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培养知华友华卓越国际医学人才

2017-03-31王耀刚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留学生学校教育

王耀刚

天津医科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天津医科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5年正式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成立于1997年,成立之初就确立以“全英文授课,培养具有国际化疾病防治能力的临床医师”为教育目标,是我国最早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英文授课的大学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始终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19年来,学院坚持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在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提高留学生授课师资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深化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内涵建设,优化留学生结构层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生源质量,创新管理机制和加强留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学院现有留学生1470人,其中全日制学历生1251人,占学校全日制学生总数的12.7%;研究生102人,占学历留学生总数的8.2%,国籍遍布64个国家,共累计培养1478名全日制学历毕业生。

天津医科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研究型、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以医学科学为核心,医、理、工、人文科学相互支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知华、友华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2009年),建立和创新发展;第二阶段(2010年-2015年),在创新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及优化专业结构和层次;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创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

全英文教学体系

(一)制定完整的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6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课题。按照《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为基础,参照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教育的要求,制定了完整的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校积极将PBL、CBL、讨论式、情景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纳入课堂教学,采用以案例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CBL、“三明治”教学和床旁教学等,注重跨学科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记忆型、解释型、操作型考核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病例分析等综合能力考核。2010年,学校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教学理念,购进先进的医疗教学设施和诊疗设备,创立贯穿本科医学教育始终(从入学至临床实习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留学生专用模拟医院,填补了国内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临床实践领域的空白。学校先后制作并完善16门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的中英双语教学网站,录制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5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的全程教学视频,并全部上网免费对学校留学生开放,以丰富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教学资源。

(三)编写和出版系统化英文教材

学校依据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国外教学大纲和英文原版教材,编写完成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英文教科书。在此基础上,各学科还根据医学知识的更新不断修订教材,目前,编写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材有69部。出版《临床技能操作》(Clinical Skills and Operations)DVD,配有英文解说和操作演示,为留学生学习内科诊断、外科操作、妇科检查、小儿查体等临床技能提供生动的立体化教材,以上教材被国内30余所兄弟院校借鉴和使用。2013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学校签订协议,出版发行全套留学生全英文教材,截至2016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8个专业的教材。

(四)注重留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加强实习管理,出台实习管理规定,严格考勤制度、每周小讲座及英文查房制度、出科考试制度、病例书写规定,进行英文病例书写大赛等。临床医院组织留学生自主举办临床病例讨论会、研讨会,聘请专家指导、讲评,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五)与国际接轨深化留学生教学改革

设立“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改革专项课题”。率先在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中实行系统化授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将医科留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能力强和汉语应用能力强”的两强特色,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基本熟练掌握临床各科的专业诊疗技能和仪器使用规范。通过HSK4级汉语考试和医学汉语考试使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较熟练地使用汉语交流和实践。

从2012年开始天津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实施留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机制,出台《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实施办法》,每年资助十余项课题,鼓励中外学生及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活动。在名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留学生发明创新积极性,使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在教育部国际司和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的指导下,2013年8月我校发起并成立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为深化医科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教学、教材和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作出积极的贡献。现有会员单位66个,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包括:重新制定“來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教学)质量控制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编写留学生入学考试题库;配合来华处承担医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

二、创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

全英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领导机制保障

天津医科大学始终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发展战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规划与实施,亲自指导、规划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实施。199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2008年改称国际医学院),1998年时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院士兼任国际医学院院长,吴咸中院士兼任学院名誉院长,国际交流处郭凤林处长兼任学院常务副院长。

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留学中国计划》等相关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天津医科大学“十二五”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十三五”来华留学生教育规划(2016-2020年)》,学校每年都制定切实可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年度发展计划,并不断完善各项教学及管理制度,使学校在师资队伍、生源质量、质量督导、精品课程、基础设施、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具有保障。

(二)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国外教师培训基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英国邓迪大学),先后选派162名教师到国外名校研修培训。 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分四批共160多名教师参加了北外培训。近5年来,国外、国内、校内三级培训教师560余人次,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2007年,学校在国内率先实施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任职资格、选拔程序》,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实施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认证工作经过教师自愿申报、各科室和院系逐级审查、国际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英语面试、校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投票表决,通过认证者被授予天津医科大学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证书。目前,已有301名教师获得学校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生师比为3.8:1。其中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124人,副高职称以上合计占留学生英文授课教师总人数的71%。

(三)生源质量保障

学校紧紧遵循教育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采取“立足周边,延伸欧美,巩固非洲,兼顾拉美”的招生策略,以东南亚国家为生源轴心,向非洲、欧美国家拓展和辐射。自2015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本科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根据成绩择优录取;研究生招生新增寄送学习或工作能力的自我介绍视频资料的要求,并进行面试。这些举措将入学质量控制又向前推进一步。针对留学生招生工作,以留学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制作招生宣传网页,开发留学生网上报名信息系统,提供在线招生和管理的一体化服务。

