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2017-04-02王哲媛

关键词:议会权力英国

王哲媛

(1.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2.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北京 100024)

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王哲媛1,2

(1.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2.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北京 100024)

政治文化因素是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英国式的政治民主道路,其根本特点是各主要政治势力通过相互之间的妥协融合而建立起了具有英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及两党制等。这背后隐藏着英国式的政治文化,体现出英国人对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英国式的保守主义和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英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和政治制度本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各民族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并产生了与其适应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形成的政治文明形态各具特色,朝着不尽相同的政治文明路径前行,政治文化因素无疑是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层次原因。

一、英国政治制度特点

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便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现实中只作为国家的象征,行使着礼仪性的角色,没有实权,真正的政治权力核心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而这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是在英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史涉及从君主制、议会制到内阁制等许多方面,是“议会逐渐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制原则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历史,是政党在其内部起源、成长的历史”,[1](P4)是英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

关于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归纳,[2]宏观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英国政治制度在建构时所表现的原创性、连续性、渐进性和灵活性方面;而微观性特点具体体现在构成制度的内部载体上,即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和两党制等的性质上。本文将重点从后者的角度来论述。

(一)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作为一种独特现象,它的主要特点值得我们去重视了解。早在17世纪,“光荣革命”便开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以议会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但是,英国人并未就此丢弃自己的传统,而是在守护传统的同时,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行中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而创造出新的政治制度。从“以法治国”到“王在法下”原则的发展,证明了议会的地位明显高于国王。议会代表国家,国家的权力诉诸人民,人民的委任就是合法性的来源,人民归根结底是国家的主人。[3]

“王权有限”思想和实践与三级会议和人民主权等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指导英国近现代立宪政治构建的宪政精神。[4]英国国王虽然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颁布国家政策各项法规、监督国家间条约签署、宣告战争、任命首相等方面,但其实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只是虚位元首,其权力要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处于临朝不临政的地位。这样,使得英国政治制度中存在着一个既由君主统治,又由大众统治的政治形式。

(二)议会内阁制 历史中,英国内阁制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基础之后出现的,其形成剥夺了国王手中唯一尚存的行政权,成为英国的政治枢纽和全部国家机器运转的轴心。“议会至上”的原则,使得英国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权力和最高立法机关。实际上,议会的各项大权包括立法、监督、财政等权力掌握在下议院,下议院是真正的议会主体,其议员通过普选产生,定期更换。而上议院虽然也是英国的一个政治机构,但其实际掌握的权力却无法与下议院相提并论。

英国内阁政府是由下议院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领袖组建的,并对下议院多数负责。其内阁政府职权主要体现在:对议会提交政策的最终决定权、行使最高行政权以及协调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等方面。

责任内阁制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所以英国议会有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职能和权力。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主要通过质询、弹劾、不信任投票及调查制度体现出来。[5]

(三)两党制 目前英国政坛主要由两大党派(保守党和工党)把持,轮流执政。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些小的党派,但由于政治和历史等原因很难在政坛上与两大党抗衡。英国的两党制与其他西方两党制国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部分在于,西方两党制国家在党派竞争的背景下,无论哪个党派在大选中获胜就可以控制议会和内阁,使政策符合自己的利益。但与其他两党制国家不同的是,英国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的称号,在下议院选举中落败获多数席位的政党才能成为反对党,与执政党的内阁相对,组成“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和反对异议,但反对党并非简单提出反对,还必须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政策。反对党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这就既发挥了监督作用,又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从而保证了政局的稳定,不至于出现长期的权力真空。

二、英国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政治体制随着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发展与变革,作为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民族文化便成为影响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结果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特有的政治文化影响着其选择国家制度的模式。英国式的政治民主道路,并没有经历其他西方国家那种激烈的斗争,而主要是通过各主要政治势力相互之间的妥协融合来建立政治制度,这背后便有着独具特色的英国式的政治文化。

(一)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稳定并持续发生效用的人与历史的纽带,也是在现实语境中不断流变的”文化想像“”。[6](P248)在英国早期的历史上,无论是罗马人、萨克逊人,还是后来受维金人、诺曼底人的统治,整个国家都是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体制。即便一度曾出现封建割据,但那个时期,权力结构也仍然是由每一个小王国的国王对管辖地盘实行统一管制。17世纪,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国王权力受到削弱限制,英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也并没有因此发生动摇。另外,上个世纪初,中央权力开始下放给地方,使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这种权力是有限度的,中央权威仍然高于地方。[7]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潜在的内涵便是国民对统一国家的深深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是稳固的、持久的,是与英国民族、历史、传统和思想观念浑然一体的,体现在了人们具体的社会实践、规范和观念体系之中。[8](P249)这种文化认同心理便是促成中央权威和国家单一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英国式的保守主义 从地理位置和组成看,英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海岸,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组成部分主要有不列颠岛、爱尔兰东北部以及附近岛屿。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立而又舒适的自然条件使该国居民形成了稳健、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性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8]这种生活态度,久而久之,奠定了其保守主义的根基。

英国式的保守主义并不等同于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它承认进步,但这种进步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有限度的进步;它也承认变革,但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的态度。当现存制度尚能维持时,它便不肯改革,继续守住阵地;但当已有体制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时,它就允许某种程度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再次把守新的阵地,成为反对变革(同时也反对倒退)的维护力量。[9](P173)

