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模式探究

2017-04-01琛,林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

田 琛,林 毅*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模式探究

田 琛,林 毅*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培养高素质科研创新型人才,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被纳入我国长期教育发展的规划之中。由于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对于其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向医疗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及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质是优秀的医疗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医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医疗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1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1],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素质在医学从业人员实践、工作中的体现。

2 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养培育的启示

2.1 课程上注重医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在欧美国家,长期以来,医学专业精神与人文主义一直作为医学实践积分,并且他们将继续在21世纪发挥作用[3-4]。从20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了医学课程改革以来,美国从未停止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法国也提出把人文教育与医学各科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线限制的人”[5-7]。除此之外,在课程内容上他们也很注重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内容相互渗透,比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礼仪、医学美学等课程的开设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

2.2 课上讨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校认为将人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能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德国通常采用如是方法使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鼓励学生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和热门话题如家庭暴力、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将人文素质教育深入到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达到培养目的。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们自主完成了课业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协调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8]。

2.3 医学专业教师与人文社科教师相结合

欧美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医学生的专业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历同时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们往往会聘请有多年经验的临床医师、护士结合临床案例助教,同时也会聘请医学类专家、外校的荣誉教授、经历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医疗相关志愿者讲课、讲座。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患关系教育的授课教师中,有些教师既是医学助教或临床讲师,甚至医学教授、主任医师,也是医学伦理学教授,社会医学教授,或社会工作者,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均有成就[5]。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事实情况,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利于学生全方面、整体性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2.4 校园良好的人文氛围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人文的传承、肩负的责任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在日本,护士从学校毕业时,要模拟南丁格尔当提灯女郎,深切感受南丁格尔的精神,用医护人员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去关爱病人和赢得病人的信任[9]。美国医学院校在实施人文教育过程中非常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增强自我选择能力,采取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两难讨论法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活动[10]。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且取得一定的成绩的都非常注重大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学校从教育管理、后勤管理及学生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形成了一种从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加之良好的协调组织工作,给学生营造更好的氛围和平台使学生参与其中[11]。

3 国内医学专业人文素质现状

3.1 目前国内的相关举措

3.1.1 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永恒主题[12],推崇仁爱思想、重视仁爱思想在医学人文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公的理念告诉我们在医疗服务中要以病人为中心。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应该逐步加重对于国学的教育,高校以开展“读书文化节”、结合传统节日等开展相关人文教育活动。

3.1.2 校园文化种类的日益丰富

校园文化通常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加强校风校训校歌的建设,加大对校园风云人物的宣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建设有价值的校园活动:开设“人文讲坛”;结合“感恩节”、“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开展感恩、责任活动;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化活动,对于医学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优秀校友,挖掘其人文素质的精神后在学生中及时进行广泛宣传[13]。

3.2 国内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不足

3.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总体来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开设比重偏低,且存在着用马列主义等政治理论课程代替人文课程。其次,课程设置单一,仅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人类情感、伦理等人文的教育。此外,国内人文课程体系缺乏横向的关联性与纵向的序贯性[14]。医学伦理及人文教育应通过明确个别专业的核心作用,在医学生系统性变革和居民教育上形成“终身提供优秀的、人性化的病人护理”产生引导和严格评估的作用[15]。

3.2.2 教学方法与结构不科学

近几十年来, 我国医学院校大多数采用的教育模式是由美国Flexner于1910年提出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16]。事实上教育是需要更新的,尽管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教授出国学习经验,但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巨大的差距。且人文社科类一般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仅部分院校会聘请德育、心理等人文社科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但此类课程总是以“大课”的形式完成,达到的效果甚微。

3.2.3 医学院校缺乏浓厚的人文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领导的重视,但是却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坚持,因此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上,多数院校仅仅是为了完成团委下达的工作,而非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活动的形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活动形式无法吸引学生但却要强制学生参加,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校园人文氛围的欠缺无法让学生受到足够的熏陶因此而缺乏强有力的效果。

3.2.4 医学生人文素质欠缺

受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17]。而且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网民良莠不齐的人文素质很容易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比如:“摔倒老人扶不扶”、“在非合法行医地区是否进行急救”、“医院治疗收红包”等问题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医患矛盾和负面新闻的传播会动摇医学生原本就不坚定的从业信念,使学生对从事医疗卫生行业产生犹豫心理,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4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模式探讨

4.1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要深刻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导向作用,马列主义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医学专业和医疗服务事业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把自我的发展和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4.2 建立结构合理的课程培养及学生考核体系

课程结构上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大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传统渠道[18],专业老师应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同时注意学生人文精神的表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目的。

4.3 调整医学院校教师的结构

人文教师素质的高低事关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19]。医学院要与人文类院校合作,引进高资历的人文教师,配合专业教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组织专业老师进行人文关怀培训,提升专业老师的人文修养和内涵。

4.4 强化实践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临床实践作为医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实践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带教老师要将自己对于医疗事业的热爱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思想上将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使之形成关爱生命的意识,产生照顾和关心人的行为,从而加强对生命、苦难、死亡的体验。

5 结 语

医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人文关怀在处理医患矛盾、帮助病人缓解痛苦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人文情怀,教导学生以患者为中心,更好的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

[1] 叶淑香.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55-56.

[2] 张 蕾.论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10):182-183.

[3] Kamran Rostami,Kayvan Khadjooi.The implications of Behaviorism and Humanism theories in medical education[J].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2010,03(2):65-70.

[4] Andrea Wershof Schwartz;Jeremy S.Abramson.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Humanities in Medical Education[J].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2009,5(76):372-380.

[5] 殷小平,苏 博,刘鉴汶.董晓建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4(15):25-29.

[6] 张亚斌,刘小薇.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J].2010,09(12):57.

[7] Sally Birch;Amani Magid;Alan Weber. Library Collaboration with Medical Humanities in an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in Qatar[J]. Oman Medical Journal,2013,8(28):382-387.

[8] Kumar KA. Humaniz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Need of the hour. Arch Med Health Sci,2014,6(2):96-99.

[9] 许俊卿,陈泽涛.中英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35(2):2.

[10] 郑红朝,刘东梅,唐雪梅.推行仁爱思想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31):316-318.

[11] 李 瑛.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5,247.

[12] 屈庆平.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德培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68-170.

[13] 蒲 洋.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外培养途径[J].科技向导,2014,3(24)144.

[14] 吴 冰,姚小飞,秦文刚.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54-55.

[15] David J; Doukas, MD; Laurence B.The Challenge of Promoting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Medical Ethics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J].Academic Medicine,2013(88):1624-1629.

[16] 李 普,郭永松,施卫星,等.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科医德教育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25.

[17] 陈淑冰,肖林毅.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升研究[J].科技视界,2014(24):38.

[18] 卢冠男.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73-174.

[19] 陈 芳,赵海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路径思考[J].神州,2014,5,24.

本文编辑:王 琦

G712;R-4

A

ISSN.2096-2479.2017.18.148.02

林 毅,讲师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