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7-03-30吴晓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川芎嗪姜黄内皮

吴晓东,谢 伟

(1.包头医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与神经科学研究所;2.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低氧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包头,01404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医学与心理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晓东1,2,3,谢 伟1,2,3

(1.包头医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与神经科学研究所;2.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低氧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包头,01404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目的:探析我国目前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常见疗疾的研究进展情况,找出解决目前亟待治疗的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的剖析了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疾病时发挥的作用机制.结果:了解了中药活性成分对相关疾病治疗机制以及药物活性成分治疗疾病的作用效果和最新进展.结论:国内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的中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活性成分;有效成分;通道机制;中药治疗

在世界医学领域,中药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华夏民族经历上千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来本民族特色的中药治疗体系,并且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现如今中药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调节人体机能以及治疗疾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近些年来对于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认识愈加深刻,本文归纳与分析了国内近些年中药活性成关于分治疗常见疗疾的研究情况,为中药物活性成分药品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已便达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

1 知母对炎症的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很多炎症细胞对某些中药的活性成分有较强的敏感性,例如甾体皂苷的知母[1],它的化学分子式与甾体激素极为相似,所以知母可以合成糖皮质激素,并且作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物质,在静止时相过程具有中促进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以及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功作用、避免炎症细胞的介质释放作用、产生补C抗体延缓作用、稳定酶体膜作用,例如PGS(前列腺素)和BLTs(白三烯)等抗炎症介质.含有组缓激肽、多胺的知母细胞生成素与炎症作用细胞产生反应,这样既减少了炎症物质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作用,又防止了补体的相关炎症反应.我们通常把参与炎症反应的白细胞三烯系列和前列腺素系列介质称为炎症分子[2].知母还具有对炎症细胞局部组织的改善作用以及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较好加强和改善炎症相关疾病的敏感性,从而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2 贝母对血管舒张作用

贝母中的生物碱活性物质[3],具有阻碍(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ACE结合作用以及促进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NO)对血管的舒张作用.与此同时NO因子中的camp(环磷酸鸟苷)被贝母中的GCE(鸟苷酸环化酶)激活,调节内皮细胞中的Ca2+水平,随之产生肌钙蛋白的脱落,促进内皮的水溶性,血管平滑肌细胞失去弹性,最终导致血管整体平滑肌舒张.近年来从贝母研究中得知贝母是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血管舒张和保护内皮细胞的弹性作用,即调节血压的平稳与抑制血管内皮的收缩.由此可知中药活性成分贝母对血管舒张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结合作用以及促进NO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血管的舒张作用.

3 毛蕊异黄酮对脑微血管内皮屏障作用

最进研究发现,中药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是依据阻碍MMP的表达和抑制其活性进而保护微血管的内皮作用的[4].实验性研究表明,在制作鼠脑血管阻塞模型的前,通过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含中药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药物,对脑微屏障血管中的穴样内陷膜内蛋白通路表达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抑制MMP的表达,产生血管屏障保护.已知人类脑微血管是由内皮细胞构成的,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又与脑微血管相通,因此血脑屏障保护脑部防止血管中的脂溶性颗粒进入脑腔内.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人脑微血管内皮屏障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修复作用.由此可知,有活性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是通过NO-Caroline-AMP的连续表达的的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的,即使微血管内皮产生保护的有效屏障作用.

4 余甘子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研究表明,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5]能够产生缓解胰岛素敏感作用部位,其部位是余甘子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重要治疗靶向依据.提取的中药余甘子活性成分对机体调节核转录因子的激活受体PPAR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余甘子调节Apparat的基因表达,提高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余甘子对人体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6].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通路的表达来改善人体胰岛细胞对体外相关胰岛素药物对胰岛靶器官激动受体Apparat的敏感性,从而降低糖类过度流失得不到利用而对对机体的损害.余甘子在减少在脂肪组织分化、蛋白组织的分解、糖代谢的异常,进而防止脂类颗粒过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避免炎性细胞浸润等治病机制的产生均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药活性提取成分余甘子促进胰岛素靶器官的敏感性,又可以调节PPAR通路的表达.