在众多的创造中,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便是英国人在传统的框架下将新的内容重新注入,使得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建出一座有着古老的外形却内含现代元素的宏大政治体制建筑。

英国保守主义对其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制度的象征维持。尽管英国君主制已失去过去的政治辉煌,但对君主制的保留仍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英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方各国中最古老的,至今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君主制之所以仍保有生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稳健的政治文化传统是其中一个原因,[8]这便体现了某种君主存在的价值观。现实中的女王没有实际权力,只具有象征意义,但也并非无所作为:当党派发生矛盾冲突时,国王可以调停化解矛盾双方,保证政治制度的顺利进行;在国王意愿召集下,议会才能进行运作等。这样,英国的统治权被分成了尊严部分和职能部分,尊严统治权唤起并维持了国民自尊心,职能统治权是国家据此而进行事实上的活动和统治的部分。权力部分是首相,而尊严部分就是国王,这与英国人重视传统、怀旧妥协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10]

另外,保留一个不掌握实权的贵族院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又一大特色。随着民主化的发展,尽管贵族制度越来越与人民主权不相容,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的威望和作用已不复当年,政治权力亦渐渐落入民选的下议院手中,但英国民众仍希望继续维持贵族院的存在,而不是彻底将其取缔。

总之,英国的保守主义传统,使英国保留了国王和贵族。尽管他们的存在已经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事实上在政治生活以及民众心理上仍发挥着独特的影响,这成为英国政坛上的一大特色。

2.责任内阁制上的保守性。尽管英国首相职位是通过选举投票,由下议院的多数党派的领袖担任,但形式上还是受君主任命。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了中央政府并颁布政令,即便自十九世纪后期起,中央政府的核心领导机构实际上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

3.英国宪法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保守主义倾向维护已经形成的具有稳定历史感的事物。历史选择和传承下来的每一部宪法法律,其意义在于它的历史性,因为它是历史的,所以是稳定的。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宪法惯例具有宪法的作用。宪法惯例本身是宪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宪政实践中一种惯例做法,本身缺乏法律效力。在各国宪法中,宪法惯例并不占主要地位,而英国却恰恰相反,权力的分配、界限与运行等许多重要问题,皆循宪法惯例,具体如:“国王统而不治”、“国王不能为非”、“责任内阁制”、“首相主导内阁”、“影子内阁”和“国王陛下的反对党”等都是通过宪法惯例的方式实现的。[11]英国人重视经验和传统促成了其宪法惯例得到了普遍遵守,在需要法律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从以前的判例习惯中寻找依据。惯例是某一行为方式在历史上反复实践中得到的共识和公信,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是英国人尊重这些受过历史洗礼而形成的习惯,把它作为宪法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而任意改变背叛习惯传统,都可能会招致一定的政治风险。总的说来,保守主义作为英国人的文化思想基础,已经融汇到宪法的法律体系之中,并成为践行的基础得以发挥影响。

(三)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作为社会的一个阶级,英国贵族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传统上,都体现着重要价值,而这种价值促进了贵族精神的形成。任何人只要努力奋斗都有机会进人贵族阶层,使得整个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在各种价值观念的权衡中,英国人最终选择了向贵族精神融合,并逐渐养成了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9](P409)这种“国民性格就像是强有力的磁石,以固有的磁力把民族成员的性格定为一种‘型’,人们都按照这个‘型’来塑造自己”。[8](P288)

绅士风度这种国民性格对英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当政治上发生无法解决的冲突时,为保存双方的颜面,各自后退,表现为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以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例如,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渐渐蜕变成为“统而不治”的政治偶像;而现实中掌握行政和控制立法权力的首相,直到1937年才拥有其称号,而长时间以来只拥有“财政部首席大臣”的名义;形同虚设的枢密院却也常常在政府文件中出现;政党执掌着国家政治权力要比其通常不见于官方文件的名号要大的多。[13](P4)

总之,每一种制度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英国政治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与英国特有的文化认同观、保守主义价值观、绅士风度的国民精神与国民性格等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变迁。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非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因此,要想深刻理解英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内涵,仅从制度理论中加以解释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深入从其政治文化的内核中,探寻其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根源。

[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刘 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J].学术论坛,2007(02):51-54.

[3]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J].历史研究,1991(05):175-189.

[4]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5]杨曙光,刘 强.英国议会的监督制度[J].人大建设,2005(06):41-43.

[6]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王 莉.英国政治文化对其政治体系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1):87-88.

[8]贺蕊玲.英国君主制何以长盛不衰[J].理论界,2010(08):204-205.

[9]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0]王 卫.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分析[J].理论导报,2007(11):41-42.

[11]赵 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2]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责任编辑 赵晓洁〕

Overview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Factors Affecting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WANG Zhe-yuan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266510;2.Institute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

Political culture is the deep-rooted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ystem.As for British democracy,mutual compromise established between each other has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tinctiv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namely,constitutional monarchy,parliamentary cabinet and two-party system.Yet,behind this is imbued with the whole Britishstyle political culture,embodying in the unifie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of British people,British conservatism and the British gentleman's political culture.

Britain;political system;political culture;conservatism

D691.21

A

1674-0882(2017)05-0021-04

2017-05-15

王哲媛(1982-),女,山西长治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议会权力英国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英国的环保
一个议会的诞生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英国圣诞节
再议会计监督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