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2017-04-01邓艳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肌瘤体积剂量

王 瑞,邓艳丽

(1.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克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观察

王 瑞1,邓艳丽2

(1.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克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计算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更好,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随着人们对治疗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及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需求,使得药物保守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今,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生长和机体雌/孕激素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1]。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分组研究,探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计算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6~55岁,平均为(38.9±6.7)岁;病程在2~12个月,平均为(4.2±1.1)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57岁,平均为(39.2±6.4)岁;病程在2~12个月,平均为(4.4±1.0)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为25.0 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为12.5 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予以统计比较。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子宫肌瘤体积减少不低于30%;有效为子宫肌瘤体积减少10~29%;无效为子宫肌瘤体积减少不足10%,或者增大。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41例患者中,无效2例,有效13例,显效2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41例患者中,无效8例,有效13例,显效2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5%。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0,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55.2±11.5)cm3,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55.1±11.0)cm³。统计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28.2±5.2)cm³,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35.5±5.9)cm³。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4,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8、10.054,P<0.05)。

3 讨 论

现今,尽管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但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病可能和雌/孕激素水平相关。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常用于终止妊娠的药物,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抗孕激素药物,孕激素拮抗作用较强,可对子宫肌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对P受体的亲和力约为天然P的5倍,通过和P受体的结合,改变构型,以此阻断孕激素作用。此外,米非司酮还具有抑制排卵的作用,对肿瘤正常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3]十分相似,进一步说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总而言之,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的疗效更好,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14(28):61-63.

[2] 谢漫漫.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67-68.

[3] 韩 勇,张 徇.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业,2015,24(21):78-79.

[1] 朱 婷,张天铭.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

R711.74

B

ISSN.2095-8803.2017.21.055.02

猜你喜欢

肌瘤体积剂量
·更正·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