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2017-04-06徐连平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语文教学效率

徐连平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情境;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101—01

作为小学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初中语文应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教学,从而创造特定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此外也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优化其知识结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学会从多方面丰富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创设实物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一些实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将课文中抽象的描述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加深对课文的主旨的思考与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课文《枣儿》为例,这是一个话剧小品,本文围绕“枣儿”将老人与男孩间深切而真挚的亲情描绘出来,主要想借此反映我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枣儿”在文中具有象征性意义,它是故乡、亲情、传统生活与精神家園的代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的情感,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师可准备相关的实物进行启发式教学。如:“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这句话,教师可以将形状各异且成熟度不同的枣子让学生进行对比,即对比刚刚成熟的枣子和已经晒干了的枣子,找出两者的特点后,便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其实是对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实际内涵的一种批判。通过让学生们比较两种枣子的差别,引申出句子的含义,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文章主旨。

二、创设表演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各阶段的语文教材均会涉及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是要让学生融入到模拟的情境当中,尝试体会文中角色的情感,以更深刻地理解文中人物情感与文章的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表演的内容、动作与台词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共涉及了官员、百姓、皇帝、小孩等角色,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将文中的对话运用到表演当中,也可创造性地添加一些内容,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学生通过投入的演出,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这个童话故事的主题,理解皇帝的昏庸和愚蠢,百姓的担忧和恐惧,官员的自私和虚伪以及小孩的单纯与诚实,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指引学生探索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而是结合文章相应的情境,并在此气氛的烘托下提出,因为环境的铺垫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教师可借助投影仪,播放一些秋天的动态画面,如秋风萧瑟、落叶归根等秋天特有的景象,烘托出浓浓的秋意。在学生阅读完全文的基础上,向其提问:“为什么作者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呢?”“文章多次提及菊花,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呢?”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配以饱含秋意的音乐,让学生更易沉浸到对问题的思考当中。

四、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课本的许多教材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含蓄化的反映。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指导实践。

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描绘的是“我”回家奔丧结束后,父亲到车站送“我”的情境。这篇文章既描绘了我对父亲背影的难忘,也仔细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和背影。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与父亲相关的问题,例如“你在生活中是否关注过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怎样的,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注意到父亲的背影的?”等问题,使学生联想起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更深刻地体会父爱的深沉与真挚。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播放《父亲》,让学生融入到父爱的回忆中。以此来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期待,树立起让自己更优秀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也可以在交流分享中增进了解,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语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