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DSA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护理

2017-04-03孔德晖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尿激酶患肢溶栓

孔德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DSA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护理

孔德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DSA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将我院介入治疗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DSA溶栓治疗,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6例患者均经DSA下碎栓及溶栓治疗,术后10例即刻完全复通,5例回病房后经尿激酶微量滴注48 h内复通,1例尿激酶滴注48 h后,DSA复查伴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后复通。结论加强术中配合及写作,完善术后体征监控、穿刺点及导管护理、患肢护理、抗凝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患肢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血管复通,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急性细致动脉血栓;DSA介入;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或血栓栓塞是临床急危重症,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发患者截肢或死亡风险[1]。DSA介入溶栓治疗是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式,本文总结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介入治疗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6.9±6.0)岁,患者均有明显的动脉缺血临床症状,如患肢疼痛、感觉异常、肤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左股动脉 + 膝下动脉血栓性闭塞6例,右股动脉 + 膝下动脉血栓性闭塞5例,左髂动脉3例,右髂动2例。

1.2 溶栓方法

德国西门子 AXIOM Artis dTA血管造影剂,局麻手术,健侧动脉穿刺,置入导管于腹主动脉内造影,探查髂动脉及腹主动脉情况,观察血栓部位、长度及侧肢循环、血管闭塞程度,导丝捣碎血栓,更换大腔导管抵达血栓,50 ml注射器负压反复抽吸至导管内无血栓抽搐,股动脉伴髂动脉血栓球囊反复拖拽,大血栓捣碎后,注射其抽吸,更换导管置于血栓近心端,尿激酶100~150万u分次注射完毕,DSA探查血栓溶解情况。DSA溶栓介入治疗后,护送患者回至病房,采用尿激酶2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微量泵控制6 h内滴注完毕,每日3~4次。

2 结 果

16例患者均经DSA下碎栓及溶栓治疗,术后10例即可完全复通,5例回病房后经尿激酶微量滴注48 h内复通,1例尿激酶滴注48 h后,DSA复查伴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后复通。

3 护 理

3.1 术中护理

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DSA溶栓手术,手术过程全程可见,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担忧、恐惧等[2],因而DSA溶栓介入手术过程中,护士应更多的给予患者关怀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同时,积极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个主诉,积极的给予解答,对伴有焦虑的患者,护士积极鼓励患者,充分告知DSA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伴担忧的患者,问询了解其心中担忧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一一解答,部分患者由于过分担忧可能出现情绪失控,年老患者可能伴有肢体抖动,护士可以握紧患者手部的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另外DSA溶栓治疗均在高精密度仪器下完成手术过程,护士应积极的配合溶栓医师的各项手术过程,如监测患肢的血运改变情况、疼痛、肢体皮肤温度变化、足背脉搏变化、皮肤变化等,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评估

糖尿病、肥胖、重度股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时间溶栓治疗是引发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3],DSA溶栓治疗结束待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全面了解手术过程,术中是否使用支架等情况,对手术时间长及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加强观察,积极预防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的风险。

3.3.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面色、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的监测,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3.3 穿刺点及导管护理

DSA介入溶栓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取患者平卧位及穿刺肢体制动,股动脉穿刺采取加压包扎,抬高床头使患肢低于心脏平面15°,预防体位性缺血或栓子逆流,嘱咐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勿弯曲,避免鞘管打折、脱落,病房内滴注尿激酶加强巡视,微量泵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不超过20ml/h。由于术后滴注尿激酶可增加出血风险[4],术后加强观察患者是否出血倾向十分重要,加强对患者穿刺口周围的巡视频率,观察是否渗血,若有少量渗血,可采用沙袋压迫,若渗血较多,则重新压迫包扎。

3.2.4 患肢护理

DSA溶栓术后除了患肢的正确摆放外,还应注意保暖,同时观察患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皮肤是否疼痛、感觉异常及活动异常,并加强记录,伴有下肢缺血严重的DSA介入治疗患者,可能由于灌注量的增加导致下肢出现肿胀,护士应告知患者该症状较为常见,无需不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抬高患肢有助于消肿,同时遵医嘱给予抗自由基药物及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

3.2.5 抗凝祛聚药物护理

DSA介入溶栓治疗后均需口服或滴注抗凝药物确保溶栓效果,预防溶栓小部位血栓再度凝聚引发二次血栓风险,溶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12 h 1次,溶栓每日加强凝血五项指标的观察,凝血五项指标以不超过正常范围的2.5倍为宜,抗凝药物应用后加强生命体重观察,若发现血尿、黑便、牙龈出血、周围皮肤淤血、皮下血肿、头晕目眩、心悸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3.2.6 饮食护理

DSA溶栓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能量消耗大,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易消化食物,指导家属及患者采取腹部按摩方法加强胃肠道蠕动。

3.2.7 患肢功能锻炼

多数患者DSA溶栓介入治疗48 h后可进行肢体锻炼,指导患者进行Buerger运动,①取平卧位,抬高患侧肢体45°,保持2~3 min;② 坐位,保持双腿自然下垂,足跟触地,足跟为支点做足背屈及左右摇摆运动,足趾上翘伸展运动;③ 恢复平卧位,双腿平方,盖被5 min;④ 抬高足趾,足跟后部为滑动支点,膝盖上抬屈伸运动等。

4 小 结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起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下肢坏死而截肢,DSA介入溶栓是下肢动脉血栓治疗的有效方式,疗效确切。护士在介入溶栓术中应加强手术配合,注重生命体征观察,对患者可能伴有的负面情绪及时开导,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术后仔细评估,加强监测,患肢护理,抗凝药物的观察、饮食护理及肢体功能锻炼,跳动患者积极治疗心理效应及配合应对能力,确保溶栓治疗效果。

[1] 李 燕,葛静萍,顾建平,等.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0):829-831.

[2] 余伟兰,罗爱琼,刘湘梅,等.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115-117.

[3] 杨 俊,史文凤,杨 旸,等.身心化护理模式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7):92-94,96.

[4] 孫成梅,居克舉,李明超,等.窦内尿激酶溶栓可改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转归[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9):645-649.

R364.1+5

B

ISSN.2095-8803.2017.23.146.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患肢溶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