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在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应用

2017-04-03刘国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导丝尿激酶球囊

刘国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DSA在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应用

刘国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DSA在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介入治疗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DSA下行导管栓术 +溶栓术,部分患者行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当即复通率为57.9%,术后48 h内复通率84.2%,2例患者二次介入治疗,整体复通率为94.7%;随访1、6、12个月随访,通畅率分别为100.0%、94.4%、88.9%。结论DSA在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治疗定位准确、疗效理想,值得应用。

DSA;急性动脉血栓;介入

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或血栓栓塞是临床急危重症,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发患者截肢或死亡风险,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剂量大、并发症多,且疗效不满意,外科手术取栓手术风险高,易误伤血管组织,且手术成功率低。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溶栓治疗已经成为肢体动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分析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介入治疗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下肢动脉急性血栓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7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8.9±6.2)岁,患者均有明显的动脉缺血临床症状,如患肢疼痛、感觉异常、肤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左股动脉 + 膝下动脉血栓性闭塞7例,右股动脉 + 膝下动脉血栓性闭塞5例,左髂动脉4例,右髂动3例。

1.2 方法

德国西门子 AXIOM Artis dTA血管造影剂,采用5f cook y-s导管,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健侧股动脉穿刺,置入5f cook y-s导管于腹主动脉内行造影,仔细观察腹主动脉及髂动脉情况,后将导管选入患侧髂动脉造影,观察血栓长度、部位、侧肢循环情况及血管闭塞程度,采用导丝将血栓捣碎,更换6~8 g大腔导管抵至血栓处,采用50 ml注射器,负压缓慢反复抽吸,直至导管内无血栓抽出。对股动脉合并髂外动脉采用球囊反复拖拽,后将大血栓碎成小血栓,注射器配合抽吸导管抽吸后,更换微导管置于血栓近心端,采用尿激酶20~50万U溶于50 ml生理盐水,15 min内注射完毕,3~4次,尿激酶总量控制在100~150万u,经DSA再次造影探查血栓溶解情况。患者多数均需带导管回病房,病房内采用尿激酶20万u联合100 ml生理盐水,经微量滴注泵控制滴速为10 ml/h,每日3~4次,尿激酶用量控制在80万u内。所有患者均继续使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1周,每周DSA复查2次,若仍旧存在较多血栓,重复介入碎栓、溶栓过程,同时观察远端肢体末梢的血供情况,导管保留时间为2~3周,2周后血栓溶解后若伴有动脉狭窄,球囊行动脉扩张术,并评估是否需植入支架。

2 结 果

19例患者均经DSA下碎栓及溶栓治疗,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充盈缺损区或闭塞段位置、范围及程度,术后11例57.9%患者即获完全复通,5例26.3%患者回病房后经微量泵控制小剂量尿激酶连续滴注48h内复通,2例10.5%患者病房滴注尿激酶48 h后,经DSA复查发现伴有严重动脉狭窄,经支架治疗后,血管复通,1例5.3%患者因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远端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远端肢体坏死,经外科截肢术治疗。除1例截肢患者,其余患者经院后1、6、12个月随访,通畅率分别为100.0%、94.4%、88.9%,随访期间内2例患者复发。

3 讨 论

本组患者采用导管栓术 +溶栓术,部分患者行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19例患者术后当即复通率为57.9%,术后48 h内复通率84.2%,2例患者二次介入治疗,整体复通率为94.7%,高于文献报道[1],考虑与DSA介入治疗操作、选取样本病情及样本量有关。本组患者均选用尿激酶作为溶栓用药,溶栓过程中,导管头端送至血栓内,导丝尽可能在血栓内部开辟多个小通道,增加溶栓药物与血栓接触面积,增加局部血栓尿激酶浓度。研究[1]发现,尿激酶的溶栓效果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尿激酶浓度高,溶栓时间越短,效果越理想。报道显示大剂量冲击联合持续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急性动脉血栓的报道,48 h内复通率高达90%[2],但一定程度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而在确保溶栓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是DSA介入治疗动脉血栓的重点。本研究中术中溶栓尿激酶单次剂量为20~50万u,分3~4次应用,术后6 h为20万U,溶栓效果理想。DSA介入溶栓治疗过程中遇到新鲜较软的血栓应尽可能用注射器抽吸,以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经导管注射尿激酶溶栓,较易引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穿刺处,亦可发生在胃肠道、颅内及腹膜后,因而在溶栓治疗前后均应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凝血功能,如(PT、AT、ATPP、D-D),其值以不超出正常范围2.5倍为宜。DSA溶栓治疗,定位应精确,预防溶栓术出现的栓子脱落、反流造成异位栓塞,采用导丝打开闭塞段或在血栓内部开辟通道时,动作应尽可能轻柔,避免损伤动脉夹层、破裂穿孔、导丝折断、血栓脱落等不良事件。

[1] 史德刚,张家雄,彭加友,等.下肢缺血性疾病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7):438-440.

[2] 戴 放,唐玉新,田君成,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1):109.

R364.1+5

B

ISSN.2095-8803.2017.23.051.02

猜你喜欢

导丝尿激酶球囊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