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肝脏体积对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量化诊断价值

2017-04-04张梓朗张茂利民刘宁韩晓玉刘钦成廖彩仙

山东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分级

张梓朗,张茂,利民,刘宁,韩晓玉,刘钦成,廖彩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

CT肝脏体积对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量化诊断价值

张梓朗,张茂,利民,刘宁,韩晓玉,刘钦成,廖彩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

目的 探讨CT肝脏体积在乙肝后肝硬化程度量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肝组织活检术前1周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肝脏三维立体重建并计算CT肝脏体积。术前评估患者肝硬化临床分期,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析CT肝脏体积与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和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 30例患者CT肝脏体积明显小于理论肝脏体积(P<0.05)。肝组织病理分级4A、4B、4C级者,肝硬化临床分期1、2、3、4期者,MELD评分<10分、≥10~<20分、≥20~<30分者CT肝脏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和MELD评分均与CT肝脏体积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0.78及-0.52,P均<0.01)。结论 CT肝脏体积可作为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一个量化诊断指标;CT肝脏体积越小,肝组织病理分级越重、临床分期等级越高、MELD评分越高。

乙肝后肝硬化;CT肝脏体积;CT检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量化诊断

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硬化程度评估方法包括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肝硬化的各种病理变化中,肝脏体积变化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其可否作为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且关于其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1,2]。本研究探讨CT肝脏体积与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和肝功能MELD评分的关系,旨在评估CT肝脏体积在乙肝后肝硬化程度量化诊断中的价值。现分析结果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且接受肝组织活检术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①有乙肝病史,血清HBsAg、HBV DNA均阳性;②术前1周内经肝胆胰脾增强CT、腹部B超等检查诊断为肝硬化;③住院期间接受肝组织活检术,且肝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结节性肝硬化。排除标准:①有丙肝病史和(或)血清HCV DNA阳性者;②合并酒精性肝病或胆道阻塞性疾病者;③术前1周B超和(或)CT检查显示存在肝占位性病变者。选择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9~65(48.03±8.99)岁,身高150~176(165.97±6.78)cm,体质量43~86(59.55±11.30)kg;接受脾切除+断流手术治疗者23例,术中实施肝组织活检术,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7例,治疗期间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6.90~393.00(34.40±68.47)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为0.96~1.59(1.26±0.15)、肌酐42~264(79.33±38.41)μmol/L;中度或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4例,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20例;腹水程度:无腹水6例,少量腹水16例,中量腹水6例,大量腹水2例。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CT肝脏体积测量 采用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和Mimics三维重建技术。术前1周对30例患者行CT肝胆胰脾增强扫描检查。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扫描仪,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碘比乐注射液。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螺距0.891,探测器层列64×0.625 mm,床速47.5 mm/s,旋转时间0.5 s,层厚7.5 mm,通过拆分成1.25 mm。扫描方法:患者空腹6 h,平卧位,增强三期分别注射对比剂,动脉期16~25 s,门静脉期35~55 s,延迟期70~180 s,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注射速率为2.5 mL/s,剂量70~85 mL,浓度300 mg/mL。扫描范围上至膈顶,下至肝脏或脾脏下缘。各期扫描起点、终点及总扫描层数相同。将扫描得到的肝脏CT原始图像数据逐一导入Mimics10.01软件,根据肝脏实质和肝内脉管结构灰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阈值范围(肝脏实质图像阈值设定为94~2 900 HU)[3],结合多重画笔工具,将每一层CT图像中的肝脏实质提取出来,获得肝脏实质的二维轮廓图像。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二维肝脏实质轮廓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整合、重建,得到CT肝脏三维空间立体模型,并计算实际CT肝脏体积[4,5]。理论肝脏体积根据中国人正常肝脏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估算[6,7],理论肝脏体积(cm3)=613×体表面积(m2)+162.8,体表面积(m2)=0.071×身高(cm)+0.013 3×体质量(kg)-0.197 1[7]。

1.3 肝组织病理分级 切取术中获得的肝组织约10 mm×5 mm×5 mm,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400倍)。根据Laennec组织病理学分级系统[8]评价肝组织病理分级,分为4A、4B、4C级。所有切片由2名病理科医生盲法、独立完成阅片。阅片结果不一致时讨论决定。

1.4 肝硬化临床分期 术前1周内,根据《Baveno Ⅳ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共识》标准[9],将肝硬化临床分期分为4期:1期为无食管胃底静脉静脉曲张、腹腔积液;2期为有食管胃底静脉静脉曲张,无上消化道出血史;3期为有腹腔积液,无上消化道出血史,有或无食管胃底静脉静脉曲张;4期为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有或无腹腔积液。1、2期属于肝硬化代偿期,3、4期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1.5 MELD评分 术前48 h内,根据MELD评分公式进行评价[10],MELD评分=9.6×ln(肌酐mg/dL)+3.8×ln(胆红素mg/dL)+11.2×ln(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6.4×病因值(因本组病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故病因值均取1)。分值结果取整数,分为<10分、≥10~<20分、≥20~<30分和≥30分。

