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探索*

2017-04-03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职业精神职业技能

于 翔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工部,陕西 西安 710119)

【教育论坛】

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探索*

于 翔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工部,陕西 西安 710119)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实现毕业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相整合已成为高校教育厄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毕业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院校不仅要加强对职业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关键词] 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就业心理

职业精神是与职业活动相联系的,职业人所具有并且被认可的,具有职业特征、持续、稳定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职业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职业人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当代职业人才的职业精神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大学生已成为高等院校毕业能够生存与继续发展的关键节点。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同一职业中的诸多关系,同时也对该类职业与社会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具有有效调节作用。

本文基于面临求职的高校大学生职业培养方式进行综合剖析,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和使命进一步探讨毕业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内涵。

一、 在人才培养环节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要与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在专业技能方面,对职业人的职业精神提出了较高要求,高等院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将职业精神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来。

1.以课程学习为主渠道,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职业精神培养是职业人才培养环节的灵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职业精神培养,将体现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职业精神的培养任务。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精神培养,高校课程教育的专业理论课设置要紧密与社会需求相联系,课程开发由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争取行业与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的作用,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课程目标应突出岗位就业目标。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授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从而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提供条件。

2. 以实践教学为主阵地

职业精神培训与职业人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实习是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更是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实践课程教育过程中,建立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训教室,为学生职业精神的系统培养搭建起全新实践平台。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不断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

课程专业课程教育中应注重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职业岗位一线行政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以便强化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形成大学生毕业后的持久就业能力。

二、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强化职业精神培养

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将毕业大学生当成“准职业人”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作。

1.抓好学生职业精神启蒙,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比如心理素质拓展、面试模拟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来强化学生的职业准备,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举办成功就业事迹报告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作职业发展报告与交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指间交流”、“心有千千结”、“心电感应”等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准毕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产教整合,知行合一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有关就业及职业精神的主题班会,开展各种以“敬业、风险、艰苦奋斗”等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展开讨论正面引导。及时考察和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实习学生的实训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等多种信息平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职业心理状态及职业思想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职业指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使准备毕业大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强化辅导员的作用培养职业精神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处于学校管理者的最基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主要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管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点施教群。

加强咨询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精神教育培养体系,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人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都要经过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那么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较为完善的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并在以后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加以完善。比如对大学生进行分段、分主题式职业精神培养,在不同学期侧重不同方面的职业教育,包括全面认识自己、分析就业形势、了解企业环境和职业精神对于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等。

四、发挥教师职业精神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教师引导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导向,高尚的教师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有明显的“向师性”,会受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行的影响。言传与身教的完美结合,可以为在校学生塑造良好榜样。学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教育,利用特殊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首先,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教育观念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到位,塑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学生职业精神形成起到示范作用。再次,要创设适应职业教育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基层,融入社会实践中在企业顶岗实习,及时掌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了最解新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品质。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嵌入职业精神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目标、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中,应加大职业精神培养专题教育比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影响、塑造并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能脱离校园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学校历史积淀下能够体现出学校和学生具体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影响准毕业学生自觉、主动的适应职业技能发展要求,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整合。

学生社团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高等院校可以开展职业精神培养有关的社团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境界和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真实职业场景和工作情境,促使学生感知岗位能力所需、岗位职责所在与职业岗位规范,在学生活动中感悟职业精神。

高校教育系统是提供向学生不断传授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综合教育体系。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毕业学生必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对其职业技能养成及顺利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积极探索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高校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事业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方法。

[1]李进忠.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2):247-248.

[2]王朝东. 求职困境下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C].2012.

[3]张晓东.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实证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4]袁贵仁.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6):61-62.

[5]左信. 试论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学理论,2016(9):253-254.

[责任编辑 王爱萍]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Yu Xiang

( Shaanxi Radio & TV University,Xi’an 710119)

How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pirit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unsolved problem of College education. 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training students’ vocational spirit, m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consciously into higher vocational learning career of process, setting correct ideal beliefs and values, improving their integrated quality, developing good vocational spirit, better adapting contemporary social needs on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ism;Employment psychology

2017-04-20

于翔(1980— ),女,浙江省宁波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工部讲师,理学硕士。

本文系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GJ153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5年科研课题“基于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高职就业心理教育探析”(项目编号:15G-04-B07)阶段性成果之一。

G641

A

1008-4649(2017)02-0086-04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职业精神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