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2017-04-01胡格颖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米氏清气宗气

胡格颖,路 波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胡格颖1,路 波2(指导老师)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宗气的重要性在米氏内科流派的传承中经久未衰,后由流派主要代表人米烈汉教授以“宗气为本”之名提出,流派认为宗气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理功能,更主张“宗气为本”的学术思想,注重后天培养宗气,在流派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顾护宗气”等系列治法。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十分重视“宗气为本”理论,并且广泛运用于实践中。

米氏内科;宗气为本;顾护宗气;临床经验

1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

1.1 流派简介

发源于陕西关中地区,是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先生创立,经黄竹斋、米伯让、米烈汉三代人薪火相传而形成的中医学术流派。流派历经百年,独树一帜,立足西北,为陕西乃至于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笔者有幸跟师于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代表人米烈汉教授及流派主要传承人路波主任医师学习,现就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临证医案作以简述。

1.2 宗气概述

宗气在《灵枢·五味》中又称“大气”,曰: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转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为后世医家认为“大气”即“宗气”的理论奠定了基础。《灵枢·邪客》有:“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进一步阐明宗气的生理功能[2]。

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积于胸中,在心肺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当下宗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三项: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凡语言、声音、嗅味、呼吸皆与之相关,且有维持气血运行、心脏运动、肢体体温与活动能力的作用。宗气通过心肺的作用而贯注周身,故宗气的盛衰,与肺、脾胃有关,尤其与肺的关系密切,因此宗气为后天之气。自然界的清气与水谷之气营养全身,使脏腑组织能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故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称:“饮食能养胸中大气”、宗气“培养于后天。”“盖胸中大气,原为后天宗气,能代先天元气主持全身,然必赖水谷之气以养之。”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主张的“宗气为本”论与之并行不悖。

1.3 “宗气为本”理论

米烈汉教授在黄竹斋“伤寒金匮合一炉而冶”、米伯让“会通寒温治百病”思想基础上,抓住多种致命性疾病终末期均缺氧的共同特性,结合大气污染导致疾病谱变化的现实,在流派治疗出血热气陷证启发下,创新性的提出“宗气为本”,强调宗气在众多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调补宗气乃重中之重。路波主任医师传承流派“会中西、通古今”治学之法,汇集临床经验,进一步发展并强调“宗气为本”理念,提出宗气不足、宗气郁滞、宗气下陷、宗气上逆等四种主要病理变化导致多种肺系、心系、脾胃乃至全身疾病的新致病观,形成“顾护宗气”治疗中心思想,立“补气、清气、敛气、肃浊、升清”等治宗气五法。

米氏内科流派的“宗气为本”理论主要强调宗气充足顺达及后天培养宗气的重要性,认为宗气可为后天之本,人体宗气充足顺达,其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米氏内科流派“顾护宗气”治疗中心思想基于“宗气为本”理论形成,是通过流派的“补气、清气、敛气、肃浊、升清”等治宗气五法使人体无论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宗气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宗气五法中的补气即补宗益气,补益宗气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兼补中气、卫气、营气等,达到兼得之效。清气与肃浊的共同点在于作用皆清利宗气,不同点在于两者作用范围不同,清气主要作用于胸肺上焦部位,清利宗气、肺气,使其中的浊气排除减少。肃浊可作用于全身三焦,为宗气的生成与运行提供良好的机体环境,利于宗气功能正常发挥。敛气,收敛之意为重,通过药物收敛作用,使宗气处于其聚居之地。升清,升清降浊,升举下陷之宗气兼清肃浊气,佐使升举功能。

关于宗气的病理变化古文言之较少。《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曰:“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刺节真邪》曰:“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米氏内科流派认为宗气属于气中之一,宗气的病理变化有着气的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气,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有自己独特的病理变化特点[3]。

人自呱呱坠地,第一次呼吸便是吸入大自然的清气,与脾气相合而为宗气。由于现代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大气污染愈加严重,人体吸入的清气质量大大降低,导致宗气在质量及数量方面的不足,形成宗气不足的病理变化,产生系列临床表现。及时调补诊治或可恢复平人体质,若失治误治,则宗气不足可逐渐导致宗气下陷,病情加剧则可进一步发展为宗气衰竭,危及生命。临床除上述两种病理变化外,还可见宗气上逆和宗气郁滞两种证型,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宗气的顺达出现障碍,病因亦有外内因之分,外因归于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导致,内因主要见于继发性疾病。

