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医学长学制专业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2017-03-31郭丽荣姜铁超孙连坤刘亚男李天舒李洪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制医学课程体系

郭丽荣,姜铁超,孙连坤,李 扬,张 勇,刘亚男,李天舒,李洪岩*

(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系,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完善医学长学制专业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郭丽荣1,姜铁超2,孙连坤1,李 扬1,张 勇1,刘亚男1,李天舒1,李洪岩1*

(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系,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更趋向于综合化和社会化,社会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这就促使医学教育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创新精神和科研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长学制专业学生中就显得更为重要。长学制医学教育强调“通识通科的医学基础,贯穿全程的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要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强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能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更新。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技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具有良好科研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医学试验班招收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学制为八年,毕业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对于医学试验班长学制学生培养遵循着“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总体原则,对于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和临床学习阶段不断进行改革,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对于长学制医学生将近十年的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现已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体系。对于基础医学课程的理论学习,采取了模块教学,有机整合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器官系统进行模块教学,在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案例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能力;凭借PBL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病例的能力。而对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有机的将实践和理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作用呢?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方法,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对于医学长学制的实践教学也在不断摸索进行改革,于2011年开始在机能实验学中开设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医学基础课的相关知识,根据他们感兴趣的疾病或现象,自主设计实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寻找科研立项的能力。自主设计实验在实施五年来,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但是同学在整个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合的学科范围相对受限。因此,针对在自主设计实验中的不足,我们选取了2013级和2014级两个学年八年制学生,将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完善,拟建立更加完善的实验整合课程体系,力图使长学制医学生通过理论课器官系统模块的整合学习,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之更好地配合理论课教学;更加充分发挥实验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建立与完善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措施

在医学长学制专业学生中,开设以基础医学各学科(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实验整合课程,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平台”的仪器和设备为支持,由基础医学院各学系教师为指导教师;实验整合课程包括引导课、文献检索方法、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开题报告、实验项目具体实施、总结并统计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并做结题报告几部分组成。

2 建立与完善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案

2.1 教师引导

由于实验整合课程是涉及到医学基础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在教师配备上要求代课教师具备多个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且整合实验开课之前,参与教学的相关学科教师集体备课,确定整合实验的实验流程。

邀请一名资深教师在实验整合课程开课前给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如何开拓自己的科研思维,如何发现医学科学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查阅资料寻找到科研切入点,如何获取相关的文献并总结文献中的已经解决的问题,如何设计自己的实验,使学生详细了解实验整合课程总体设计和安排。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实验整合课程。

2.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整合学科知识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协作完成课题的设计、实施、结题。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的能力。各小组同学初步将自己的选题意向确定好,初步形成一个实验方案,同自己小组的指导教师沟通,请指导老师帮助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指导教师需要起到引导学生和辅助学生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交互学习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方法方面要结合所学过的医学基础课程,要学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证明同一个问题,要逐步深入理解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鼓励学生多多查阅文献,介绍如何利用不同的数据库如CNKI和Pubmed,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从文献中汇总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获取先进的实验方法,同时也要学会从文献中寻找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的科学性。

2.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

在各小组准备完所选实验项目,经过组内同学协作制定实验方案后,每小组指定一名同学以幻灯片形式对该小组研究项目进行开题报告的阐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案、预期结果;整个开题报告需要各小组同学、指导教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平台的老师共同参与。当小组同学汇报开题报告结束后,全体师生根据其汇报内容进行讨论,包括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此过程中要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平台目前所具备的实验条件来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引导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大体形态上,从分子水平及生化指标上去验证所设计的实验及假说,初步体会科研的整个流程,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

2.4 实验项目具体实施

开题报告后各小组同学根据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整改,并统计小组实验所需的实验动物、实验试剂种类和剂量、实验器材上报给基础医学院,由负责老师进行购买和配备;各小组同学完善并准备好详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项目具体实施,因该过程涉及到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各学系教师的大力配合;此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地收集实验数据,仔细观察实验各项指标,收集动物标本,严谨按照相关试剂盒说明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5 整理并统计实验数据,撰写实验论文并进行结题汇报

具体操作实验后,各小组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论文,进行结果汇报。结果汇报采取幻灯片形式进行,各小组同学要向全部参与的同学和老师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总结。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过程需要同学将所学过的理论课知识有机整合,才能恰到好处的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寻找出下一个实验目标,继续进行研究。所以,整个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确立,其实就是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循环的过程,同学在实验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随后去查阅相关文献,丰富理论知识来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此循环,学生就会对科研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也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学习。

在实验整合课程体系完善摸索的两年内,我们对所选取的2013级和2014级医学长学制专业学生在实验整合课程结束后向参与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感受。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项目的各项赞成比例均超过80%,实验整合课程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培养了他们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反馈统计结果见表1。

人才培养是高校神圣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都有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热点[5,6],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借鉴国内同行和我们以前对于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经验的同时,在近两年来我们逐步进行实验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如今已经在两个学年的医学长学制学生中实施了实验整合课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医学长学制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

表1 实验整合课程评价问卷结果 (n=81人)

[1]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5):373.

[2]罗庚求,文继舫,周建华,等.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49.

[3]何 旭,石英爱,翟颖仙,等.长学制学生病理学科研训练培养体系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40.

[4]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9.

[5]吕威力,刑雪松,曾 亮.指导医学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4 )1873.

[6]刘洪艳,徐仰仓.海洋生物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4):41.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YB168);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2014B014)

1007-4287(2017)03-0563-03

郭丽荣,40岁,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 血压中枢调节与高血压。

2016-08-2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学制医学课程体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