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四川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2017-03-31晏世经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四川大学院系奖学金

晏世经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地域和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机制,努力打造“留学川大”品牌,在来华留学管理、服务和质量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至2016年,我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2%。截至2016年9月,今年我校来华留学生人数达3150人,学历生人数达1300人,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川大在校生人数6.5万人)。今年招收的硕、博等高层次留学生人数达400多人,比2015年翻了一番(见表1)。我校留学生教育已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变为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二、打造“留学川大”品牌,

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

(一)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四川大学“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四川大学地处西南腹地,不沿海,不靠边,国际影响力不及沿海沿边和发达地区的高校。如何打破这一束缚来华留学发展的瓶颈,办出具有川大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处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源头——成都市,四川大学紧扣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向西向南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大力提升我校国际影响力。2016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了总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为此,学校专门出台了《四川大学“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实施方案》,保证奖学金资金到位,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我校学习、研究,以不断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

该奖学金项目的设立很快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驻华使领馆和高校的积极响应,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申请到我校学习。经过严格筛查,今年我校共为243名优秀学生提供该奖学金,其中,本科生66名,硕士生101名,博士生24名,高级进修生52名。

近期,学校已开设了两期尼泊尔高级政务研修班,第一期培训了时任执政党尼共(联合马列)中央委员会书记贾瓦利等15名高级领导,第二期培训了尼共(毛主义)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马嘉等15名高级领导。同时,学校还与尼泊尔开展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了20名尼泊尔未来高级别外交人才。今年3月,时任尼泊尔总理奥利来川大访问时,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二)以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加快来华留学发展的步伐

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落实中美元首提出的10万强计划, 2013年我校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建立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吸引优秀的美国学生来我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并由市政府向每人提供1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该项目运行四年来共吸引了近200名优秀的美国学生来我校学习。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4年起,成都市政府设立了“友城奖”,共吸引了200多名各层次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提供了总计达308万元的奖学金。

今年9月29日,在四川大学庆祝120周年华诞之际,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共同签署了《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并鼓励全球优秀青年到川大求学、创业,构建全球优秀学生充分汇聚的校园。

(三)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吸引力、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基于留学生自身需求的选课系统,提高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的积极性,是打造“留学川大”品牌的重要举措。

从2012年起,學校每年投入1500万元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国际课程周”(University Immersion Program,UIP)项目为核心的国际高质量课程体系。UIP项目在每年暑假邀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来我校开展为期两周的学分课程教学和学习。五年来,已邀请了来自42个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517位高端外籍专家开设全英文课程657门,并邀请了1500多名外国优秀学子来校参加“国际课程周”活动,使川大每位学子不论出身、不论贫富都能在校园里直接聆听世界知名学者授课,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国际交往知识、能力和胆识,培育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五年来受益于全英语国际课程的学生累计达到5.4万人次,国际交流营的学生累计达到1.6万人次。该项目已经成为我校实施高端国际化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见表2)。

依托优势学科,我校先后打造了临床医学(MBBS)、口腔医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能源与环境、中国经济、信息安全、国际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商业分析、医学信息工程和中国学等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吸引了大量优质的生源,特别是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校充分利用学院知名教授和引进的高端外籍教师在国外的知名度和资源,重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全面加强全球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和培训,打造“留学川大”品牌。

(四)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创新留学生招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2015年1月,我校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鼓励学院自主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意见》,改革留学生管理体制:一是把留学生办公室的部分功能和职责下沉到院系,建立以院系和学科为主体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体系,完善招生激励机制,发挥各部门、院系和导师对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引导院系自主招生、自主培养、自主管理来华留学生,并将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纳入各学院年度考核中,学校对学院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二是转变留学生办公室职能,强化服务、监督和外事工作政策的指导职能,协助院系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三、正视不足,积极应对,努力改进,

使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第一,我校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我校部分院系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授课体系,形成了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的良性循环,但就全校而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开设大量全英文授课专业需要建立一支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符合我校实际的优质师资队伍。但队伍建设,尤其是能以全英文授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滞后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吸引更多优秀来华留学生,提升来华留学生水平,需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壁垒,把留学生培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实现中外学生趋同化教育和管理。

第三,来华留学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我校留学生公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盘活社会资源,如低年级学生在留学生公寓居住,高年级学生搬离公寓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实现住宿管理社会化。

四川大学将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来华留学管理体制,创新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谱写四川大学来华留学工作的新篇章!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潘雅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院系奖学金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许钰灵作品
民族图鉴入馆藏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简析语言习得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无臂考生高考考出603分被四川大学录取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