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猪病流行特点及2017年流行趋势展望

2017-03-30陈同煜王玉超古金元胡东方刘思当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圆环猪群猪瘟

陈同煜 , 彭 涛 , 王玉超 , 古金元 , 胡东方 , 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271000)

2016年猪病流行特点及2017年流行趋势展望

陈同煜 , 彭 涛 , 王玉超 , 古金元 , 胡东方 , 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271000)

2016年可谓养猪业多年不遇的“丰收年”,尽管目前猪价较年初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价状态,市场行情稳定,养猪利润丰厚,盈利多少取决于自己的饲养规模和养殖水平,疫病防控是影响猪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猪病流行特点与2015年基本相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2型圆环病毒病、流行性腹泻及口蹄疫仍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疾病,其中猪伪狂犬病的感染及发病率大幅上升,猪2型圆环病毒病及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他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与去年类似;细菌性疾病的流行依然严重,以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链球菌病等为主的细菌性疾病最为常见,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疾病尤为多发,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加重了病猪死亡率。本文就我们实验室疫病检验情况对2016年猪病流行特点与发病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7年猪病流行趋势做一个预测和展望。

1 2016年主要猪病流行特点与发病规律

根据实验室统计,自2016年1月~11月期间,共收集来自325家公司的358份病料和4 934份血清样品,送检猪场以中小规模及散养户为主,多数发病猪场养殖条件和生物安全措施差,疾病问题主要集中于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胎,产房仔猪腹泻、神经症状,保育仔猪咳嗽、气喘、瘦弱,育肥猪严重呼吸道疾病病症,往往发病迅速、致死率极高,令养殖户束手无策,遂前来就诊。经分类检测和整理,得出结果见表1和表2。

1.1 猪瘟 近年来,随着养猪场生物安全及免疫防控意识的增强,尤其是猪瘟疫苗的质量改善和免疫强度的增加,猪瘟的防控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猪瘟病毒广泛散播、养殖密度增加以及生物安全尚存缺陷,部分猪场非典型性猪瘟或猪瘟病毒的亚临床感染仍相当严重,病猪症状轻且不典型,多呈慢性型,非典型化已成为当前猪瘟流行的主要表现形式。部分猪场因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及规范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合格率低,尤其是保育圈仔猪存在较大隐患。

实验室在2016年送检的281份猪瘟病原检验样品中,病原阳性31份,检出率为11.03%;在送检的4 857份猪瘟血清抗体检测样品中,抗体阳性 3 678 份,阳性率75.73%。其中规模化猪场(100头母猪以上)猪群猪瘟免疫水平相对较好,小规模及散户猪瘟抗体水平整齐度较差,免疫效果不佳,尤其是从市场购买仔猪的育肥猪场和小规模自繁自养场,抗体阳性率始终徘徊在70%上下,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由此表明,我国目前猪瘟的免疫防控效果一般,各类猪场不可避免的出现猪瘟感染病例,猪瘟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

表1 2016实验室病原检验统计

表2 2016实验室抗体检验统计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自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暴发以来,一直扮演猪场疾病的头等角色,几乎所有猪场均难逃其害,作为传染性极强的高热性呼吸道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其治愈率低、危害大且难以清除净化,为防治该病国内推出了大量高致病性致弱毒株和经典毒株的活疫苗,免疫强度不断加大,由此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应激反应和巨大的潜在隐患,常成为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导火索”,给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实验室在2016年送检的349份蓝耳病病原检验样品中,病原阳性37份,检出率为10.60%;在送检的4 315份蓝耳病血清抗体检验样品中,抗体阳性3 243份,阳性率75.16%,猪场阳性率100%,未见蓝耳病阴性猪场,相当部分猪场的蓝耳病抗体离散度大,预示蓝耳病病毒在猪群中十分活跃,是造成猪群健康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此状况下,养殖条件的好坏和生物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对该病的有效控制则至关重要,“多点饲喂”和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猪场,尽管存在疫情隐患,但猪群稳定并有良好的生产成绩。所以猪场对蓝耳病的防控一定要在疫苗适度免疫保护下,调整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1.3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2016年防控压力最大的疫病,2016年实验室在送检的336份猪伪狂犬病野毒病原检验样品中,病原阳性104份,检出率30.95%,较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检出率(15.81%)有大幅提升;2016年在送检的4 635份猪伪狂犬病gE血清抗体检测样品中,gE抗体阳性2 906份,阳性率62.70%,较2015年猪伪狂犬病gE血清抗体阳性率(43.91%)也有大幅提升。检测数据显示,伪狂犬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加快,变异毒株的致病性进一步增强,猪场或猪群染毒率显著增加,现有的疫苗并不能提供足够安全的保护。少部分猪场在加强免疫检测的前提下,通过引进阴性后备猪和淘汰阳性种猪获得了阴性猪群,但阴性猪群的维持难度很大,一旦生物安全不到位,尤其在引种监测不力和流动人员管理不严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阴性猪场阳转,为该病的防控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一些小规模猪场及散养户防疫措施不到位和免疫程序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疫病严重流行。只有做好疫苗免疫,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实时监测后备猪群,及时淘汰阳性种猪,才能保持猪群稳定,减少猪场损失。

