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袋类型及摘袋时期对玉露香梨果实着色的影响

2017-04-04任小云王俊娜陈圆圆李六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摘袋果袋花青

任小云,王俊娜,陈圆圆,李六林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果袋类型及摘袋时期对玉露香梨果实着色的影响

任小云,王俊娜,陈圆圆,李六林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为筛选能提高玉露香梨果实着色效果的果袋和最佳的摘袋时间,以10年生玉露香梨为试材,研究了10种不同的果袋和3个不同的摘袋时间处理,对玉露香梨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着色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果袋均可使果皮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套2号双层果袋(外袋条纹黄色单光,内袋黑色加蜡的木浆纸),在采前3周摘袋时,其果皮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果袋处理下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且果面着色面积在高于其他果袋处理的同时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就改善果实着色效果而言,套2号双层果袋,在采前3周摘袋可作为玉露香梨的适宜果袋和摘袋期。

玉露香梨;果袋;摘袋时间;果实色泽

果皮色泽是评价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对水果的商品价格和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玉露香梨因其果肉细嫩、口味香甜、石细胞少、汁液多、果皮薄、果面光洁细腻、综合品质优良而广受消费者青睐[1]。但该品种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青绿色,着色不良,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性及经济效益。果实着色受自身遗传基因控制,着色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3大类色素的含量及比例共同决定的,其中,叶绿素呈绿色,类胡萝卜素主要呈黄色,花青苷则形成果实的红色[2]。套袋显著影响着果实着色,套袋的果实去袋后,花青苷及其前体物质的合成积累迅速增加,促进果实着色,叶绿素合成相对缓慢,含量极显著低于未套袋果,降低了对花青苷的屏蔽效应,从而改善了花青苷的显色背景,使套袋果色鲜艳[3-4]。

最近,对梨套袋的研究很多,主要是研究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合适的果袋、套袋及摘袋时间。不同梨品种其适合的果袋类型也不同,红皮梨品种日面红梨套双黑袋和条黑袋的效果最好[5];绿皮梨中的库尔勒香梨用白色塑膜袋在花后30 d套袋效果好[6],黄金梨套小林袋和山东省果树所生产的外浅褐红双层袋效果较好[7],黄冠梨套外灰、内黑的纸袋于花后25~45 d套袋效果最好[8],翠冠梨套“好果袋”牌果袋果实的外观品质最好[9];褐皮梨品种中的圆黄、华山等品种宜选用双层纸袋或蜡袋[10]。可见,梨品种不同在果袋类型及摘袋时间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目前,玉露香梨主要通过套塑膜袋保持果面光洁,减少果锈,减轻病虫果及农药残留,但塑膜袋对改善其果面色泽的效果不明显。

本试验以玉露香梨为试材,研究10种不同果袋及3个摘袋时间对其果实着色的影响,以筛选出玉露香梨适宜的果袋及摘袋时间,从而为生产着色好、品质高的玉露香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10年生玉露香梨为试材;果袋采用郑州果树研究所生产的10种果袋,果袋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果袋种类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玉露香梨生产示范园内进行,玉露香梨树株行距为3 m× 4 m,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试验于花后6周对玉露香果实进行套袋,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个小区,3次重复。每个重复选择树体干周、生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康植株3株,在树冠的外围每株树每种果袋随机套袋15个果实。果袋分别在采前3周(8月15日)、采前2周(8月22日)、采前1周(8月29日)摘除,同时以不套袋为对照,至9月5日果实成熟时统一采收。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 其参照高俊凤[11]的方法测定。取果皮3 g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及5 mL 80%丙酮,研磨成匀浆,过滤至白色,用80%的丙酮定容至25 mL的容量瓶中,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波长646,663,470 nm处测定吸光值,计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Ca=12.21 D663-2.81 D646;Cb=20.13D646-5.03D663;CT=Ca+Cb;Car=(1 000 D470-3.27 Ca-104 Cb)/229。式中,Ca,Cb,CT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浓度,Car为类胡萝卜素的浓度,D663,D646,D470分别为叶绿体色素溶液在波长663,646,470 nm处的吸光度。

