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2017-04-10贺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真情积累观察

贺彬

内容摘要:周国平说过“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的一大要点。要想让学生们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就必须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就必须鼓励他们观察生活、体验、感悟、思考、积累、表现生活,然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组材、选材。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朝夕之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才能够写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真情 观察 积累 多读 多思 多练 多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然而,一提到作文,不少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写,从而害怕写作文,还说什么“作文,作文,一作头就痛。”还有的说“作文难,作文难,一到(上)作文课就心烦。”从挂在学生嘴边的顺口溜,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窥探到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即写文章,它是在接触客观事物时候产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感情,然后选择最能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内容,运用语言文字客观、公正地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中写作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也曾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家长、学生、教师常常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论优劣;学生只要成绩上去了,凡与之有关联的人,脸上都有光。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家长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普遍采用了“短、平、快”的方法——背诵范文,东拼西凑。这种指导的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千篇一律,“高、大、全”“假、大、空”,内容平平,毫无新意的现象,习作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虚浮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的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很有文采,但依然摆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成为上乘的习作。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从正面去写就是没错的。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对某位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老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习作能写好吗?只能给人以作假作秀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为好。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如实表现。写文章就是为了打动人心,让读者与自己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读者和自己一起去爱,一起去恨,共同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如果让学生们从小按照“美好的道德”去编造作文,去杜撰作文,而失去的恰恰是美好的道德——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学生的习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的真情,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教会学生在写作时敞开心灵、表现个性、吐露真情、抒写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习作教学原则。

二、 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广泛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体验生活是表达真情实感、写好习作的重要首要手段之一。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大家普遍认可的真理。生活对习作来说,可以触及感官,引发情趣,还可以接触事物,引发思考;亦可以有感而发,激起表達欲望。只要把生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为我们的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有些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新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观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就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思考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才能汩汩流淌,长流不息;也只有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笔下才会流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对生活观察的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北宋文学家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足以说明积累在习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而有的同学写作时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 其根本原因是对生活观察体验不够,思考不够,积累不够,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大脑“仓库”里储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讲清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将作文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多参与家庭日常事务,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关心周围的人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还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现象,积累的好素材,感受到的体验都记录下来;这样再提笔时就会胸有成竹,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三、 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多修改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从后天的学习、实践中得来的。吕叔湘先生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问他们的经验,都异口同声的说是利益于课外读书。阅读时写作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陶冶情操,让我们浑身充满正能量;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有许多写作灵感,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美感;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快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都在不知不觉的读书中储存起来,在习作时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使用。你完全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假思索地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真性情、真情意表达得生动、形象、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思考是写作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等待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只要潜心思考,观察、感悟、体验生活,深入理解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就可以逐步转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多思考,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如何选材,如何组材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自然,多读还要多思、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亦是如此。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凑效。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创新,必须要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只有不断学、不断练,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我们习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主作文的习慣,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只有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才能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只有多读、多思、多写,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小学生来说,坚持勤练笔,持之以恒,习作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学生练笔的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即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课内练笔的方法,比如可结合课文教学时写一些读书随笔,读后感,精彩段落赏析等,还可以对文章进行改写、缩写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鲁迅先生也说过:“修改出佳作。”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神。从起始年级,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猜你喜欢

真情积累观察
风雨真情
真情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