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低身段 转换视角

2017-04-10吴小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实现主体地位数学学习

吴小真

摘要: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备课环节、课堂教学中把自己当成学生,课后把学生当朋友,多表扬鼓励学生,学生的在学习中主体地位更容易实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实现

G623.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安排着课堂的教学内容,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学生基本是一个学习接受者的角色。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传统的课堂形式得到了一些改变,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但是,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还是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把自己也当成一名学生,一个学习活动中的同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体地位更容易实现。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本质就是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说到容易做到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转换视角,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备课环节把自己当作学生

教师在备课中,要有自己的思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和专业的角度,厘清教材的重难点,思考怎样以最恰当的方式把教材呈现给学生。然后,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在备课的环节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比较熟悉,了解各个单元、章节内容在本册教材、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内容体系的位置以及前后关系,以便于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学情,便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难度。很多知识点在教材中都是分散编排、螺旋上升,所以教师要能对教材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例如《表内除法》,人教版教材将表内除法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表内除法一》是用1-5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部分《表内除法二》是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这部分知识有整体的考虑,教学中第一部分可以慢一些,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增加一些提高性的练习题。一些新教师,更要把熟悉教材放在首位,这样便于教师把握教材,找到突破口。

其次,在难点突破环节,要多为学生考虑,特别是为后进生考虑。从知识的角度,从成年人的视角,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浅显易懂,但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解,学生最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在突破“如何推导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用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找到思维的切入点,然后逐步过渡到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面积,一步步递进,从而让各个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再者,教师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合理,做好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级段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综合考虑。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新课时间不宜过长,而且上课的形式要力争活泼一些,让孩子喜爱上数学。教师如果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方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中把学生当作伙伴

学习上的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年龄相仿,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因此,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没有压力,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帮助、协作,圆满完成任务。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不搞一言堂,尊重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不成熟,有瑕疵。在学生之间的碰撞、交流、升华中,其认知也逐渐从混沌走向明晰,从幼稚走向成熟。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更加自愿地、以更多精力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更愿意遵守自己和老师一起制定的课堂规范,更愿意跟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而此时的教师,在学生看来也是一个学习中同伴,在必要时能够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师生之间关系非常和谐轻松。

当然,教师这个“学习伙伴”,也要注意发挥“首席”的作用。当学生的讨论和学习离预定主题较远,或者遇到了较大困难时, “大伙伴”要及时介入和引导。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更是要在学习过程中予以关注,注意让同伴们帮助他们,多给后进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三、课后把学生当作朋友

要想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备课环节的“备学生”。其实“备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首先,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有一定的了解。性格开朗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思维敏捷与思维较慢的学生,我们都要区别对待,留给他们的问题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要各不相同。不然,能力差的学生长期遭受失败,以至于没有自信心。学习成绩优秀的,又认为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只有对自己的学生了解了,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其次,正确认识每个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指引恰当的目标。教師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除了学业上的指导,也要指出不足,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才有帮助。

四、多鼓励自己的学生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有限。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好事,但要注意不要让你的严厉、严格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学习上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多表扬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找到自信。

例如在学习9+3中,即使有的学生用的不是“凑十法”,只要方法有道理,有自己的思路,我们就应该予以肯定,同时又以同伴的身份推荐“凑十法”,帮助学生提高认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低身段,转换视角,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晓梅.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2]马海霞. 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 学周刊,2015(06).

[3]赵小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猜你喜欢

实现主体地位数学学习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