1.3.2 花青苷 其参照仝月澳等[12]的方法测定,并略做修改。取果皮3 g,将其浸泡于10 mL 1%的盐酸-5%的甲醇溶液中,放在黑暗中24 h,期间摇动数次,以保证提取充分,离心,取上清,在波长525 nm下测吸光值(OD),0.1OD525为一个色素单位,用U/g表示。

1.3.3 果实着色面积 其参照张传来等[13]的方法测定。每个处理随机抽取果实,统计果实的着色面积占整个果面的比率,取其平均值。果色分级标准:果面不着红色为0级,着红色10%以下为1级,10%~30%为2级,30%~50%为3级,50%~70%为4级,70%以上为5级。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AS 8.2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对玉露香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套袋使果皮叶绿素含量降低,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而在所有套袋处理中,透光率高的3号双层袋与9,10号单层袋果皮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采前1,2周摘袋,这3种果袋处理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透光率低的果袋,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对大部分果袋来说,采前3周摘袋时果皮叶绿素含量最高,采前1周摘袋果皮的叶绿素含量低,表现出摘袋越早果皮的叶绿素含量越高的规律,但2号双层袋在不同的摘袋时间其叶绿素含量则表现为采前2周摘袋>采前3周摘袋>采前1周摘袋。

2.2 套袋对玉露香梨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套袋使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且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摘袋时间对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大部分果袋摘袋越早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但2号果袋在采前2,3周摘袋对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在采前1周摘袋,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有所下降。透光率高的(3,9,10号)果袋,虽使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低,但却高于其他透光率低的果袋,尤其在采前1周摘袋这种差异较显著。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光照有很大的关系,弱光下不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2.3 套袋对玉露香梨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果袋处理对玉露香梨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图3)。由图3可知,2号双层袋在采前3周摘袋果皮花青苷含量最高,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3号双层袋在采前2周摘袋果皮花青苷含量要高于其他2个摘袋时间,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8号双层袋在采前2,3周摘袋,果皮花青苷含量很低,而在采前1周摘袋时果皮花青苷含量达到最大。

2.4 套袋对玉露香梨着色面积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大部分果袋可以增加果实的着色面积。其中,2号双层袋在采前2,3周摘袋其果实的着色面积要大于其他果袋处理下果实的着色面积,且显著大于对照。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套袋处理中,3号和10号果袋摘袋越迟,果实着色面积越大,且3个不同的摘袋时期处理下,10号塑料膜袋的着色面积均高于3号单层袋。

3 讨论与结论

果面色泽的最终表现是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等各种色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4],所以可以通过套袋改变果皮中色素的比例及含量来改变果皮的颜色,摘袋后的光照对果实着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套袋及适时摘袋促进果实着色,从而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15]。

套袋对果皮色泽的影响首先是由于果实套袋后抑制果皮中叶绿素的合成,而且在生长后期促进叶绿素的降解,从而使套袋果的叶绿素始终处于低水平,排除叶绿素的干扰[16-17]。本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玉露香梨果皮中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且在3个不同的摘袋时间处理下,套袋果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对照。本试验结果与顾琴等[18]在套袋金冠苹果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宋廷宇等[19]薄皮甜瓜绿魁果实套袋处理和童霞秀等[20]黄瓜套袋处理使果实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提高的结果不同,说明玉露香梨可能与金冠苹果有着相似的着色机制,而与薄皮甜瓜、黄瓜不同。在对玉露香梨套袋的试验中,发现套袋果实的花青苷含量总体表现为采前2,3周摘袋高于采前1周摘袋,加之玉露香梨套袋后果皮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减少了其对显色背景的干扰,从而促进果实着色。这一结果与前人在红肉猕猴桃和云红梨2号果皮着色的研究结果一致[15,21]。也有研究认为,套袋促进果实着色主要是由于影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PAL活性受光调节,并且通过光敏色素来完成[22-23]。PAL是花青苷合成的限速酶,对花青苷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套袋玉露香梨摘袋后花青苷含量增加,可能是因为摘袋后PAL的活性增加,从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形成。

目前,玉露香生产上普遍套塑料膜袋,但果实着色往往不良,本研究发现,套2号双层袋采前3周摘袋,有利于玉露香梨着色。

[1]郭黄萍,李晓梅,张建功.优质中熟红梨新品种“玉露香”[J].山西果树,2001(1):3.

