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的探索

2017-03-30张培方孙素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受教育者学分

张培方,孙素清

(1.集宁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集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学分银行”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的探索

张培方,孙素清

(1.集宁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集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学分银行”制度在欧美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管理中已获得诸多良好的经验.本文意在结合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特点,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学分银行”制度内涵与特点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整理,然后,从其中提取核心理念,将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而服务.研究认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学分银行”的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促进与管理,主要以激励为其教育的主要思路,注意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能力,深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学分银行”;制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应用思路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类行业接受再教育的人数的不断攀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发凸显.近年来,国务院积极倡导与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论层面与实践教学均获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建设过程中,其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答,如何合理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充分调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以及教育信息的技术化自我应用等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欧洲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从管理效果上来看,这一管理是极为有效的,符合应用型人才时间零散化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这一制度给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尝试着对“学分银行”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概述,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以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工作思路,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发展.

1 “学分银行”制度融合于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的学理依据

在进行“学分银行”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的应用之前,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学分银行”的内涵与基本思路.从概念上来讲,“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通过类似于“银行运营”的方式,来实现其管理的制度.在教育领域中采用的“学分银行”制度,与银行的运营制度不同的是,其流通的并非是货币或者资金,而是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其逻辑起点是,学分作为学生存储和兑换能力换取学历的一种资本.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如何能有效地促进个性化学习,教育界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管理受教育者的学习,使受教育者充分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分银行”制度介入,则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空间与规则限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效选择所学内容,依据学分来实现兑换,使得所学内容更加个性化,为个性化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面对所要接受的群体更加注重实践化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学习更侧重于社会实践,在校学校时间必然会出现零散化,“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则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集中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最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教育资源也在不断改进,需要有新的管理制度对教育信息技术化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学分银行”制度在此前提基础上,将自身管理制度的优势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发展和建设,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2 “学分银行”制度在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呈现出的核心特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育者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其进行品德和人格的培养.但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教育成果的实现往往不取决于教育者本身,而是取决于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的关键点的把握,受教育者自身获取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将教育的内容有效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2.1“学分银行”制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活教育群体的活力

目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在大多数高校以班级配课的方式来进行.由于班级是固定的,受教育者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均是院校的教学安排,这样,可以使得教学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下有序安排.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统一安排的体制,必然使得施教的群体缺乏竞争的紧迫感,而失去自我学习的强烈要求.为了改革教学群体惰性,当下,有各种惩罚与奖励机制,但各种机制总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从有效管理的视角出发,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应该说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导入.当然,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学分银行”制度也是对教育者的一种激励,在受教育者进行自主选课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标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教育者在学分机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与教育素质,来适应教育机制的变化.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教学群体活力性增加,则也有利于激励学校自身的发展.

2.2“学分银行”制度的应用可以改善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受教育者则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核心主体.从受教育者的身上入手,“学分银行”制度正是以受教育者行为为中心而展开的.“学分银行”制度在学校的运行,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激励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在学校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受教育者可以适时的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等,自主的对课程进行选择,合理的安排自身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自主程度.发挥受教育者自主性方面,具体表现形式在使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自主的进行课程、教育形式的选择,只要在能力培养要求范围之内,都是可以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兑换与参与,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者对教师进行选择的权利,实现自主化的发展.“学分银行”,这种灵活性的管理策略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其自主性.

3 “学分银行”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的思路探索

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体系建构中的种种问题,“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学分的兑换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之间的联系性,使教育资料也得以更加合理化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于院校本身来说,其实践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3.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要以激励主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三者应该是主体,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以“学分银行”制度对三方进行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在实践教学构建与探索的过程中,保证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应该是其基本前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学分储备与兑换”的特点,放开固化选择的思维,拓展选择空间,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激励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所设置的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要注意规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做到不为了教育而教育,可以让学生以“学分兑换”的方式进行课程选择,使受教育者在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有质量、有目的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学习者选择“学分”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参考指标,被选学分多的教学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教育者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基于受教育者课程选择以及教育教育者的前提下,教育者要不断激励自己,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的吸引受教育者,深入地参与到其所教授的课程当中.最后,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中,院校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以激励的管理策略和方式,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分银行”制度体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中.学校还可以用调研的形式,借鉴其他成人学校与“学分银行”制度的优秀成果,总结并运用到自身成人学校的建设中,激励并提高自身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实施.

3.2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学分银行”制度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结合的过程中,其主要应用应该做到要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特色,根据不同学科,建立不同的学分机制,使受教育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工作中,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良好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从“学分银行”视角出发,兼顾到受教育者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方面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根据受教育者的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性,开设不同的课程项目,分配不同的学分兑换机制,灵活处理学分之间的等价性,其目标兼具知识性与能力两方面,同时,调动受教育者参与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来.另外,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当前社会比较热门的课程项目,职业拓展,工作心理建设等,增加选修“学分”,从而,来调动受教育者参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根据“学分银行”制度的特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建立学分制建设,并加以鼓励性的政策,使受教育者在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引导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学分累积.可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与“学分银行”制度的机制结合的前提下,设置一定的学分可以兑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专项教育证书或奖项等等,使受教育者在完成学分机制的前提下,同时,还可以获得该项证书或奖项.

4 结语

在“匠人”精神回归的教育话语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向着更为专业化院校的转型,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的重要话题.借鉴与参考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经验,对于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来说,应该说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学分银行”制度在欧美国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在国内仍处于探索的重要阶段,从总体上来说,“学分银行”制度在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趋势是向好的,可以进一步在地方性、区域性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加以尝试.

〔1〕王立科.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30-34.

〔2〕赵宇红.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区域性继续教育领域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4-39.

〔3〕黄欣,吴遵民,蒋侯玲.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3):44-48.

〔4〕胡如祥,闫智勇.学分银行制度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6):7-9.

G642

A

1673-260X(2017)09-0140-02

2017-06-19

集宁师院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JGKT2016011)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受教育者学分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分美食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