5 姜黄素对乙肝病毒治疗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中药届发现某些中药活性成分中含有抑制乙肝病毒的物质,如姜黄素在阻碍病毒的吸附与转录的环节中就有较好的效果[7].中药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姜黄素能有效的修复受损肝细胞,得到了广阔的应用[8].研究发现通过提取姜黄素并将其注入乙肿瘤细胞SNU475培养基中,发现姜黄素能够诱肝肿瘤细胞程序性凋亡,并且对用量及时间都有明显的依赖性.姜黄素中含有的效物质易溶于血,进而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干细胞进行诱导杀伤.研究发现中年男性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极易堆积,乙肝病毒易于感染,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极易造成肝细胞损伤,可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姜黄素可以诱肝肿瘤细胞程序性凋亡和Cyclind1的表达来治疗肝炎,所以利用中药的活性成分治疗肝炎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6 佛手散对抗脑胶质瘤作用

脑胶质细胞瘤是目前且导致人类死亡恶性脑肿瘤之一,研究表明药活性成分佛手散对胶质细胞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佛手散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来抑制肿瘤细胞在机体的表达和活化的,佛手散也可调控细胞周期活动中端粒酶的活性,这些表达包括诱导逆转录和减少端粒细胞的复制能力,使得细胞分裂减少.虽然脑胶质瘤病因就有复杂性,但是其本质因素主要因为细胞正常凋亡程序遭到破坏,导致端粒酶增多,细胞增殖出现不衰减状态.研究表明平中药活性物佛手散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来抑制肿瘤细胞在机体的表达和活化,诱导脑胶质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核蛋白,使得细胞分裂减少,从而很好的抑制脑胶质瘤增生.正应如此使得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脑胶质肿瘤的治疗中提出了较为有效方案,使得中药对治疗肿瘤中越来越大被看好.

7 川芎嗪对逆转卵巢癌化疗耐药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研究认为中药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黄芩素、槲皮素、甲基莲心碱、穿琥宁等可以对逆转卵巢癌产生耐药作用.尤其是川芎嗪拥有较好的逆转卵巢癌耐药作用活性[10].川芎嗪耐药机制分为多种方式,例如调控癌细胞周期、使癌细胞内有效药物活性增高、精准药物靶点的能力、减少癌细胞遗传物质的修复、促进癌细胞程序性凋亡等等.而且少剂量的无细胞毒川芎嗪中药活性成分能较好的改善耐肿瘤细胞中耐药的浓度和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概率的比值.中药活性物川芎嗪可以可以较好的促进低活性细胞的P-糖蛋白的基因表达作用[11].由上可知,活性物川芎嗪具有逆转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细胞作用以及对癌细胞凋亡调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 结语与展望

目前,中药在临床治疗中与理论效果存在着较大差异,是因为除了某些疾病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现存的标准不容易精确的受到应有评价,与此同时也存在目前研究水平局限性问题等.尽管研究人员对中药成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只有小部分的研究成果是显著的,然而随着分子生物水平以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方法出现,使得大多数的研究项目得到更加确切深入的探究,因此在治疗疾病的研究中与药物开发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我们在今后的科研中,要不断的发挥强大学科交叉优势,使得这种优势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中,以达到精准确切探治疗效果,从更多的治疗途径和研究环节上找到其研究的突破口,从未知中药有效成分着手进行研究,发现活性成分靶作用的途径.由此可见,在未来更好的开发利用中药对治疗疾病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这种新途经值得推广.

〔1〕张钰哲.离体大鼠肠内菌群对知母甾体皂苷代谢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03):5-8.

〔2〕左艳敏,王筱婧,王东兴.中药活性成分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4,08(03):1409-1411.

〔5〕周家驹.中药活性成分[M].科学出版社,2012.3.

〔3〕陈红林,刘晗,叶心怡,寇俊萍.中药活性成分改善缺血缺氧所致脑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5,39(06):415-424(08):2600-2604.

〔4〕邵敏.Caveolin-1在INF-a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5〕丁锐,王莉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激动剂与肿瘤[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42(01):8-19.

〔6〕姜慧洁,张晓静,张慧等.基于P Pars靶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355-4358.

〔7〕罗廷顺,李洪文,刘正文,刘光明.姜黄素的提取分离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16(02):102-107.

〔8〕段章好,陈新梅.抗乙肝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4.

〔9〕贾智若.佛手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10〕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03):215-217.

〔11〕Guo K J,Xu S F,Yin P,et al.Active components of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decoctions have antioxidant function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1,89(10):3107.

R285

A

1673-260X(2017)09-0024-02

2017-07-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50038,81360316,81460283,81660307);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BS0807,2015BS0801,2014MS0810,2016MS(LH)0307);包头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FLYBY201606,BYJJ-DF201602,BYJJ-YF201615,BSJJ201617);包头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JJ201623,BSJJ201632)

谢伟,男,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川芎嗪姜黄内皮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姜黄素对人胃癌AGS细胞自噬流的作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与p38MAPK的研究进展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