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感染管理现状与持续改进

2017-04-02沈有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站废弃物无菌

沈有华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几年来,院感事件频频暴发,引起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采供血机构血站由于工作性质单一,血站感染管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我们血站自2003年就开始将医院感染管理引入血站。使血站的感染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工作实践将几年来在血站感染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探讨如下。

1 血站感染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1 血站感染管理的特点 血站因服务对象为献血者、受血者和医院,故与医院感染有所区别[2,3]。要针对血站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各科关键点加以识别与控制。例如血站供血室要加强血液细菌污染的防护、废弃血液的管理;采血室和成分室要加强环境消毒、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和职业防护;实验室要加强职业防护、检测质量和废弃物预处理;办公室要加强无菌物品的灭菌、废弃物的处理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管理科要加强疫情报告以及对所有科室的指导、监测、监督等工作[4-6]。

1.2 血站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血站站内感染是指在采供血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包括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受血者用血获得的感染和血站工作人员在站内获得的感染等[7]。由于受医疗水平和检测手段的限制,有些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尚未被全面认识,在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可能成为污染来源,如果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不到位,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危及献血者、受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加强血站在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防治交叉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8-10]。

2 血站感染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滞后 血站感染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清晰[11-13]。现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单独管理的院感科,血站感染管理一般都是质量管理科或办公室某一人兼管,未有专职人员,未实现有效监控,由于职责不清,监管检查也流于形式。

2.2 监管缺失 血站工作场所分散,流动性大难以监管。以我站为例,血站现有3部流动采血车,轮流下至辖区内12个县市采血,最远距离240多公里,市内3个献血屋也分布在市区不同地点,这也给监管检查带来了困难,易造成监管缺失。

2.3 设备设施陈旧 工作场所未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备,未安装速干燥手设施,末稍血初筛消毒剂为酒精,使用大包装分罐式,易造成二次污染,空气消毒设施简陋,采血环境不易通风。

2.4 培训不到位 员工缺乏血站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医院已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构[14,15]。但在血站由于接触少,起步晚,还未建立成熟的培训制度,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意识理念和理论知识也比较落后,培训不规范也时有发生。

3 血站感染管理存在问题的持续改进

3.1 建立健全血站感染管理体系 血站在原有的2003年建立起来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于2011年8月引入ISO14001环境体系和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为血站感染控制体系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2 编制血站感染管理文件 自2003年以后由站长亲自主笔和带领下,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血站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血站感染管理规范》,以保护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环境设备的安全。具体内容有如下几个部分:⑴建立组织结构,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血站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决策层的主导作用,号召全员参与,积极营造人人重视血站感染的氛围。明确了血站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血站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以及各业务科室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血站感染管理规范的有效实施。⑵选择消毒灭菌原则,根据血站消毒作用水平不同,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消毒剂。明确了各种消毒灭菌方法以及消毒剂在血站的使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并对消毒剂的使用和保存严格监管。血站空气环境消毒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定时光照相结合,以保证环境能达到Ⅲ类环境标准。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本血站严格按照国家对三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对生产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有明确规定。生产厂家应具有年检且合格的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药品GMP认证证书、税务登记证等要求。并且由血站质量管理科专职人员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的供方调查、采购、保存、使用、处理回收等管理进行监督。⑷无菌操作技术,具体规定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方法,包括了灭菌原则、各类无菌物品的使用方法、穿脱无菌隔离衣的方法、血站常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方法、血液标本的运送、血站工作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消毒方法和皮肤穿刺消毒方法都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并且严格采取措施防止血液可能受到的污染。⑸血站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规定了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方法。包括一般垃圾、医疗废弃物和污水集中处理,血站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分开容器存放,分别处置。污水处理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集中消毒、经过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弃物和污水进行处理。⑹工作人员的防护及意外暴露后预防策略,对工作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有穿戴隔离衣、帽、口罩、工作鞋和手套等,在必要的工作场所配备了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安装了速干燥手设施。并每年对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对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的人员免费注射乙肝疫苗。且建立了血液产品细菌污染的预防措施、血液产品的自愿召回制度、疫情管理上报制度以及定期细菌培养监测制度。

3.3 分层次培训,提升员工血站感染管理知识水平血站培训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外派培训、站内培训和科室定期培训。血站新进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血站感染管理规范,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职培训由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对全站员工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门的血站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国家级和省级有相关培训或有研讨会都会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学习,更新知识并在全站进行培训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和完善血站感染的相关文件和制度。

3.4 有效监控并持续改进 每月由质量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到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血站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监督血站医疗废物的收集工作和职业防护。每月还对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物品器械、消毒剂和采血室、成分工作室工作人员的手指进行一次细菌监测,当发现或出现可疑的感染情况,增加监测次数,同时对其感染原因进行追溯。按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进入血站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行审核、监测,并对其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需求。

4 成效及讨论

自建站以来,本血站未出现过血站感染事件的发生,这与领导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原来对血站感染工作的淡漠到现在通过定期培训和经常下到科室监督检查,提高了大家对血站感染的意识,无形中也改变了大家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大大提高了整个血站防控站内感染的安全性,为保护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以及环境设备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本血站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以及客观条件等原因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我相信,在站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经常督促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本血站在站内感染工作中一定会做得更好,为实现血液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目标而持续不断地前进。

猜你喜欢

血站废弃物无菌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