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7-04-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患者

唐 颖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唐 颖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脑卒中是当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三个特点。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致死率有明显的下降,但是致残率仍然较高。经过研究早期介入脑卒中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使患者能最大可能的从肢体障碍中回复,重新恢复信心。本文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了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也叫脑中风,是一项神经系统性疾病,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伤害。是由于一些各种不同的诱因而造成脑动脉狭窄或破裂从而导致脑内血液循环不畅[1-2]。脑卒中患者初次发病后的短时间内,有再次复发的可能,同时再次复发时致死和致死率会超过第一次发病的患者。随着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为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从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脑卒中康复护理时间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重视早期进行。对于不同的患病情况不同的患者介入护理的时间不同,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在观察患者病情发作的24 h内即介入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介入一般在3天后进行;对于脑出血患者,在3~5天内进行康复护理。临床研究认为在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进行的康复护理就是早期康复,当患者的生命状态比较稳定,神经症状没有变化时进行康复护理是有较好的效果[3]。康复护理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时脑卒中急性患者,由于其病情不太稳定,所以,还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2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2.1 上肢功能康复护理

肩关节的被动运动主要包括前屈、内收、外旋、内旋。肩关节处于迟缓期时,仅能进行正常活动的一半。患者的手关节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止手腕和拇指关节出现抽筋现象,改善手关节的功能活动。上肢功能的训练还可以通过利用双手十指相扣,利用健康的一侧肢体配合患肢在胸前拉升后曲肘,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健肢辅助了患肢,而且提升了患者本身的锻炼能力。

2.2 下肢功能康复护理

下肢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偏瘫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的桥式训练。以仰卧位,患者双手相扣,两上肢往上抬起,双腿弯曲,两脚紧贴床,臀部向上抬起,使骨盆水平,这时患者呈现出来的就是桥状体态。这种体型训练可以增加患者对骨盆的控制能力,进行下肢的训练,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躯干和下肢的痉挛,提升卧床患者的自理能力;二是对患者的屈曲训练,一般进行的是屈髋屈膝两个动作的训练,患者仰卧,两手十指相扣放在头上,另有一辅助者一只手握患者的脚于背屈位,脚掌撑于床面,另一只手握患者的膝关节,使髋关节保持内收位,患者的脚贴于床面而往后滑动,保持髋关节屈曲,然后下肢慢慢伸直,反复进行上述步骤。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繁殖患者侧下肢的活动异常,促进下肢分离运动出现。

3 认知康复护理

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约为35.2%[4]。认知障碍主要包括记忆能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损害。以前的临床研究认为认知能力在受到损害后将为有不可逆的状态。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又对认知损害看到了希望,可以利用刺激患者机体使部分脑细胞再生。从他们的研究中可知,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对于记忆障碍的护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视觉成像术即向患者讲述某个图片的内容,让患者对其进行复述;数字记忆的方式即对一长串数字先分开记忆,然后反复练习,连续记忆,逐渐增加内容;通过回忆记录每天发生的经历训练记忆力;贴字条即在室内各个可视的范围内贴上各个物品的名称,经常训练,增加记忆。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大约5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5-6]。吞咽患者由于进食困难,容易造成机体缺水,营养不良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对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患者可通过颊肌和舌肌的训练可以促进舌部肌群功能的恢复;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适时的进行呼吸-憋气-咳出训练,可以强化异物防御能力,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对于较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利用鼻饲给患者提供能量。鼻饲时患者以半坐式,给予温度37~38℃的流食进行。患者进食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进行,轻度患者采取30°仰卧,颈前倾斜,中度以上是患者采取半坐位,颈部前倾45°体位;患者食物的选取也要注意,要选择容易消化和吞咽,并且含大量营养元素以及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品种和口味,患者通过咽喉部的感知对食物有进食的欲望;患者应以缓慢的速度进行进食。

5 失语的康复护理

失语患者是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55%~65%有失语症状。失语患者主要包括构音受阻的运动性失语、理解不畅的感知性失语和遗忘性的命名性失语等。虽然失语患者在生活中会一定程度的缓慢恢复,但是进行康复护理的语言训练对于患者语言的恢复速度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失语康复护理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该采用面对面的口型训练;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应采用实物辅助进行的理解力训练;命名性失语患者采用反复强调某种事物的名称,以强化记忆力的训练。

6 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由于发病急,家庭里一旦出现卒中患者,对个人和家庭都是一个意外事件,患者本身会对疾病有恐惧的心理障碍,同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病50%以上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应该根据他们个人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情况去制定符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大的担心,常常会出现一定的焦虑甚至恐惧,此时医生和护士要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配合治疗,逐渐战胜疾病。对于那些处于康复治疗阶段的患者常常会产生太急于求成的心态而出现悲观。此时要患者家属辅助医生从生活和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和帮助。在训练的过程中,任何微笑的进步都要给出肯定和表扬。

7 家庭护理

由于受医疗条件和家庭经济的影响,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回到家里,回归家庭后的时间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训练,否则对以后的恢复情况会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是患者离开医院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属承担了照顾和监督患者训练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预后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出院时医生应该给其家属讲述脑卒中的发病原因、监督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嘱咐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和患者一起对抗病魔。

8 结 语

在脑卒中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同时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使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1] 秦 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2] 陈艳红.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70-1371.

[3] 张冬梅,郑丽维,许 乐.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的编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2.

[4] 马凤霞,于爱霞,付英杰.语言治疗在脑卒中语言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09,23(9):2296.

[5] 杨进标,王延红,陈秀香,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6(4):420-421.

[6] 郭根平,章慧霞,江玉权.三级康复技术应用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1775.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18.197.02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