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2017-04-07邹治涛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措施能力

邹治涛

摘要:实验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情趣;还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发生变化的本源,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能力 措施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情趣;还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发生变化的本源,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实验中去,要求他们要眼、脑、口、手、鼻互动,做到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以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维,让思维活动贯穿于观察的全部过程。

如在做“沸腾”实验时,一开始学生只看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并从水中冲出,水不停地翻腾。这时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观察,他们又发现了水量减少这一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减少?”学生经过思考,自然得出“一部分水变成蒸气,因此水量减少”这一結论。这样通过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能力。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创造力的根源,而创造力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当学生有了正确的观察能力后,思维活动是十分活跃的。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实验时,作为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敢于探索新知,而不是成为消极接受信息的“容器”。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师可利用兴趣这个“催化剂”来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每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都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进于最佳状态,并踊跃展开积极的思考,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热胀冷缩”的知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演示“热喷泉”的实验:一只盛有少量凉水的烧杯(滴上几滴红墨水),瓶口塞上带玻璃细管的橡皮塞,玻璃细管直接插到瓶底。进行实验时,用热水浇到烧瓶上,烧瓶里的水就会从玻璃细管的管口喷出,就象人造喷泉一样。学生看到这个实验后,都感到很新奇,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思维活动也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二)设疑引争论,及时演示

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引起争论,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热的不良导体”时,我先提出问题:“如果在一只大试管的底部放一条小鱼,加热试管的上部,小鱼会不会被煮死?”学生各人的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小鱼会被煮死,有人认为不会,这样就展开争论。我抓住这一时机再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试管上部的水已经沸腾,而在试管底部的小鱼仍在游来游去时,想错的同学恍然大悟,从而加深了对“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知识的深刻认识。

三、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技巧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了操作技能锻炼,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注重实验教学实验的示范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动手操作,在探索和操作中去体验和总结知识,以增强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验证理论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操作、思维、表达有效结合,推动了认知活动的内化过程。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难度偏小的实验,可由教师点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存在不恰当的操作方法,给于指点纠正,强调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因果;或者由师生一起动手,共同研究分析,针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发生的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展开讨论,这样比单纯由教师唱独角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更生动活泼,更有实效性。

如在教学“水的净化”时,我就用罐头瓶代替烧杯,旧报纸代替滤纸,用厚塑料袋制成简易漏斗,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进行实验时,我又有意识地安排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就听的认真做的仔细。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既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了敏捷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开展辅导性实验,进一步活化知识,提高能力

辅导性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和补充,它增进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爱好,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动态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生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创造有利的实验条件,开展好“四小”活动(即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维修),使他们开阔视野,吸取知识,增长才技能,提高素质,获取正能量。

如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课后,我就让学生利用凸透镜、硬纸筒、小木箱、透明塑料布制作一个可调焦距的简易相机进行照相游戏。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也在无形当中培养了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昌邑市围子街道辛赵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措施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