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县林业发展战略初探

2017-04-05刘荣胜

山西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兴县干果荒山

刘荣胜

(兴县林业局,山西 兴县 035300)

兴县林业发展战略初探

刘荣胜

(兴县林业局,山西 兴县 035300)

兴县地处吕梁山区、黄土高原、黄河岸边,地广人稀,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广阔,发展林业潜力大。介绍了兴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兴县林业发展战略实施办法。

兴县;林业发展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国土面积3168km2,居山西省各县(市、区)之首,总人口3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9人左右,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少地多。

兴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短暂炎热多雨,春旱风大升温较快,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全年无霜期120d~170d,年均日照时数2600h左右,2006年-2011年的6年间平均降水量为493.55mm,仅比400mm等降水量线多出93.55mm,是黄土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1 林业发展现状

该县林业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三低三少”:一是森林覆盖率低,全县森林覆盖率12.40%,远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二是经济林管理水平低,全县经济林总面积2.70万hm2,总规模不小,重数量、轻管理,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立地条件差、造林质量低,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是精品工程少,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少,可选择的造林树种少。

同时兴县也具有人少地多等4大优势:一是国土面积大。全县国土总面积3168km2,居全省之首。林业用地面积12.72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9%,其中有林地3.92万hm2、灌木林地3.41万hm2、疏林地1.39万hm2、宜林荒山4.0万hm2,发展林业的空间仍然巨大。二是地貌类型齐全。兴县总体上说是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但也有部分乡镇处于吕梁山的土石山区,所以可以把该县区划为吕梁山土石山区和沿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吕梁山土石山区适宜发展生态林,而沿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三是县域内山脉、水系纵横。主要山脉有黑茶山、石楼山、白龙山、大渡山等,主要河流有蔚汾河、岚漪河、南川河、湫水河等黄河水系,深达10km以上的沟有51条,这些地貌特征,适宜依据山脉水系的自然地理等特征用不同林种和不同营林方法进行科学布局。四是人均耕地多。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大,农民退耕的意愿强烈,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2.1 总体发展思路

以现代林业建设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兴县建设为目标,科学规划,精细实施,严格管理,提质增效,为建设生态林业大县、干果经济林强县和生态旅游名县做出积极的努力。

2.2 建设原则

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经济林基地建设与提质增效相结合;造林绿化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工程建设与改善城乡宜居环境相结合。

2.3 总体目标

通过5年时间努力,全县要完成生态林建设4.0万hm2、经济林建设3.33万hm2,使全县宜林荒山全部绿化,耕地用干果经济林全覆盖。

2.4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1233”。即,以“1条河、2座山”打造园林城市新景观,“3条线、3条带”建设生态兴县新亮点。点、线、面综合治理,城、乡、村一体推进,乔灌草科学布局,山丘川整体建设。

1条河:蔚汾河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主。

2山:县城南北两山打造思路是,前脸松柏四季青,后背红花分外香,一园一式巧布局,特色文化在其中。打造蔚汾植物园、景观园、文化园、教育园,建设牡丹园、玫瑰园、桃、梨花园,使之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体现县城周边绿荫大增、景观优美的良好生态景观园,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相关园林建设当中,衬托兴县灿烂历史文化。县城区东西长约19km,总规划面积6200hm2,第一山脊线内可绿化面积约2400hm2,目前已绿化1334hm2。在绿化的同时要将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如山杏(山桃)、文冠果、仁用杏、连翘等生态经济树种以及油松、侧柏、杜松、刺槐、香花槐、五角枫、榆叶梅、国槐、皂荚、丁香等纯生态树种为主栽树种,通过不同树种的配置模式,打造“四季见绿、三季有景”的绿色宜居新县城。

3条线:高速公路两侧耕地主要以退耕还林为主,把两面的山体荒山全部绿化起来,218、313省道两侧采取单条线路景观规划,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荒山全部绿化。

3条带:东部森林保育带,包括东山4个乡,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县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以森林抚育为主;西部黄河生态景观带,包括沿黄河4个乡镇,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主要以红枣为主,荒坡主要是石坡,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只能栽植刺槐、侧柏等一些本地的耐旱树种为主的生态林;中部生态经济产业带,包括中部9个乡镇,这里土层厚、土地较肥沃,是全县发展核桃经济林的重点地区,耕地营造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荒山生态林,要同时体现增绿、增景、增收。

3 林业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3.1 生态治理与脱贫相结合

以生态治理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前提征求贫困农户的参与意愿,落实贫困户所承包的荒山荒坡。对于有意愿且有地的贫困农户首先纳入造林计划,签订造林合同,明确栽植树种、密度、方法以及利益分享机制。由林业主管部门编制作业设计,农户根据作业设计施工,同时技术人员跟进技术指导,林业部门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资金,实现购买式造林。

3.2 以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为抓手

在结合省级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全面自查现有干果经济林现状,特别是摸清4.0a~20a生结果期干果经济林面积,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登记造册,符合项目要求的列入项目范围,连续实施3年。适当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的原则,同时注重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以此提高经济林产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3.3 加强现有林和新造林地管护

要结合天然林保护、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因需设置管护岗位,优化管护队伍,确保区域内的现有林、新造林地、退耕还林地得到全面管护,彻底改变过去造林不见林的状况。特别要以购买服务的办法实现林地管护,唤醒广大群众对“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提高造林绿化效果。

3.4 以企业为纽带,带动林业发展

鼓励和扶持核桃、红枣、沙棘等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用产业发展带动林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兴县地广人稀、荒山荒坡众多、气候适宜经济林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核桃、红枣、沙棘种植。根据林业发展趋势,在沟底或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形式多样地培育适销对路的造林苗木,挖掘增收潜力。开发森林旅游业,以重点林区或历史古迹为重点,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采摘等为主的“林家乐”,让林区贫困户靠山脱贫、靠林致富。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养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广大林农成为林业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分享者。

3.5 持续坚持退耕还林,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对已退耕并享受首轮补助的再延续5年,确保退耕还林农户收入不减少,让新退耕户看到希望所在。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与投资,完成4.0万hm2的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任务。在退与不退、退耕栽什么树等问题上,以既要建设生态、又要发展产业的思路,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做好后期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定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S731.1

C

1005-4707(2017)05-010-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5.004

刘荣胜(1966-),男,1987年山西林业学校毕业,现任兴县林业局工程师。

2017-08-20;

2017-09-20。

猜你喜欢

兴县干果荒山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兴县蔡家崖 红色村庄别样红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兴县高家村:特色种植 振兴乡村产业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笑口榛子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