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2017-03-31黄崇岭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巴伐利亚州质量保障基础教育

黄崇岭

摘 要:教育质量保障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之一,它不仅能够反应学校的内部机制、教学供给、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而且可以对教育系统进行监控。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质量走在德国前列,文章以该州为例,对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进行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联邦层面的学校成绩考查、各州教育状况对比调研、年级测评、外部评估。

关键词:德国;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质量保障

如今,学校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成果、师资配备、日常事务等方面加强管理之外,还需承担起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责任, 因为教育质量保障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的内部机制、教学供给、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而且能够对整个教育系统起到监控作用。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质量走在德国前列,下文以该州为例,对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巴伐利亚州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保其教育质量在全联邦领先:联邦层面的学校成绩考查,旨在呈现各州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对比状况;各州教育状况对比调研,主要呈现单个学生以及整个年级的学习发展状况和学习成绩;年级测评,提供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诊断信息;外部评估,向学校提供有关学校质量和课程质量方面的信息。

一、学校成绩考查

学校成绩考查依托“教育标准”而实现。教育标准,即针对专业能力要求而设定的成绩目标,是学生在结束一定学习阶段后应当达到的目标。2003年和2004年,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通过了面向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I(类似于中国的初中)的教育标准。自2014-2015学年起,面向普通高校入学资格的教育标准正式在各联邦州的文理中学高级阶段得以应用。“教育标准”中的“常规标准”指学生应达到的平均水平,“最低标准”指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水平。

2009年,为审核教育标准的达标情况,第一次在各联邦州开展了针对中学阶段I的考查,其中,主要的调研科目是德语和第一外语(英语或法语)。2011年,进行了针对小学阶段教育情况的首次考查。2012年,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IQB)开始测试学生在中学阶段I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情况,其结果以平均分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按照学校和能力等级进行分类,收录在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的各联邦州教育状况对比报告中。下面将分别介绍巴伐利亚州小学阶段教育标准的达标情况和该州中学阶段I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标准的达标情况。

(一)小学阶段教育标准达标情况

2011年,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对德国各联邦州小学四年级毕业生的德语和数学两门科目开展调研。德语科目的测试内容是阅读和听力,数学科目的测试内容不仅包括基本数学能力,而且涉及数字和运算、平面与立体几何、模块与结构、单位与测量、概率等方面。

在德语学科的听力和阅读两个方面,巴伐利亚州小学生在各联邦州的角逐中均斩获第一名,并且两项成绩远高于德国平均水平。在听力方面,巴伐利亚州甚至是唯一一个成绩远超德国平均水平的联邦州,与测试成绩最差的联邦州之间的差距达3/4学年。从德语科目的能力等级分布来看,在阅读和听力两个方面,巴伐利亚州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10%、听力6%)被评定为能力等级I,即未达到最低标准。同时,巴伐利亚州是获得能力等级I的学生比例最低的联邦州之一。绝大部分的学生能达到KMK制定的常规标准(即能力等级III及以上)。在巴伐利亚州,达到能力等级V(即最高能力等级)的学生比例为全德最高。

同样,巴伐利亚州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其数学能力在全德范围内位居第一,并且远高于德国平均水平。巴伐利亚州学生的数学优势和均值最低的联邦州相差1学年。从数学科目的能力等级分布来看,在巴伐利亚州,8%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阶段的最低标准,和德语一样,这一比例与其他联邦州相比相对较低。此外,该州77%的学生达到了常规标准(即能力等级III及以上),超过20%的学生经过四年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够达到能力等级V,即最佳标准。

(二)中学阶段I教育标准达标情况

2012年,各联邦州教育状况对比报告面向德国16个联邦州的九年级学生就数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科开展比较研究。

在面向中学阶段Ⅰ所有学生的测试中,巴伐利亚州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德国平均水平(第四名)。在自然科学方面,对“专业知识”和“知识获取”两个方面进行了各联邦州比较:在生物学科的以上两个方面以及物理学科的“知识获取”方面,巴伐利亚州学生处于德国平均水平;在化学学科的以上两个方面及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巴伐利亚州超出了德国平均水平。

除了面向所有学生的能力比较之外,专门针对文理中学阶段I的测试受到特别关注,这不仅因为文理中学是唯一一种在全德16个联邦州内都存在的办学形式,而且因为文理中学的毕业生直接面向大学,学业成绩对这类学生尤其重要,所以选取该类型进行调研对各联邦州具有比较意义。与其他联邦州相比,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学生在数学基本能力等级的比较中具备最高能力水平,包括在另外五項重要数学内容的分项测试中,该州学生的水平也超过了德国平均水平,尤其在数字、测量与数据、概率方面均获得第一。该州只有1%的文理中学学生没有达到最低标准,超过90%的学生至少达到常规标准,达到最高标准的接近20%。在自然科学方面,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学生在所有六个方面均超过德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化学学科的“知识获取”方面和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知识获取”两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大约1/4的学生达到最佳等级(即能力等级V)。

二、各州教育状况对比调研

各州教育状况对比调研(以下简称“VERA调研”)是德国KMK针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监督而提出的总体战略之一。VERA调研给学校和教师提供学生能力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因此,该调研有助于课程教学以及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VERA调研与上文的各州学校成绩考查不具可比性:一方面,两项调研考查对象就读年级不同;另一方面,前者的统计面向全体学生,后者是抽样调查。

每年春天,VERA调研在所有国立和地方公立中小学以及一些国家承认的私立中小学开展,测试对象为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因此又称“VERA-3调研”和“VERA-8调研”)。私立学校可自由选择是否参与,但其结果不被计入本联邦州的平均分数。VERA调研的考题由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统一拟定,考试由各校教师安排进行并评分。

