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建设发展研究

2017-04-05王晓楠

山西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水源

王晓楠

(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祁县 030900)

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建设发展研究

王晓楠

(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祁县 030900)

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介绍了保护区自然概况、资源状况、历史与传说以及管理现状,提出了该保护区今后建设发展的建议。

四县垴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

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县东南部、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昌源河上游、山西太行山中段,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地理坐标东经112°32′38″~112°40′55″,北纬37°4′35″~37°17′10″,东与太谷县、榆社县相邻,南与武乡县接壤,西与祁县上庄沟、大王沟、北庄东梁、化塔东梁、缠房沟、下峪沟、马蹄沟和大家沟西梁相连,北以东口沟、和尚沟为界,跨涉来远、峪口2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面积16000hm2。是以保护国家Ⅰ级重点野生动物金钱豹和油松天然次生林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保护区地处太岳山北麓,地貌为中起伏侵蚀中山,由中度切割的石质山和土石山组成,其间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植被。植物群落交错现象明显,因而动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区域重山叠嶂,峰峦犬牙交错,沟谷深切纵横,悬崖绝壁垂直差异大,混交林、落叶林、针叶林与灌丛交错,植物繁茂,生态环境类型在黄土高原地区较为典型;种群丰富,种类繁多。保护区内自然条件良好,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是动物理想的繁衍、栖息地。

2 保护区资源状况

初步调查,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有68科、240属、352种(变种),其中木本植物105种、占总数29.80%,草本植物247种、占总数的70.20%。区内特有种植物种类丰富,其中山西特有种为黄刺玫、黄蔷薇、元宝槭、文冠果、木香薷、蚂蚱腿子等;华北特有种为油松、侧柏、白桦、河朔荛花、东陵绣球、杜梨、雀儿舌头、楸等;中国特有种为虎榛子、文冠果、蚂蚱腿子等。主要植被类型有:天然次生油松林、油松—辽东栎—白桦林等;沙棘—白草灌草丛、白草、冰草、草芦草丛等。植被覆盖度高,自然植物群落丰富,且相对稳定,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经初步调查,有野生动物209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4种、鸟类158种、兽类32种。在这些种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主要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主要有刺猬、苍鹭等。保护区有林地3000hm2,其中天然次生林2150hm2、人工林850hm2;油松林1024hm2、华北落叶松91hm2、山杨267hm2、其他1618hm2;经济林132hm2;疏林地1054hm2;灌木林4200hm2;活立木蓄积41.97万m3。森林覆盖率19.30%。

3 保护区历史与传说

四县垴保护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上庄村曾为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同志居住地;彭家岭曾为祁县抗日政府及武克鲁同志办公所在地;祝家庄为梁山伯祝英台爱情传说发源地,岭底为张果老修仙地。至今,这些历史传说一直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

4 保护区管理现状

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内部管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与资金,主要开展栖息地保护和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与恢复、封山育林建设两项重要工程。在村庄、主要入山路口处建大型“水源涵养地封山育林工程”宣教牌13块,书写《水源涵养地封山育林公约》等宣传内容;在道路沿线明显地点设置水源涵养地标识牌320块,书写保护宣传标语,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根据保护区的范围及现状设立标识牌,在人牲活动频繁地段及封育区设置机械围网14000m,减少人为活动对区域内动植物的影响;在梁坪寨村建设保护管理站1处,安排专业管护人员及配套设施,并开展日常巡护,对保护区境内各类违法行为起到了警示和震慑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偷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现象的发生。封山育林工程共育林234hm2,在生态脆弱区即森林分布稀疏植被生长弱势区域的疏林地、灌丛地、灌木林地,通过埋设围栏,形成隔离带,防止牛羊等家养动物以及人群进入对植被造成破坏,以利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不仅使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主要保护对象的种群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增长。2014年8月,在保护区的核心区,根据动物习性布设了40台野外动物红外线监测相机,开始对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红外线监测相机多次捕捉到金钱豹的影像。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核心区的黑老虎背、麻齐凹、十字口沟等地。截至2017年2月,在保护区共6次发现金钱豹,这为金钱豹在此长期生活栖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历次监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呈明显增长趋势,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改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过有效的管理,积极引导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地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5 保护区开发利用建议

要利用人工促进措施补植补造当地适宜生长的油松,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在短期内得到修复改善,充分发挥水源涵养的作用,不断为汾河输水。围绕昌源河支流东峪沟和南风沟村庄周围以提高该区域的水源涵养力为目标,继续营造水源涵养林234hm2。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加强保护区的管理,2008年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额财政人员5名。管理局建设初期,人手少,管理面积大,保护区建设可谓艰苦卓绝。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在实验区建立了管理中心、监测站,在各缓冲区设立了管护站,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收了30余名管护人员。管理局各项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与保护区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来说,人手、资金、科研技术水平都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建议上级部门能够根据保护区管理的需要,提升管理局级别,扩大正式编制,吸引科研人员的加入,能够结合保护区的需要进行日常动植物监测和相关科研课题的开展,将更多高科技手段运用于监测、保护,以更加科学的手续对保护区进行管理。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保护区政策法律法规、森林防火条例的宣传,开展水源涵养地保护宣传;定期开展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组织开展水源涵养地保护、森林保护、水土保持和矿山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等专题、专项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搞好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收效,确保不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和偷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现象。

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适度开展旅游开发和宣传,增强公众对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扩大保护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充分调动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群众参与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区建设,通过资金上的支持,加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力度。

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主旋律,一定要把握好这条主线,大力加强保护,为合理利用和快速发展打好基础。应通过合理利用逐步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护基础和活力,最终实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区域生态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S759.9

C

1005-4707(2017)05-016-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5.007

王晓楠(1988-),男,2012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四县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

2017-09-10

2017-10-10。

猜你喜欢

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水源
保护水源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水源头清如许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寻找水源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长江航务管理局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