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共谋发展

2017-03-31李晓慧

纺织服装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园纺织园区

本刊记者_李晓慧 文/摄

关注

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共谋发展

本刊记者_李晓慧 文/摄

座谈会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走进产业园区调研。

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之探讨”主题,与会嘉宾展开讨论。

日前,一场汇聚了全国各地产业园区代表的重要会议——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座谈会在广州轻纺交易园举行,引起行业关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纺联副秘书长杨峻、李进才,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处处长万淑萍、调研员李晓燕,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执行会长刘岳屏、副会长周仑,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会长丁宁,以及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安徽省服装商会执行会长叶梁等领导嘉宾共聚一堂,热烈交流。

关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曹学军表示,通过对广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企业、园区的调研,可以深刻感受到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在提升科技、时尚属性方面成果显著,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当前,消费者需求发生巨大改变,过去几年,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构建和链动在带动产业进步方面是关键点,下一步,产业更要去关注和把握消费市场的变化,关注产业内外的互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推动产品产业向服务产业的转变,这一点要尤为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产业园转型升级非常重要。首先,纺织服装产业确实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从去年的总体数据来看,纺织产业效益增长的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大方向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把握新需求,都需要有更多具体措施,这一课题应重点探讨。

产业园区经济依然是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建设有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特色发展路径的产业园区非常重要。近年来,工信部陆续出台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指导意见,引导和强调产业园区的智慧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同时,随着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要探索更多的市场化途径和手段,丰富和提升公共服务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曹学军说道,在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和广州轻纺交易园等调研后,可以看到,在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培养新一代设计师,提升研发设计和服务能力方面,企业和专业市场等个体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关注制造的集聚园区,未来也要关注服务能力、设计能力、创意能力的集聚。

总体来说,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协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搭好信息化技术快车、发展智慧园区,这些都是未来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需要提升的方面。

分门别类做好产业园区服务

夏令敏指出,全国范围内产业园区的数量非常庞大,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纺织服装为主题或有关联的新建园区,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背景下,如何把产业园区的服务工作做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根据调研情况归类,目前产业园区有三个大类:工业类园区。在中西部地区,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工业类园区居多;创意设计园区。东部已经涌现出不少先进案例,经过多年发展,均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交易类园区。全国各地均有建设,发展水平各有不同。

各个园区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需要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多做调研工作,拓展服务内容。综合来看,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要按照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来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集约化水平,坚持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以及绿色发展的路径。

卜晓强则表示,产业园区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广州等中心城市,发展纺织服装创意园区为服装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相关配套服务,也成为培育设计师的摇篮和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

大咖云集探讨转型思路

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之探讨”主题,与会嘉宾展开讨论。广州轻纺交易园总经办总经理杨志雄介绍道,广州轻纺交易园以创意为主题,以时尚为核心理念,将设计师、买手、研发、交易等结合,同时,保留并始终突出面料特色,将面料趋势展等作为园区重点活动。

海安县环保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常安纺织科技园推进办公室主任徐伟表示,南通市海安县目前有两大特色,色织服装面料产业和茧丝绸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现代纺织产业发展要求打造纺织产业园区,目前,东部纺织产业在环保节能方面压力较大,园区积极承载长三角、苏南纺织产业的转移,与常熟联合打造了常熟海安纺织科技园。

中国服装协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檀安慈就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对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进行了解读,并对构建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的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一些优秀产业园区规划案例进行了分享。

青岛纺织控股集团董事长闫勇表示,我们在定位上牢牢锁定纺织服装,树立三个发展目标,打造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最具产业支撑力的ODM服务平台、行业标志性的工业旅游目的地。调整转型过程中,“纺织谷”作为新型载体应运而生,同步搭建“谷里”O2O运营机制,引入大师、新锐设计师在内的优质设计师资源;成立设计师“谷里”联盟,搭建交流平台。

沈永芳表示,深圳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历程虽然只有二十多年,但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品牌,深圳品牌和国际设计师的合作开始较早,走得比较超前。目前,整体有10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覆盖产学研销展,清华大学、纺织面料检验检测中心等陆续进驻。

叶梁表示,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中提出,要融入长三角,对接珠三角。安徽纺织服装产业比较零散,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仍需加强。下一步,要着力推动安徽地区的产业集群和集聚,打造纺织服装小镇,加快智能化园区建设。

李进才指出,近年来,行业运营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产业园区是企业集聚的平台,园区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园区内的企业。中纺联正着力抓好园区调研活动、做好服务,对园区定位、产业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化需求等做好服务工作,筹划成立中国纺织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研究新时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进一步搭建资源对接、交流传播、资本投资的平台。

猜你喜欢

产业园纺织园区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