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17-04-10吴文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主体性小学数学策略

吴文斌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一味沿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所以,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策略,以期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策略

G623.5

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课堂指导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1】。所以,在前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策略,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中心。

一、明确师生间的课堂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绝对性、权威性的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处于一种凝滞、僵硬的静态环境,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且,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多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给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等也逐渐受到重视【2】。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选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數学的本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特点,通过分水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概念:小明妈妈买了7个苹果,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明3个人,如果每人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苹果?然后,详细讲解余数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需要借助外力,来引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小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校、家、公园以及教室等的地理位置,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3】。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硬纸板,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3厘米的同心圆,然后用剪刀剪出环形,要求小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计算一下环形的面积,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传授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根据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情况等因素,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拼凑、切割等方式,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思考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一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随后引入梯形、圆形等图形,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提供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管制的形式,灌输数学知识,不仅会压制小学生的天性,而且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适当把握时机,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道计算题目,抽出几名学生上讲台上进行计算,等计算出答案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再邀请几位学生根据题目答案的正确与否,讲解一下计算方法、正确结果等,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同时,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爱好的心理特点,采用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或者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详细讲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差异,然后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且根据回答,进行适当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得到重视和发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起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0:78.

[2]刘冬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尊重[J].知音励志,2016,23:279.

[3]纪娜,纪伟宏,薛福英.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城市地理,2015,12:281.

[4]赖舒迪.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1.

[5]张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215.

[6]张海燕.我与新课程同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163.

猜你喜欢

主体性小学数学策略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