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2017-04-03田娅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物性缝合线缝线

田娅芳

(新疆石河子总场医院妇产科,新疆 832000)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田娅芳

(新疆石河子总场医院妇产科,新疆 832000)

目的探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的普通细线进行缝合,乙组则采取生物性的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乙组患者恶露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甲组患者的VAS评分是(5.3±1.1)分,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的(1.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组患者切口总愈合率是76.0%,显著低于乙组患者的9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积极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线进行术口缝合,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切口愈合率,同时还能显著缩短患者恶露时间与住院的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妇产科;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临床效果

在医院妇产科临床中,常常由于手术缝合线选择不当而引起感染、炎症等,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缝合部位出现瘢痕,影响外观美感。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缝合材料也不断得到创新,生物性的可吸收缝线已经在医院各科室临床上得到了基本上代替使用,以此进行皮内缝合能够对常规丝线缝合所带来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弥补[1]。采取该类缝合线进行手术缝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外观美感。我院妇产科对接收的患者采取该类缝合线进行手术缝合,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的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年龄范围处在18~45岁,平均是(28.8±5.0)岁,以传统的缝合丝线进行术口缝合。乙组年龄范围处在19~46岁,平均是(29.0±5.2)岁,以生物性可吸收的缝合线进行术口缝合。100例患者中有30例属于子宫肌瘤、有20例为异位妊娠、10例为羊水浑浊、10例为胎膜早破、30例为剖宫产,比较甲乙两组手术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缝合方法

甲组50例妇产科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采取传统的手术缝合线进行缝合,而乙组50例患者则均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线进行术口缝合,术后两组均行抗感染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恶露时间。其中切口疼痛评估标准根据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进行评价,0分视为无疼痛;1分-4分视为轻度的疼痛,但是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母乳喂养等;5分-8分视为中度疼痛,且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9分-10分视为重度疼痛,表现为患者疼痛难以忍受,需要借助相关止痛药物或者镇痛剂等进行缓解。

切口愈合的效果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且无任何不适感,术口处未出现显著的瘢痕,具有较高的美感,视为I级;如果患者的愈合不良且出现不适感视为II级;如果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化脓等现象,需要借助切开引流等措施方能缓解,视为III级。其中,愈合率即为I级愈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甲乙两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分

采取不同缝合线进行术口缝合后,甲组50例患者的VAS评分是(5.3±1.1)分;乙组50例患者的VAS评分是(1.4±1.0)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甲乙两组妇产科患者切口总愈合率

采取不同缝合线进行术口缝合后,甲组50例患者中切口I级愈合38例,II级愈合10例,III级愈合2例,切口总愈合率是76.0%;乙组50例患者中切口I级愈合47例,II级愈合3例,III级愈合0例,切口总愈合率是9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甲乙两组妇产科患者恶露时间、住院时间

甲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缝合丝线进行术口缝合后,恶露时间与住院的时间依次是(29.0±2.5)d、(7.5±1.5)d;乙组50例患者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线缝合后,恶露时间与住院的时间依次是(23.8±1.2)d、(3.0±0.8)d,乙组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开展妇产科手术的时候,术口缝合属于重要操作项目之一,良好的术口缝合有利于提高缝合效果,降低瘢痕形成,同时又可以提升手术部位的外观美感。采取普通的丝线进行缝合,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术口感染,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影响手术效果。

当前,在妇产科手术中采取的缝合线主要分作可吸收与不可吸收两种,其中,不可吸收的缝合线无法自行降解,因此术后往往需要展开二次拆除操作,可能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延长住院的时间。本组中,乙组采取了生物性的可吸收线缝合后,疼痛评分与术后恶露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缝合线分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可吸收的缝合线大部分采取聚乙醇酸原料进行加工而成,其可以在患者机体中代谢与吸收以及降解,无需二次拆除即可促进淡化手术瘢痕,与此同时这类缝合线具备多个线号,术中可以根据患者切口大小、缝合层次以及缝合部位等选择相对性的线号,全面提升了术后缝合效果,同时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3]。另外,甲组患者切口总愈合率是76.0%,显著低于乙组患者的9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生物性的可吸收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杨瑞红.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探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5):118-119.

[2] 朱晓岚.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2):45-46.

[3] 李梅娟.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74-275.

R246.3

B

ISSN.2095-8803.2017.23.098.02

猜你喜欢

生物性缝合线缝线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的亲生物性指标研究:基于气候响应视角
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缝合线发育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缝合线构造与油气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