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护理分析

2017-04-01沙,辛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产下子痫概率

侯 沙,辛 昕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产科,山东 济南 25001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护理分析

侯 沙,辛 昕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产科,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产下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难产的概率是53.85%(21/39),发生子痫的概率为0,发生先兆子痫的概率为23.08%(9/39),产下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为(9.2±0.5)分,平均体重为(3.2±0.5)kg,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发病原因是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引起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1]。对孕妇和婴儿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在子痫时期,甚至会导致心肾衰竭、脑出血和子痫等。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为了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且这些患者都满足该疾病的诊断要求。

患者年龄在24~3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26岁,孕周33~40周,平均35周。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且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孕周等其他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具体内容有:(1)术前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安静的病房,并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低盐、高蛋白的食物;部分患者会在术前出现不良症状,此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实时监测,出现异常立马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术后护理。对每个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关注,给予心理鼓励和安慰,让其能够正确面对;为了防止子痫的发生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马进行用药预防;密切注意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出现异常了要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处理;为了避免患者伤口摩擦可以指导患者采取环抱式体位对婴儿进行哺乳,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日常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计算出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及产下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难产的概率是76.92%(30/39),发生子痫的概率为15.38%(6/39),发生先兆子痫的概率为48.72%(19/39);观察组患者发生难产的概率是53.85%(21/39),发生子痫的概率为0,发生先兆子痫的概率为23.08%(9/39)。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对照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产下的新生儿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产下的新生儿平均A p g a r评分为(8.2±0.6)分,平均体重为(2.1±0.6)kg;观察组患者产下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为(9.2±0.5)分,平均体重为(3.2±0.5)kg。

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产下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会使得胎儿的生长环境处在一种缺氧、缺血的状况下,对胎儿的孕育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2]。除此之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往往都存在着一些不良情绪,比如忧愁、疑虑、焦虑、恐惧、失望及缺乏耐心等。有研究显示:忧愁恐惧心理会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使得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一些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出现缺血现象,血压增高,病情加重,宫内胎儿缺氧,而儿茶酚胺的释放容易造成子宫收缩、乏力或紊乱,进而造成难产。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评分和体重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起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增加了患者与医院治疗的配合度,进而促进了治疗效果,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新生儿的身体状况也更好。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1] 莫娴婷,梁秀生,付宝军.右美托咪啶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麻醉后寒战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73-174.

[2] 赵 琰.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209-210.

R714.24+6

B

ISSN.2095-8803.2017.21.167.02

猜你喜欢

产下子痫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