在巴伐利亚州,所有公立学校都会参加VERA-3调研数学与德语学科的测评。所有公立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中等学校和经济类中学都须参加VERA-8调研德语、数学或英语学科中的一门测评。每年的测试科目由巴伐利亚州文化教研部决定,比如,2013-2014学年的测试科目为德语。下文将进一步介绍针对小学阶段的VERA-3调研和针对中学阶段I 的VERA-8调研及其结果。

(一)VERA-3调研及其结果

总体来说,无论是德语还是数学,大部分的巴伐利亚州学生在第三学年结束时都能达到常规标准。另外,通过观察这两门学科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只达到能力等级I,该成绩低于最低标准。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测试结果,因此需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证教育公平。《巴伐利亞州发展规划》提及的区域结构系统主要涉及两点:一方面,区分“密集型区域”与“稀疏型区域”,密集型区域是指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均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区分“市中心”和“市郊”的概念。通过对以上各区域的分类比较可以发现,区域结构的不同对学生在VERA-3调研测试中的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这也充分说明,巴伐利亚实现了教育公平。

(二)VERA-8调研及其结果

2013-2014学年,VERA-8测试的学科为德语阅读与德语语言使用。按照规定,这两门学科是不同类型学校都必须参加的测试科目,下文将对该测试结果就不同类型学校进行比较。而对于数学和英语学科,学校可自选是否参加测试。鉴于自选科目的测试结果代表性不强,故以下不做具体分析。

在德语阅读方面,巴伐利亚州中等学校超常班的学生平均得分为511分,经济类中学学生的平均得分为509分,实科中学学生的平均得分为538分。正如预期,文理中学学生以平均分630分位列第一,而中等学校常规班的学生以平均分434分排名最末。在德语语言使用方面,中等学校常规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56分,中等学校超常班的学生平均得分为429分,经济类中学学生的平均得分为454分,实科中学学生的平均得分为498分,文理中学学生的平均得分高达628分,各类学校的学生在德语语言使用方面的成绩差距远大于德语阅读方面的差距。

因为德国学生在五年级时便开始分流,小学生依照成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所以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八年级时成绩差异很大,这一点不足为奇。

三、年级测评

作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年级测评旨在考查中等学校学生(在数学和德语方面)、实科中学学生(在数学、德语和英语方面)以及文理中学学生(在数学、德语、英语和拉丁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所有公立学校以及获得国家承认的私立学校都必须参加年级测评。在巴伐利亚州,中等学校的测试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实科中学的测试对象为六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由于参加了VERA-8调研,不要求参与测评。另外,文理中学的部分学科已经是VERA-8调研的必考科目,也可在年级测评中免考。

年级测评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测试内容主要是过去几年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因此,该测评有助于每位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长处和弱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拾遗补缺。年级测评的试题由巴伐利亚州学校质量与教育研究所(ISB)的考试委员会拟定。与VERA调研不同的是,年级测评专门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计划单独进行考查,以确保该测评结果在同类学校中的可比性。对于那些在年级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排名前10%的小学和中等学校、排名前25%的实科中学及文理中学),巴伐利亚州文化教研部将在网上对其进行公示。

四、外部评估

为了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巴伐利亚州所有公立学校每五年必须接受一次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有利于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从而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学校工作的有效性。

(一)外部评估现状

经过2003-2005年的试点之后,外部评估于2005-2006学年正式引入巴伐利亚州并在之后全面展开。目前,每年约有850所中小学参与这项外部评估。在4375所由巴伐利亚州文化教研部管辖的公立中小学中,截至2013-2014学年,已有4142所学校参加过至少一次外部评估,占比达95%。另外,有59所乡镇学校和63所私立学校参与过外部评估;已经参加过两次评估的学校共1967所,比例达45%。

(二)外部评估过程

外部评估由3名校内和1名校外评估人员组成的4人独立专家小组根据透明、公正的原则和统一的标准对一所学校进行评估。该专家小组分析学校的相关数据和文件,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内容进行分析评定,观摩课堂教学并与校方管理人员面谈。在一系列考评之后,专家评审小组将出具一份关于该学校优劣势状况的评估报告。

(三)外部评估与学校未来发展

伴随着最终出具的评估报告,外部评估过程才算结束。之后,学校和学校监管部门需要针对这份外部评估报告共同协商学校未来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学校的中短期目标将被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并进行定期更新与补充。在相应措施执行之后,学校需要成立自己的内部评估小组,以审核所执行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并且达到之前预期的目标。内部评估的结果将是学校对自身目标、规划和执行力的重新审核。

五、结语

依托上述四种手段,德国巴伐利亚州实现了基础教育质量的保障,这四项措施既有联邦层面的测试,也有州内部的考查;既有面向所有学生的测试,也有抽样调查;既有定量的对比研究,也有定性调研;既有考查不同区域学校的测试,也有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测试;既有针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也有针对基础知识的测试;既有针对个人成绩的测试,也有针对学校整体教学状况的测试。通过这四种手段,学生、学校、州教研部都知晓了各自在同类群体中的位置,从而制定进一步的改进计划。文章所介绍的巴伐利亚学生在测试中的优异表现从侧面证明了该州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注释:

文章部分资料来自德国慕尼黑学校质量和教育研究所发布的《巴伐利亚州教育报告》。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李广平

猜你喜欢

巴伐利亚州质量保障基础教育
“高跷楼”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