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2017-04-01邓悦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路径探讨高校教学创新教育

邓悦

摘 要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应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代大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项目驱动模式 高校教学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能力 路径探讨

Abstract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lso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ject drive mode,in order to build a goo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 project driven mode; colle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path exploration

0 引言

近幾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然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探索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创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教育部门开始正式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且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在这种项目驱动模式下,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步入工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项目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2 存在的问题

(1)注重项目的申报,轻视建设工作。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项目实践当中,在增加投入经费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些奖励政策,这种方法的确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主动申报项目,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尤其是在项目被批准后,不少学生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进展。此外,由于申报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实际建设项目时,进展缓慢。

(2)缺乏项目研究条件。随着创业项目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每年的项目数都在持续增长,而相应的项目研究条件却没有及时跟进,例如,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较小,容纳不了部分创业项目;周边环境无法满足学生项目的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可利用社会资源较少等等。有的高校则因为在部分项目研究场所和设施上的投入较大,在对大学生开放时还存在着顾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项目研究的开展。

(3)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仍倾向于依赖指导老师的帮助,并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研究,没有清晰明确的研究方向,缺乏组织决策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项目从主题目标的确立到方案的构思与实施都是由导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执行这个项目,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主体意识。

总体而言,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大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开设的创业项目也在逐年增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校际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如何优化项目驱动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机会,积极地构建宽阔的实践平台,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逐步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要求。

2.1 完善校内课程平台

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值得重视。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知识、课程体系等内容分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围绕问题和课题展开教学活动,积极引入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结合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化,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2 积极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新能力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地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起校企联合的创业实践平台,共同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实践资源,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创业项目的相结合,从而能为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高校还应引导学生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

高校要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重视创业实践项目的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项目研究提供完善的场地条件。同时,高校还应完善相应的开放制度,保证这些实验室资源能够充分被进行项目研究的学生所利用,锻炼他们使用先进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创业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发挥实验室平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4 推进项目平台建设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改进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资质教师加入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一些年青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在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时,可以聘请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践训练工作。基于此教学机制,高校需完善对应的创业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当前的学分制度,对于那些独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将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系统当中;不断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受益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2.5 打造竞赛平台

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建立并健全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将竞赛的过程管理与竞赛目标的管理有效融合,形成完善的一体化激励机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此外,高校还应对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创新,将竞赛与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以学科竞赛为导线,推动学生的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申报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分享项目实践结果、心得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2.6 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校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展开,所以高校应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整体营造出一个提倡自主创新创业、包容错误、勇于面对失败和承担风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创业心态。

一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学校官方微博、网络推送、广播视频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推广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二是借助课外活动,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校开展创业讲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校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相关社团的发展,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是创建专门的网站,面向创业实践项目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网站平台信息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构建起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平台。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要想立足于国际竞争市场并保持一定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一直以来,创新都是促进民族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要想提升創新创业教育的训练效果,首先在设定项目时要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指导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实践训练的目的,最后,学校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团队合作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2]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3] 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猜你喜欢

路径探讨高校教学创新教育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