学习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学的情感。通过改变不同的情景设置,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加强对实践的培养

實践是检验理论的基础,教师应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要从分析、描述、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提高,而提高这些能力与语文实践是分不开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积累,大部分的积累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观察,与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进行比较,并融入到一起,扩大自己的学习空间,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补互融,融汇贯通,并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通过学生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使得各种课堂知识在生活中有了情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入。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教学,语文知识本身就存在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用真挚的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增长语文知识、发展独特的个性、健全自身人格,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俊青.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34.

[2]彭润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57.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