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7-04-06李天飞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应用

李天飞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108—01

小学数学知识基础概念多,结构分散,但究其本质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将学过的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可以更深一步地促使学生查漏补缺,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一、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引入,为教师提供了组织教学的方向,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对“三角形”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教师在课前就要将三角形的所有相关知识点列举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并将本节复习课的中心复习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将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主题和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清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现有思维导图中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图中出现的相关概念,纠正错误。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复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善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交流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开放式思维

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他们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绘制出整齐划一的思维导图,相反,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鲜明的个性,并加强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学生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能得到启发,从而促进知识的再认识、再深化。

比如,对于相关四边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大多采用集合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关系。集合图(如右图)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概念的外延和包含关系,但明显的缺陷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和小学生活跃的思维特征不相符,不利于形成开放的知识系统。

笔者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四边形图形知识时,结合四边形的图形知识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如下图)。它以层级的方式来表述各概念间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形成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发散的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促进学生对四边形知识的再认识。

三、分享思维导图,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师生、生生之间分享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反思工具。首先通过它学生可以自我检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及时有效地对知识上的欠缺予以修正和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自我导向性,进而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交流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学生的思維不会受到某种标准的约束,因为思维导图的无限扩展性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用一种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尝试着换一种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这个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测、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工具,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学生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灵活选用教学策略。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数学教学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