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也“低碳”
——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下的景观雕塑研究

2017-03-30乐,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低碳功能性雕塑

苏 乐,赵 虹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雕塑也“低碳”
——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下的景观雕塑研究

苏 乐,赵 虹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再次将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低碳型”景观雕塑艺术区别于普通景观雕塑,以其材料的环保性和二次利用性、建筑地区环境保存完整、低碳节能功能性等诸多特点,顺应当前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低碳型”景观雕塑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国内景观雕塑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中外领域内成功案例,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思路,阐述了其发展潜力和研究意义.

低碳型雕塑;可持续发展;环保;功能性雕塑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低碳型”景观雕塑的研究背景

低碳概念是开展绿色经济建设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以我国为例,早从第十个五年计划起,生态建设和环保理念多次出现在国家发展纲要之中.近年来,部分设计师将低碳材料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推崇.

“低碳型”景观雕塑是在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大环境下的应用性雕塑艺术,符合国家生态建设和环保理念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看来具有很强的趋势性.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

材料性: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低能耗、无污染和循环再利用以及降低建设场地的土地资源消耗.

人文性:以雕塑建造地的区域文化、人文、信仰来定位雕塑主题,使得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公众可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环境的舒适和生态,促进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可持续提升.

功能性:使传统雕塑作品从艺术表现和美感传播性质向净化环境、调整生态系统、能源再生等方向蜕变.

1.2“低碳型”景观雕塑的研究意义

“低碳型”景观雕塑的设计理念符合国家清洁能源、生态建设等发展纲要的要求.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能源消耗、环境破坏等人类发展的“副产品”展现出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严重.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已经在保证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着手环境治理工作.部分国家甚至暂缓发展速度转向治理环境、能源等发展的“生产资料”.“低碳型”景观雕塑在材料、设计理念及功能性三个方面,对设计者提出了要求.在这种理念下,艺术设计不得对人力、资源进行滥用,作品的形成应形成一定的“效益”,而非为了创作而创作.与此同时,雕塑作品与环保产业、艺术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成果可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艺术作品从单纯的艺术载体向务实应用性方向转变,从而形成流派,雕塑作品不仅限于供人们观赏或区域性地标,而是切实形成人文文化传播载体,成为城市运转的功能性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这种大局观下的景观雕塑设计作品,才会成为未来设计的主流.

2 国外低碳型雕塑作品带来的启示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领域方面研究较早,在20世纪末期“低碳”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有意识在建造景观和雕塑作品时强调对生态的保护.

美国著名的西雅图煤气厂新公园在1970年由设计师理查德·哈格主持设计改造,在对受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后,他确定了工业遗迹的主题基调.经过有选择的删减后,剩下来的工业设备被作为巨大的雕塑群保留下来,从而减少了建筑成本,还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可谓“低碳”景观雕塑的“鼻祖”.

受此影响,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在废弃之后,许多旧厂房在英国艺术家乔纳森?帕克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通过将吊挂灯光、装饰与厂房中的废弃器械整合,原本的死地成为工业主题的雕塑公园,成为老工业区一个别开生面的聚会场所,拉动了整个社区的经济.由于改造动作并不伤其原貌,鲁尔工业区也在2001年12月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传统的“高楼大厦平地起”的设计理念,此类低碳型雕塑群客观上尊重原始设计环境,讲究干预最小化设计.建筑地点本身是废弃工业用地,而雕塑的主题恰恰沿用这种工业遗迹,经过大量的废弃物清理和视觉改造后,将原本的工业设施艺术加工,工厂的那种“锈迹斑斑”得到强化,极具视觉冲击力.周边环境设施的选择上,鉴于工业用地生长环境恶劣,设计师采用了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植被用于种植.这种植被本身具有改善水土的作用,且随着季节的变化由荣转衰再由衰转荣,避免了灌溉、保养的成本,又展现了人工植被所不能表达的生命力.

这类西方国家的经典之作带给我们的启示很明确,一是废物利用,废弃场地本身具有的混凝土、钢筋、砖石是雕塑群建筑的完美改造材料,不仅节约成本,更与雕塑主题本身完美契合;二是将景观和生态环境融合起来,工业用地土壤几乎饱受污染,设计师利用净化功能的植被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土壤环境,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三是在废弃地区挖掘其艺术性,工业用地本身用于生产,但同时也是具有强烈艺术感的艺术主题,人们在游览景观时,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传递完胜凭空创造出来的艺术建筑群.

3 国内景观雕塑艺术的现状和问题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低碳型”景观雕塑实际上还未生成体系(其本质原因在于节能减排等可持续性发展系统本身并不健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内,“低碳型”景观雕塑虽在概念性方面并非新生事物,但涉及“低碳”字眼,设计者对其认知往往仍流于雕塑建筑材料本身低碳环保的范畴;作品范围也多限于废弃材料制成的小型作品,并没有真正实际的“节能减排”的“低碳”之举.

在艺术表现方面,过度注重外观构建,以感官刺激和美学作为创作导向,忽略了景观雕塑的生态型.人力物力的堆砌只求视觉上的刺激,使得艺术作品既没有主题与生命力,又没有和周边生态环境形成有机结合,沦为赤裸裸的商业导向作品;更有甚者为了追求雕塑作品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的照明元素,使得资源耗费甚巨.

在创作动机方面,由于经济利益使然,城市规划涉及的雕塑作品更偏向“门面”性质和商业性质,是“招商引资”、“造型展示”的重要载体.其具体表现为:景观雕塑不能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目的性强,人文气息欠奉;建筑作品兴建以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为代价;批量的雕塑群充斥着国外作品的生搬与雷同,千城一面的雕塑公园“泛滥”等.