2 临床病案

2.1 虚劳病

何某,女,26岁,科研人员,2016年12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感冒2年余。平素稍有不慎易出现感冒症状,身恶风寒,清涕,头昏沉,动则汗出,汗后恶风,上述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时可见出现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无喉中喘鸣,纳少,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浮细。中医诊断:虚劳病(宗气不足)。治法:补益宗气。方以补中益气汤化裁。处方:黄芪40 g、党参20 g、柴胡9 g、升麻9g、白术10 g、防风10 g、荆芥20 g、甘草6 g。7剂,免煎剂,日1剂。2016年12月10日二诊。服药后清涕明显减少,自觉头目稍清利,仍有少许汗出,恶风恶寒,纳少,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方药:继用上方加鸡内金20 g,7剂,免煎剂,日1剂。2016年12月17日三诊。已无不适,欲继续巩固调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方药:守方7剂,免煎剂,日1剂。

按:宗气的生成取决于脾、肺功能是否正常及饮食营养是否充足。一身之气的不足在先天则主要责之于肾,在后天则主要责之于脾肺。先天禀赋不足,宗气素来亏虚,导致自幼心肺不足,气虚乏力;后天失养,大病之后,心肺受损,清气收纳受限;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职,导致宗气生成不足,宗气不足则推动无力。该患者为青年女性,自诉长期缺乏锻炼,工作环境封闭,空气质量较差,后天失养导致宗气亏虚。路波主任医认为补中益气汤可用于宗气不足之各种病证,方中黄芪生为君药,一般用40 g,气虚明显时可增至60 g,党参补中益气,辅助君药;宗气不足为气虚,气虚则易于气陷,用柴胡、升麻主升举之意;白术补脾益胃,防风、荆芥治疗表证。

2.2 心悸病

白某,女,20岁,学生,2016年10月22日出诊。自幼体质较差,近期自觉心慌、心悸1月余,活动后气短,少许胸闷,严重时有昏扑感,休息后可缓解,失眠,入睡困难,多梦,纳差,小便可,大便稀。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中医诊断:心悸病(宗气下陷)。治法:升补宗气。升陷汤化裁。处方:黄芪40 g、知母9 g、桔梗12 g、柴胡9 g、升麻9 g。7剂,免煎剂,日1剂。2016年10月29日二诊,服药后心慌、心悸减轻,无胸闷,仍有失眠多梦,纳差,方药予以上方加酸枣仁30 g、白术16 g。7剂,免煎剂,日1剂。2016年11月5日三诊,症状基本同前,予守方7剂口服,四诊时症状改善。

按:该病案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升陷汤,其文曰:“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升陷汤,以黄芪为君药,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初诊其旨同上。患者睡眠及饮食长期不佳,非一时可缓解,后续应坚持治疗,故守方加减改善症状。

2.3 咳嗽病

程某,男,44岁,工人,2016年5月17日来诊。咳嗽、咳痰10年余,痰量少,色白,易咯吐,时而头目眩晕,无气短气喘胸闷等症状,病情反复,多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舌质暗,苔少,脉沉。胸部CT(-)。中医诊断:咳嗽病(宗气上逆)。治法:止咳化痰兼敛气。方以二陈汤化裁。处方:半夏12 g、陈皮12 g、茯苓10 g、五味子12 g、木瓜9 g、浙贝14 g、紫菀14 g、百部14 g、白前9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2016年5月24日二诊。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仍少痰,继续予以上方加苏子14 g、白芥子10 g,白芍9 g。14剂,水煎服,日1剂。后未来诊,回访诉症状明显减轻。

按:宗气上逆乃宗气不能正常循环周身,上而逆行引发咳嗽、咳痰,胸部憋闷,气喘、咽喉不爽、头目眩晕等系列症状的病理过程。其治法以敛气理气为主兼治疗兼证。该患者自诉曾于某化工厂工作,结合其症状,考虑其肺脏功能受损可能,肺不敛气,逆而上行,出现上症。考虑患者就诊心切,先标后本原则。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用浙贝、紫菀、百部、白前等以润肺止咳,加五味子专敛肺归肾经涩精固气,木瓜敛肺醒脾,二诊中白芍收而不涩,苏子、白芥子温肺化痰。

[1] 邢玉瑞.中医基础理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81-285.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0-322.

[3] 张智伟,黄 晶.试论宗气功能失常的主要病理变化[J].黑龙江中医药,2013(6):14-15.

R24

B

ISSN.2095-8803.2017.21.058.02

猜你喜欢

米氏清气宗气
米氏凯伦藻胞内多聚磷酸盐对环境磷变化的响应研究*
《清气满乾坤》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清气满乾坤》
重金属镉和铅胁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清气满乾坤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不同氮磷比对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