2 结果

2.1 CT肝脏体积与理论肝脏体积比较 30例患者CT肝脏体积为(981.18±287.69)cm3,理论肝脏体积(1 225.18±131.58)cm3,二者比较P<0.05。

2.2 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及MELD评分与CT肝脏体积的关系 30例患者肝组织病理分级4A级7例、4B级12例、4C级11例,其CT肝脏体积分别为(1 269.82±103.28)、(889.85±63.67)、(899.00±77.42)cm3,组间比较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病理分级与CT肝脏体积呈负相关(r=-0.55,P<0.01)。30例患者肝硬化临床分期1期4例、2期5例、3期9例、4期12例,其CT肝脏体积分别为(1 275.95±284.45)、(1 070.08±144.52)、(1 159.79±76.55)、(713.55±29.94)cm3,组间比较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临床分期与CT肝脏体积呈负相关(r=-0.78,P<0.01)。30例患者MELD评分<10分21例、≥10~<20分7例、≥20~<30分2例,其CT肝脏体积分别为(1 050.35±62.02)、(779.41±77.73)、(970.77±269.40)cm3,组间比较P<0.05。相关分析显示,MELD评分与CT肝脏体积呈负相关关系(r=-0.52,P<0.01)。3 讨论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患者已超过3 000万人,每年因慢性乙肝相关疾病(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死亡患者超过35万人。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量化诊断至关重要。肝组织病理分级为评估肝硬化程度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亦存在采样的随机误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肝硬化临床分期、MELD评分均能评价肝功能状态,但前者个体差异较大,往往不能精确区分病情程度;后者是根据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等指标计算,除受肝脏内在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肝外因素影响,如营养状况、血容量状态、利尿剂等,继而造成各指标波动,影响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乙肝后肝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些病理变化交织存在、不断进展,导致肝细胞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而肝实质70%~80%由肝细胞组成,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在宏观水平上明显缩小。肝脏体积除了能够直观、清楚地反映出肝细胞实际数目以及肝脏容量外,其异常变化亦能够间接反映肝硬化进展情况。国外有学者认为,在肝硬化评估方面,肝脏体积应得到重视,且建议将其实际测定普及到临床工作中[11,12]。但在实际操作中,活体、直视下准确测量肝脏体积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采用CT、B超、MRI和核素功能显像等间接测量肝脏体积,每种方法各具优缺点[13]。借助CT完成肝脏体积测量计算的探索和研究较为深入,其结果的精确性也获得了一致认同。多层螺旋CT在延续了传统CT无创、可重复等优点的同时,Z轴无论空间分辨率还是时间分辨率都有较大提高,所获得的图像也更薄;在经过薄层扫描获得的CT三维重建立体模型上,各个肝叶的轮廓、脉管及胆管走向、肝脏与相邻组织的毗邻关系清楚明了,可以满足准确测量全肝体积的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CT肝脏体积明显小于理论肝脏体积,说明CT肝脏体积可反映肝硬化肝脏的体积变化。肝脏组织病理分级4A、4B、4C级者CT肝脏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CT肝脏体积减小,肝硬化程度逐渐加重。由此可见,CT肝脏体积间接反映肝硬化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此外,CT肝脏体积测定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特点,在肝硬化定量诊断中比肝组织活检术更有优势。

本研究还发现,肝硬化临床分期1、2、3、4期者或MELD评分<10分、≥10~<20分、≥20~<30分者,其CT肝脏体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肝硬化临床分期、MELD评分与CT肝脏体积呈负相关关系。表明CT肝脏体积变化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期和MELD评分,即肝脏体积越小,肝硬化患者临床分期等级越高、MELD评分越高。

综上所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CT肝脏体积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一个量化诊断指标,CT肝脏体积与肝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临床分期和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即CT肝脏体积越小,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越重、临床分期等级越高、MELD评分越高。参考文献:

[1] 王晓伟,贺安平.CT肝脏体积测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8):34-36.

[2] 栗凤霞,王俊平.肝脏体积测量在肝硬化评估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9):927-928.

[3] 晁凡,沈若武,张景利,等.肝和肝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4-6.

[4] 赵成,沈若武,苏华伟,等.Mimics10.01三维重建分割方法的探究[J].医学信息,2014,27(4):40-42.

[5] 朱新勇,方驰华,鲍苏苏,等.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的肝脏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3):345-347.

[6] 黎一鸣,吕凡,白芝兰,等.国人正常肝脏体积计算公式的研究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634-636.

[7] 胡咏梅,武晓洛,胡志红,等.关于中国人体表面积公式的研究[J].生理学报,1999,51(1):45-48.

[8] 周鸿,刘晔,陈炜,等.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4):251-256.

[9] de Franchis R. Evolving consensu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Report of the baveno Ⅳ consensus workshop on methodology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portal hypertension[J]. J Hepatol, 2005,43(1):167-176.[10] Kim MY, Cho MY, Bai SK, et al. Histological subclassification of cirrhosis using the Laennec fibrosis scoring system correlates with clinical stage and grade of portal hypertension[J]. J Hepatol, 2011,55(5):1004-1009.

[11] Ogasawara K, Une Y, Nakajima Y,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measuring liver volume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hepatectomy[J]. Surg Today, 1995,25(1):43-48.

[12] Abdalla EK, Denys A, Chevalier P, et al. Total and segmental liver volume variations: implications for liver surgery[J]. Surgery, 2004,135(4):404-410.

[13] 金桂龙,丁之玮,郭玉霞,等.超声测量肝脏切面面积估测肝脏体积214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9):613-6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恒丰实业集团公司合作科研项目。通信作者:廖彩仙(E-mail: liaocx@fimmu.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6.033

R657

B

1002-266X(2017)16-0096-03

2016-10-25)

猜你喜欢

乙肝肝硬化分级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