在创作立意方面,在看到国外优秀作品后,很多设计师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往往融入了具有地域、人文色彩的主题元素,各国的国情、文化存在差异,一味的模仿和借鉴,使得国内很多作品南橘北枳,不得其意.

随着城市景观雕塑事业的蓬勃发展,雕塑作品遍地开花,国外相关产业起步较早,在借鉴学习的同时,国内设计界应在理念上与国际接轨,因地制宜,以本地文化为基石进行艺术创作.

4 低碳型景观雕塑的设计导向

低碳型景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以其独特的环保、可持续理念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推崇的理念性艺术创作.其材料性、人文性和功能性的特征也成为无论是艺术教学还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导向.

4.1 环保材料是低碳型景观雕塑的根基

近年来,采用环保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已逐渐流行.利用废弃的材料进行艺术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说可谓“老生常谈”.利用饮用水瓶盖、老式磁带、旧水管、钢筋等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利用废报纸制成雕塑作品以呼吁人们节能减排.这说明低碳环保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已取得成效.

然而我们也发现,讲到低碳材料,人们往往只想到可回收的废弃物品,而废旧材料基本上是以垃圾的形式存在,在回收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难度和阻力.比如有人想用废旧的老式磁带进行艺术创作,但这种磁带在当今年代已经基本不生产,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或者网络购物的方式取得,且往往价格不菲,这就有违低碳材料的初衷了.同时,废旧材料在使用中也存在局限性.

所以,我们呼吁使用低碳型材料,并非指非它不用,而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向这个理念靠拢.比如在对低碳型景观雕塑的设计过程中,为基材的整体使用量设定低碳材料的比例,材料也不仅限于对废弃物的回收,使用低污染、低排放、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材料同样符合低碳型雕塑的立意.在这种前提下,材料的环保才能真正走向台面.

4.2 人文文化是低碳型景观雕塑的精神载体

低碳型景观雕塑具有其他艺术作品相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其更强调对人文精神的传播而非单纯的视觉感官刺激.以西班牙艾丽西亚·马丁著名的“书籍”雕塑为例.建造基材是成千上万的废旧书籍,通过结构固定,呈现了如倾泻的水龙头般的“书泉”.这一作品已经成为马德里的一处人文标志,对比国内以食材、名产为主题的商业性雕塑建筑而言,其内涵的高低已不言而喻.

景观雕塑使用低碳元素本身传递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而引入代表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标志到雕塑作品中是低碳型景观雕塑的必备元素.环保理念并非低碳型雕塑唯一的传播主题,无论是文化、经济、农业、标志性产业都可以以雕塑为载体向大众传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雕塑首先是艺术作品,当它承载弘扬地域文化,传播人文精神前,首先需要有一定艺术性.而这种艺术性与人文结合需要设计者精准把控.当我们看到一座雕塑作品,感受不到他的艺术感或者精神指引,反而从它的形态中“领略”了庸俗或者矫揉造作时,则因该审视其内在的原因.

4.3 功能性是低碳型景观雕塑的升华

常规的艺术作品大多不具有某种具体的功能,而景观雕塑作为某种意义、精神的象征物似乎也很难谈及功能.然而事实确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雕塑作品经过精心的设计,在具备特有的功能的同时甚至提高的人类的生产力.

芬兰的建筑师Marco Casagrande在厦门设计的渔民雕塑就是使用了太阳能面板制作成人型雕塑矗立在金门岛畔.白天,渔民雕塑通过吸收太阳能收集电量,晚间利用雕塑上的LED灯吸引牡蛎.当日落西山,海水涨潮之际,四个渔民雕塑被大海淹没,水中的灯光将海中的牡蛎吸引过来,渔民便可乘着渔船“坐收渔利”.

而2013年的EVOLO设计竞赛一等奖“极地伞摩天大楼”,作为雕塑建筑本身可以通过海水盐差发电,成为功能性低碳雕塑为新能源事业贡献的一个绝佳事例.

低碳型景观雕塑的功能性,实际上指的是它具有某种实用性,而这种实用性通过和艺术相结合的形式,给予人们美感的同时裨益人类.需要指出的是,低碳型景观雕塑的功能性并不一定要发电排涝,步行街边的一个垃圾桶雕塑就可以给人艺术美感的同时承载垃圾回收的使命;小区内绿化带中的一座假山也可以为四周的绿草灌溉.我们在追求景观雕塑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时,更多的是要传递一种理念:艺术不仅带来美感,更能为人类造福.

5 结语

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把生态、绿色、环保做为艺术设计中重点考量的元素.如何在作品基材选择上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也为景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在低碳材料的基础上融合人文思想、区域文化传播等多种理念,提升景观雕塑的功能性和精神传播的程度也反映了艺术设计从业者在设计思想上的转变.本文虽以低碳理念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为引,但更多的是引发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艺术、自然、环境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也是低碳型景观雕塑设计所要遵循的大方向.

〔1〕李欣然,高峰.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中雕塑功能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6).

〔2〕赵学强,王鸿雁.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内的特定功能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报,2015(8).

〔3〕单冬梅.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典型模式比较[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

〔4〕孙迟,王淳子.浅析城市雕塑的功能与文化内涵[J].美术大观,2014(08).

J313.2

A

1673-260X(2017)09-0084-03

2017-07-23

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126)

猜你喜欢

低碳功能性雕塑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写实雕塑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