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08

山西建筑 2017年26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袁 健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重庆 400012)

谈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 健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重庆 40001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度尚不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差,对环评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措施,力求推进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有序的开展,更好地为项目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现状和问题,对策和措施

0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有关部门、专家、居民等)通过法定的方式参与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活动,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制作、审查和事后监督[1]。公众参与活动主要发生在建设项目前期筹备阶段,是项目整个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可使得项目选址选线更具合理性,工艺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具先进性,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 公众参与的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都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细节作出的明确的规定。

1.1公众参与的对象

所谓的公众参与是指有关专家、单位及相关群众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遵循既定的程序,参与与自身环境权益相关的环评活动,以谋求制定的规划或者审批开展的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2]。公众参与对象不仅包含直接影响的人群,同时也包含间接影响的人群;参与对象不仅是居民、个体、专家、公众,也可以是有关的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团体。

1.2公众参与的范围

这里探讨的范围不是调查群众的范围,也不是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范围,而是要明确究竟哪些项目需要开展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需要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包含下面三类:1)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2)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因此,但凡编制环境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就应在开展环评工作的同时进行公众参与。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效法律法规可知,项目建设有可能对环境噪声有重大影响,按照要求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施工和营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换言之即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均须开展公众参与。

1.3公众参与的方式

公众参与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独断专行,既然目的是为了让受影响的公众能参与其中,那么公众参与的方式就应该具备传播媒介的大众性、传播途径的有效性、传播内容的易理解性等特点。目前,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现场公告或在当地的报纸、网站等媒体进行相关项目的信息公告。

2 当前公众参与环评存在的问题

2.1周期较短、信息缺失、公众参与不充分

受影响的群众能够充分的了解项目具体情况,真正切实参与到项目前期建设公众参与的工作中,必须保证公众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包括项目建设地点、生产规模以及当地经济生态环境等信息。但是通常情况下,公众仅仅对当地的经济、环境等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对项目本身的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

这样的情况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单位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以及环保意识的不重视。项目建设萌芽期往往围绕着盈亏分析、技术可行等方面,一旦敲定项目投资建设,就主观上希望立马取得前期各主管部门的手续批文,当然这当中也包括环评批复。如此,最大程度压缩时间导致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公众对项目了解不全面,公众参与不充分。

2.2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不合理

1)调查问卷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不同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针对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大同小异,几乎没有改动。这样的问卷所得到的反馈结果很大程度无法准确反映出受调查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2)调查问题避重就轻。通常情况下一份调查问卷题目设置为6个~8个,在为数不多的问题中还包括“对项目的了解情况”“调查者是否受影响”“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对项目的支持态度”等,反而弱化了原本应重点调查的“环境影响”的相关内容。

3 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意见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环境影响的有效性,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有效的公众参与应具备的要素包括准确识别受项目影响的利益相关或受影响的个人(团体);提供准确、及时、易理解、中肯的信息;为决策者和受影响群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充分汲取公众的意见;反馈开发行为效果和公众参与采纳的情况[3]。

3.1增加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透明度

严禁弄虚作假,减轻主观引导性。环评文件及公众参与调查文件由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在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前,建设主管部门可在报送的公众意见调查表中随机电话邀请受访群众2人~4人前来共同参会。一方面在受调查时不清楚的地方可现场咨询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另一方面对环保措施的有效性更清楚明白。如此,参会的群众代表可如实的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评审专家及主管部门。

3.2设计合理、针对性更强的调查问卷

调查表中不仅仅介绍项目占地、投资、生产规模等基本情况,还应细化并重点介绍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针对污染性建设项目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调查表应分别设计。污染性建设项目应重点关注在污染物的排放对区域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非污染性项目应重点关注在工程占地、移民安置等问题,不能“一锅端”式提问。李丽珍[4]等在其文章中提到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对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也能最大程度调动受调查群众的参与性。

3.3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希望能依靠群众的力量对建设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这对群众的环保意识及环保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5,6]。欲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加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提高国民的环保素质,引导正确的环境保护前期预防的观念,真正地掌握科学的环保知识,群众在参与环境保护时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科学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及环评公众参与工作,且其提供的意见及反馈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 许 斌.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6):92-97.

[2] 林扬碧,陈秋波,温春生,等.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09,33(1):20-24.

[3] 刘 磊,李继文,吴春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研究[J].四川环境,2009,28(1):85-89.

[4] 李丽珍,马 兰,刘年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其改进建议[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S):166-168.

[5] 刘先树.浅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公众参与制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7-129.

[6] 李淑娟,牛晓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2):176-178.

Discussionontheproblemandthecountermeasureofpublicparticipationinenviromentalimpactassessment

YuanJian

(ChongqingYujia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Co.,Ltd,Chongqing400012,China)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But it is not imperfect and effective in actual operation.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Strive to promot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with military in the EIA and better provide basis for the project.

public particip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X820.3

A

1009-6825(2017)26-0171-02

2017-07-09

袁 健(1986- ),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