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评价分析

2017-04-10刘佐周丽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新课改有效性

刘佐+周丽红

摘要:教学评价是一项有目的性的教学行为,它是根据课程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有效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新课改;有效性

G623.5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将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给教师,从而改善教师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进行正确、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明确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评价的目的,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目的单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

对于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往往充当评价主体的角色,而学生只能做客体,教师嘴里往往挂着“对、你真棒、不错、很好”等终结性评价词语,评价语言单调,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缺乏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长此以往学生听得乏味,甚至丧失了激励导向功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

(二)忽略发展性过程评价。

当前很多教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往往是靠一张试卷。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只是对数学成绩的单一评价,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常常把分数看得特别重要,甚至绝对化。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个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二、如何實施小学数学有效评价

(一)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

心理学表明,一个学生如果获得表扬,奖励的次数越多,他的行为活动就会越积极。因此,教师平时应当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并用赏识的眼光批阅学生的的作业,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对于班上细心爱动脑的学生,可以这样去评价:“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对于聪明但又粗心的学生可以这样去评价:“你的想法不错!仔细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对于作业认真,但脑瓜不够灵活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字写得多漂亮啊!如果再细心点,你就是最棒的。”老师用赏识的眼光评价每位学生,学生把作业当做是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作业就成为孩子应尽的责任,从中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师生互动方式评价。

教师一味的评价学生作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新奇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评价中来。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如果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同伴互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比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小组评价应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不应急于指出错误,而是应抓住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来满足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不严谨的变严谨,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次,还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并且多以批评教育为主,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拓宽评价渠道,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和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比如,数学课中,学生完成了例题展示,此时问大家:大家一起看,这个同学做得对不对?这个时候,大家的答案就会不同,很多同学在答“对”的时候,就会有同学站起来补充简便的方法,或者有同学会对展演同学的字迹,作图方式、草稿等进行评价,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在我讲完一个问题后,会问大家:“大家明白了吗?”这时,同学们就反映哪里还不会,还有什么简单的解决方法,大家相互交流,就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四)评价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对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而应该灵活地运用"延时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以获得更多的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整理面积公式。在随后的学生登台展示交流一环节中,我发现其中的一个小组的整理有错误,便随机创设“30秒钟小诊断”活动,让小组的同学先自己检查,再互相检查,"问题小组"在检查中发现了错误,并及时上台纠正,同学们将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教师通过巧妙的、不动声色地延时评价,为学生提供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不但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使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总之,教无定式,贵在得法。教学评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应该以新课改为指导,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新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马馨.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法[J].都市家教,2011(06).

[3]赵芳.数学课堂评价的多元化[J].新课程,2008(0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新课改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