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德旺没跑,却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

2017-04-01李晓鹏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曹德旺痛点企业家

李晓鹏

曹德旺没跑,却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

最近,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刷屏。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提到在美国办厂:“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是中国的一半”“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中国的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在美国一公里还不到一块钱人民币,在中国过路费很高……”最刺痛中国企业家神经的还是税费,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曹德旺说,“我们比较了,全世界最高(税)在这里(中国)。”这些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差异的对比,引发社会热议。一时间,“曹德旺要跑路”“曹德旺说中国除了人便宜,啥都比美国贵”等网络渲染不停地蔓延,似乎中国制造瞬间遭遇了泥石流一样。

曹德旺很快出来澄清,在美国投资建厂是早就做的海外投资,“我什么时候跑了?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我是中国人,我事业的重心一定在中国。”至此,事情才告一段落。但是,由曹德旺所引起的中美两国企业营商环境的差异比较,却不应该随着这场“茶杯里的风波”的平息而轻易略过。曹德旺究竟要表达什么?为什么引起网民如此的狂欢?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究竟该拿什么来拯救中国制造?显然,曹德旺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切身感受,戳中了中国经济的痛点: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也是改革的刀刃所向,需要政府和社会深刻思考,务实解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华夏时报》、中青在线等)

在曹德旺的一系列回应中,有两句话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第一句是:“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第二句是:“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一派大好,大家才开心?我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批判我,说我对中国经济太悲观。”正是因为这两句话的存在,使得曹德旺投资美国的举动,超过了一般性的经济意义,而具有了社会和文化价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曹德旺用自己20年的考察,比较了中美两国现在的营商环境,完全站在一个实业家的立场,是在海里游泳的人,对海里状况有切身体会。那些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从条文到条文的官员,或者优雅地在书房里从概念到概念的学者,想要知道水温,就应该问问游泳的人。他的话,无论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还是官员,哪怕再刺耳,只要是真话实话,就应该倾听。

真话之所以刺耳,令人不悦,主要原因在于把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让沉浸在虚幻想象中的人感到痛苦。这对于习惯于沉浸在“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对手一天天烂下去”的人来说,无异于啪啪啪打脸。曹德旺的言论提醒我们从美国的经历中吸取教训。由于社会成本不断推高,50多年来,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1957年的27%,一直降到2009年的11%,国内制造业基本空心化,虚拟经济繁荣昌盛,结果却带来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从那时候起,美国开始花费近万亿美元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下大力气推动智能制造,从政策和科技两端发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整个轨迹来看,美国走了一个弯路,中国应该避免这样的弯路。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借赵良之口说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曹德旺的意义就在于,不习惯那些粉饰太平的语言,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站出来大声告诉这个社会以真相。在实体经济面临困难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人站出来,这才是曹德旺现象最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本文原载2016年12月22日《钱江晚报》,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说真话,讲问题;实事求是;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反思与信心;我与中国一起成長……

猜你喜欢

曹德旺痛点企业家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曹德旺 被低估的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