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市干石山区造林技术探讨

2017-04-05张云峰

山西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山桃鱼鳞坑山杏

张云峰

(晋城市林业局,山西 晋城 048000)

晋城市干石山区造林技术探讨

张云峰

(晋城市林业局,山西 晋城 048000)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区,造林立地条件差,干石山造林采取以乡土树种为主、径流林业整地、根宝生根粉蘸根、容器苗木上山、薄膜石片(生物)覆盖,为干石山区抗旱造林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晋城市;干石山;造林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国土面积9924.9km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2℃~12℃,平均无霜期185d,年均降水量484mm~560mm,土壤以褐土为主,有野生植物80余科、1300余种。全市林业用地53.92万hm2,森林覆盖率39.20%,居全省首位。

1 立地条件分析

“干石山”当地俗称黄沙圪梁、干石圪梁、沙片片地。主要特点是“三差”,即土壤发育差、土壤肥力差、土壤保水性差,也就是不具团粒结构,所含有机质少,不具有蓄水保水能力。据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宜林荒山、荒地、荒坡、荒沟3.0万hm2,其中干石山占到60%以上,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以及半山区向丘陵区过渡带,常常与人工林、农田、牧坡等相互存在,呈现断续的带状、片状、团状分布。

2 树种选择

2.1 树种选择的原则

2.1.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气候特点选择树种;根据当地分布的树种,选择栽植的地方。也就是地与树要相配,树与地要相合,什么地配什么树、什么树栽什么地。

2.1.2 突出乡土、耐旱耐瘠的原则

要以现地分布的各类针叶、阔叶、灌木树种为主,选择适宜人工种植的树种,尤其突出本乡本土生长的树,也就是本地相似地生长的树木,其不仅耐干旱、耐瘠薄,而且适应性强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

2.1.3 长期实践、多年积累的原则

所选树种是经过当地多年种植,并通过实践证明,适宜在干石山上成活、生长的树种。

2.2 干石山造林树种

根据以上原则,适宜晋城市干石山造林的树种主要有:侧柏、刺槐等乔木,连翘、山桃等灌木。

3 整地技术

整地有利于造林地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新栽树木成活和促进幼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3.1 鱼鳞坑整地

适用于坡度较大、干旱的阳坡地。鱼鳞坑为半月形的坑穴,采用大鱼鳞坑或小鱼鳞坑,“品”字型排列,先将表土挖向两侧,然后将心土挖向下方,围成弧形土埂(土埂要踩实),石块较多的地方用石块垒边,心土培边踩实,再将表土放入坑中,平整为里低外高,有利于蓄水。一般大鱼鳞坑长0.80m、宽0.50m、深0.30m;小鱼鳞坑长0.50m、宽0.30m、深0.30m,土埂(石块梗)高度0.20m。

3.2 穴状整地

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干石荒坡成片造林。穴的直径0.60m、深0.30m,在撂荒地穴内整平然后围埂,在缓坡穴内整为里低外高,再围埂。在撂荒地内也可整为正方形,规格为长0.60m×宽0.60m×深0.30m。

3.3 水平阶整地

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的干石山,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地里切外垫修成水平阶面,或稍向内倾斜,外高里低,台阶宽1.0m、长4.0m,上下间距1.50m,左右间距0.50m,在台阶中线或靠外1/3处挖坑栽树。

4 造林技术

4.1 干石山造林时间

春季造林,在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就可开始造林,一直持续到4月中下旬,主要栽植侧柏、油松、栎类、连翘、山桃、山杏等。

雨季造林,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期间,选择容器袋苗木上山,要随雨而动,一般时间安排在下午。要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秋季造林,在9月-10月期间,栽植阔叶树要在落叶之后、树木进入休眠后进行栽植,秋季栽植刺槐、双季槐较好。

4.2 苗木规格

乔木树种:侧柏,3.0a生大容器袋苗;油松,3.0a生营养杯苗;刺槐,2.0a生苗;栎类,2.0a生容器袋苗。

灌木树种:连翘,3.0a生苗,地径6.0cm;山桃、山杏2.0a生苗;黄栌,3.0a生苗,地径6.0cm。

4.3 树种配置与栽植密度

按照近自然理论和现代林业理论,干石山造林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目标,以营造混交林为主,其造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4.3.1 针阔混交

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槲栎),采用带状或块状混交,混交比例为1∶1,针叶树、阔叶树各占50%。栽植密度为每公顷1650株,即针叶树825株、阔叶树825株。

4.3.2 乔灌混交

侧柏(油松)×连翘(山桃、山杏、黄栌)混交,混交比例1∶1,采用带状或块状混交,栽植密度为每公顷3300株,即乔木1650株、灌木1650株。

侧柏×刺槐(栓皮栎)×连翘(山桃、山杏、黄栌)混交,混交比例为0.5∶0.5∶1,采用带状或块状混交,栽植密度为每公顷3300株,即针叶乔木825株、阔叶乔木825株、灌木1650株。

4.3.3 灌木混交

连翘×山桃(山杏、黄栌)混交,比例为1∶1,密度为每公顷3300株,各占50%。

连翘×山桃(山杏)×黄栌混交,比例为1∶0.5∶0.5,密度为每公顷3300株,连翘、山桃(山杏)、黄栌分别为1650株、825株、825株。

4.4 栽植技术

4.4.1 起苗、运苗

所栽苗木应当选择本地苗木,就近选用,避免远距离调苗,保持苗木水分,保证苗木新鲜。容器袋苗,要求袋全、苗壮;裸根苗,要求根全、苗壮;带土球苗,要求球实、苗壮。要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不得长时间放置,更不得阳光暴晒。

4.4.2 栽植

在苗木栽植之前,要对苗木进行技术处理,如果是容器袋苗,要脱掉塑料袋;如果是裸根苗,要剪去过长、多余的、干枯的须根,之后进行根宝或生根粉蘸根或蘸泥浆。

对处理过的苗木进行栽植,栽植时不窝根、扶正苗、踩实,浇透水,每穴要达到5.0kg水。

4.4.3 覆盖

苗木栽植浇水后,根据工程投资标准和实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覆盖技术。一是薄膜覆盖。根据穴的大小,对每株树覆盖60cm见方的塑料薄膜,四周压土,内低外高,中部留孔;二是石片覆盖。在石质山上多石块的地段,要就地选取薄石片,覆盖在穴内树根周边,尽量使黄土不裸露,保墒效果十分明显;三是生物覆盖。秋季造林后,就地割取蒿草、稗草等,覆盖在栽植穴内。

5 结束语

5.1 晋城市干石山造林技术路线

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晋城市干石山造林的技术路线,即突出乡土树种、合理配置模式、针阔乔灌相搭、径流林业整地、就近选苗育苗、根宝生根粉蘸根、容器苗木上山、薄膜石片(生物)覆盖的抗旱造林实用技术。

5.2 结论

晋城市干石山造林技术,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累积,在国家、省级重点林业工程中推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将为晋城市消灭宜林荒山、建设现代林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S728.1

C

1005-4707(2017)05-036-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5.017

张云峰(1963-),男,1986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晋城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2017-08-10;

2017-09-10。

猜你喜欢

山桃鱼鳞坑山杏
山杏苗繁殖技术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山桃手链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打山桃
交换角色
亲吻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