[2]楚爱香,张要战,李艳梅.果实套袋生产的机制及操作规程[J].经济研究,2003,21(3):59-61.

[3]陈一帆,周春华.果实套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15-5417.

[4]苗卫东,李元应,畅兴国.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4(3):34-35.

[5]郭俊炜,阮班录,刘建海.袋型与套袋时间对日面红梨果实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00-15803.

[6]王化帮.库尔勒香梨套袋技术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61,663.

[7]赵学常.套袋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5(3):11-12.

[8]周萍,司少鹏.黄冠梨套袋技术研究[J].河北果树,2008(1):7-8.

[9]蔺经,李晓刚,颜志梅,等.套袋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5(5):84-85.

[10]陈贵虎,李辉国.套袋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5(2):13-14.

[11]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仝月奥.果树营养诊断法[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张传来,周增莲,贾文庆,等.套袋对红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08-5509.

[14]LANCASTER JE,TAYLOR MC.Skin colorin apple-influence of copigroentation and plastid on shade and darkness color in five genotypes[J].JAmer Soc HortSci,1994,119:63-69.

[15]李玉阔,齐秀娟,林苗苗,等.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6,33(12):1492-1501.

[16]程存刚,刘凤之.套袋对富士苹果果皮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2(4):9-10.

[17]JU Z G.Relationship among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ctivity,simple phenolconcentrations and athocyamin accumulation in apple[J].Scientia Horticulture,1995,61:215-226.

[18]顾琴,贾永华,邓恩征,等.套袋金冠苹果不同摘袋期对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8):18-21.

[19]宋廷宇,程艳,吴春燕,等.套袋对薄皮甜瓜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3368-3370.

[20]童霞秀,章玉婷,杜瑶瑶,等.套袋对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79-4081.

[21]肖长城.套袋和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云红梨2号’果皮着色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25-29.

[22]JU Z G,YUAN Y B.Relationship among phenylalanine ammonia-layer activity,simple phenolconcentrations and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apple[J].Scientia Hortichlture,1995,61:215-226.

[23]LANCASTER J E,TAYLOR MC.Skin color in apple influence of copigroentation and plastid on shade and darkness color in five genotypes[J].JAmer Soc HortSci,1994,119:63-69.

Effects of Bag Types and Different Debagging Dates on Fruit Pigmentation of Yuluxiang Pear

RENXiaoyun,WANGJunna,CHENYuanyuan,LILiulin

(College ofHorticultur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For screening a fruitbagging and the bestdebagging date,in this study the 10-year-old Yuluxiang pear was used as materials,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ten differenttypes ofbags and three differentdebagging dates on the contentofchlorophyll,carotenoid and anthocyanin,and coloring index.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s in Yuluxiang pear fruit skin of bagg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with number 2 double-layer paper bag and debagging on the 3 weeks before harvest,the anthocyani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and it had the highest colored area of fruit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control.Therefore,in terms ofimproving fruitcoloring,the fruitbag and uncasing time which getoptimum bagging effectwere number 2 double-layerpaperbag and the fruitbag was removed 3 weeks before harvest.

Yuluxiang pear;bagging;differentdebagging dates;fruitcoloration

S661.2

:A

:1002-2481(2017)09-1462-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9.17

2017-04-30

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9-05)

任小云(1991-),男,山西交口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梨树栽培生理。李六林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摘袋果袋花青
不同颜色育果袋对‘瑞雪’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蔷薇科植物果实花青苷积累研究进展
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新型便携式果实套袋器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植物花青苷代谢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苹果摘袋后不上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