(四)质量督导保障

学校建立校、院、督导专家、辅导员四级教学督导,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和“留学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作为专设的留学生教学督导机构。“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由来自美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四个国家的7名欧美知名医学教育专家组成,他们定期来校指导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由校内12名资深教授和专家组成,全程督导留学生教学工作。

(五)精品课程保障

学校率先将精品课程机制引入留学生课程建设,制定留学生精品课程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申报和评审实行动态管理,共评选出“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英语授课精品课程” 17门。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获得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5门、天津市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6门。

(六)基础设施保障

为支持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给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06年学校利用国家“211”工程基建资金1.1亿元,建成一座集办公、教学、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留学生综合楼。2008年,留学生综合楼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分为地上15层和地下1层。楼内分布有留学生宿舍503间、教室4间、会议室2间、报告厅1间、教师办公室4间、餐厅3间。

(七)政策资金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长期规划与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留学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2001年至2015年,通过学校争取到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天津市政府及学校各项建设与设备投资,总计1.24亿元。

三、创建四位一体的

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一)“课堂教学、情境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

学校在充分尊重留学生来源国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将“知行和一,德高医粹”育人理念纳入留学生教育,以国家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载体,创建“四位一体”模式,对留学生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开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自修课,并纳入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范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受益面。组织留学生参观“生命意义展室”,以朱宪彝老校长捐献的器官和遗体捐献者的遗嘱感染留学生;以希波克拉底誓言激励留学生,使留学生“理解生命意义,感悟崇高精神”。通过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医学生誓言”宣誓、邀请医学专家讲解“医学前沿发展与医学生素质”等活动,引导留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定期召开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工作会议,了解师生对文化素质建设的认识和需求,系统总结学校开展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的经验,确立留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化、项目化、精品化、品牌化”工作思路。进一步建立加强留学生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留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健康发展。

(二)成立天津市首個留学生志愿者协会

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天津市首个全部由外籍学生组成的国际医学院志愿者协会。96位来自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成为首批成员。校领导为国际医学院志愿者分队授旗,志愿者集体宣誓志愿为社会作奉献。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到社区义诊、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积极帮助生病学生及时就医,为突发事件做应急处理等;为汶川地震、尼泊尔大地震举行祈福募捐活动,组织悼念玉树地震死难者活动。多年来,学校来华留学生还多次参加献血和捐献骨髓干细胞等公益活动。

四、创建贯穿教学始终的

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一)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教学模拟医院

2009年,学校投资1700万元,在国内首创留学生专用的模拟医院,创立贯穿本科医学教育始终(自入学至临床实习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基本熟练掌握各专业诊疗技能和仪器的使用,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学校又投资300余万元提升模拟教学设施和软件。

(二)创建贯穿教学始终的“以临床能力为目标的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医院的总面积为1780平方米,包括门诊室、病房、ICU、手术室、妇产科检查室、产房、儿科抢救室、基本技能训练室、自主学习室等设施。全方位模拟医院内医疗行为,完成从基础到综合训练的课程。模拟医学教学建立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以临床能力为目标的模拟教学”(Clinical Competency Aimed Simulation Curricula,CCASC),建立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模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有助于我国来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能力,培養有能力、会看病的合格毕业生。

五、创建以留学生为中心的

多维度管理与优质化服务

(一)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

总结过去17年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经验,历时半年时间整理并完成了学院2014年版《国际留学生综合手册》《留学生生活指南》《留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和《留学生管理人员手册》,旨在为每位留学生提供温馨的生活提示,使他们尽快适应在新国家和城市里的生活。明确学校的校风校纪,使留学生知法、懂法,保障他们在守法的同时充分维护自身权益。

(二)实施留学生精准化管理

学校设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对学历留学生以班为单位直接进行管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留学生与七年制学生结成“一对一”互助。每周对校内住宿留学生进行巡查,每月对校外住宿留学生进行家访。除公派奖学金,还设立多种校级留学生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来学校求学。为全体留学生购买医疗保险,是全国高校开展全员保险最早的高校之一。

六、创建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学校打造具有留学生管理特色的全英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了独立的教育网一级域名(www.imstmu.edu.cn)。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打造出一整套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平台,主要包括留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留学生网上报名信息系统、模拟医院教学管理系统、电子资源及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软件的应用,集对外宣传、招生、教务管理、综合管理、自主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

七、为全国培养来华留学

英语教学管理师资队伍

2010年,教育部在学校建立首个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成功举办10期培训班,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高校的417名教师先后参加培训。天津医科大学调动了全校英语授课师资力量,同时聘请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形成强大的培训师资队伍,为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在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形式更加新颖,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教师们提高了英语授课的水平和信心,对加强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训工作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各高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中心还先后为宁夏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华大学、赣南医学院等院校独立办班,培训全英文授课教师182人,为培养和提高全国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队伍素质。

八、重要成果

2009年,学校《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国际医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荣获“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

九、展望未来

学校瞄准国际医学教育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创规模、质量、结构和管理四个“一流”,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聚集一流师资队伍,打造一流品牌课程,培养德才兼备国际化人才,努力把学校留学生教育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学品牌教育。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潘雅

猜你喜欢

留学生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