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白痢的防制措施

2017-04-05

兽医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种鸡种蛋白痢

鸡白痢的防制措施

陶启勇 刘浩/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畜牧兽医站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鸡的一种传染病。雏鸡以急性败血症经过,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为特征;成年鸡以隐性感染、生产能力下降,将病原体进行垂直传播为特征。该病对鸡群的健康影响较大,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人兽共患病。我国已经对鸡白痢的检疫与防制进行规范,制定了较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基层,一些鸡场有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检疫、诊断、预防、控制等方面不完善,降低生产效益,还可产生药物残留等公共卫生风险。本文通过对鸡白痢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防制措施,为广大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鸡白痢的防制效果。

(一)病原

鸡白痢沙门氏菌又称雏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在肉汤琼脂上生长贫瘠,形成较小的菌落。该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化学消毒剂较敏感,在生产中,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常规方法都能达到消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该菌对多种抗微生物药敏感,但由于临床上,抗微生物药滥用,没有科学的用药依据,导致该菌出现耐药现象,不仅给该病的防制提高了难度,同时也威胁人类的健康。

(二)流行特点

该病的自然宿主除了鸡外,还包括火鸡、鸭、鹅等其他禽类。各品种的鸡均具有易感性。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通过排泄物导致的污染物,如垫料、土壤、饮水、工具、种蛋、孵化设备等物品及环境,易感鸡通过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感染。带菌的种蛋是该病垂直传播的主要途径。2~3周龄内的雏鸡易感性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高,具有流行性特点。饲养环境恶劣会促进和加重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病较多。

(三)临床症状

出壳后被感染的雏鸡,几天后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7 d后发病率增高,常在2~3周后达到发病高峰,急性者,常迅速死亡。病程较长者,精神萎顿,被毛蓬乱,翅膀下垂,离群呆立,不愿走动,采食量减少,后期不采食,大部分病例出现软嗉症。腹泻伴随病程始终,粪便稀薄粘稠呈糊状,常封闭肝门,出现排便障碍,时常出现尖叫,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有的病例出现跛行症状。病程长者极少死亡,耐过鸡发育不良,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成年鸡感染后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鸡群产蛋量和受精率下降,个别病鸡出现腹泻和产蛋停止。有的病鸡表现为腹膜炎,垂腹。也有急性死亡的现象。

(四)病理剖检

急性病死雏鸡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者心肌、肺脏、肝脏、盲肠、大肠和肌胃肌肉中可见坏死灶或结节,胆囊肿大,输尿管中尿酸盐沉积,盲肠内可见干酪样物,常伴有腹膜炎现象。肺脏出血,伴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期。育成鸡主要是肝体积肿大2~3倍,表面有小红点或黄白色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成年鸡主要为生殖系统和腹腔炎症,

(五)诊断方法

该病的确诊依靠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无菌采集病料进行培养,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生化实验进行鉴定,结合动物试验确诊该病。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该菌的敏感性药物。刘志科,杨宁宁等在《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中表明在临床用药时,应结合本地区和养殖场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六)防制措施

预防鸡白痢的发生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发因素,供给清洁的饮水和饲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在饲料中添加较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同时也能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防制该病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检疫制度,同时结合药物预防效果较好。种鸡群应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避免出壳的雏鸡通过种蛋和环境感染,对种鸡群按计划进行检疫,常用的方法是凝集试验,将阳性鸡和可疑鸡严格淘汰,保证种鸡群的健康状态,避免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达到净化的效果。

(略)

猜你喜欢

种鸡种蛋白痢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浅谈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控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鸡白痢的防控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中药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探讨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