1.4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群中感染率最高的疫病,尽管感染猪群多无病症表现,但作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和众多病原的帮凶,对猪群健康稳定和生产水平的影响不容小觑。该病毒常与细菌或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在临床重症病例中大多能检到圆环病毒。当下对2型圆环病毒感染的检测要求越来越多,说明养殖场已经意识到2型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群的重大危害。实验室在2016年共接受2型圆环病毒检验样品245份,相比2015年(140份)有较大提升,其中病原阳性73份,检出率29.80%,相比2015年(40%)的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2型圆环病毒抗体检验样品1 598份,抗体阳性1 461份,阳性率91.43%,相比2015年2型圆环病毒血清阳性率(87.27%)略有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送检猪场大部分做过圆环疫苗免疫,所检验猪场的个体阳性率平均达90%左右,说明市面流通的圆环疫苗效果较好,免疫猪群健康状况优于非免疫猪群,相比于2015年2型圆环病毒的感染率有所下降,疫苗免疫功不可没。

1.5 流行性腹泻 新生仔猪腹泻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及影响猪场生产成绩的重要因素,自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及世界上主要养猪国家均遭受了一场严重的猪腹泻疫情,而这场疫情的根源就是高致病性流行性腹泻。其高传播速度和高死亡率与其他腹泻性疾病明显不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令养殖场心痛不已。近几年随着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的变异,该病的发病季节不再拘泥于寒冷的冬春时期,而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现有疫苗不能给仔猪提供理想的保护,因此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实验室在2016年送检的83份流行性腹泻病毒检验样品中,病原阳性22份,检出率26.51%;相比2015年(63.24%)的检出率大幅下降。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2016年猪场加强了该病的免疫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去年暴发过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可能已完成对该病的自然“驯化”,致使该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此外,猪场对哺乳仔猪饲养条件和生物安全措施的改善也不无关系。

1.6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作为猪场的传统疾病,对猪群的危害一直存在。其发生与猪场饲养环境优劣、饲养管理的好坏以及生物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作为病毒性疾病或其他单一细菌性疾病的“从犯”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2016年细菌性疾病的流行依旧,在呼吸道疾病方面,以副猪嗜血杆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和由此引起的死亡率最高,前者主要危害保育阶段的仔猪,近来产房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有升高之势,所以对副猪嗜血杆菌发病严重的猪场必要进行母猪的疫苗免疫;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危害育肥阶段的猪群。其次是支原体肺炎和猪肺疫,支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病原,虽然病猪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只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规模化猪场应进行疫苗免疫。另外巴氏杆菌病也时有发生,因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难以区别,常被忽视,需加强对其药物防控。在消化道疾病方面,大肠杆菌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及养殖密度的增加,给该病防控带来一定难度。其次是沙门菌,该菌分布广泛,极易传播,且为人兽共患,加强对2月龄内仔猪的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猪回肠炎是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据临床病例检测,该病在猪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需注意关键时期的药物预防。另外,魏氏梭菌、猪痢疾螺旋体等引起散发性消化道疾病。其他病菌病,如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猪丹毒等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1.7 其他疫病 2016年,猪O型口蹄疫的发病率趋于平稳。实验室在2016年共检验O型口蹄疫抗体血清样品841份,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637份,阳性率75.74%,与2015年O型口蹄疫的血清抗体阳性率(75.33%)基本持平。虽然大部分猪场均高度重视口蹄疫的疫苗免疫,但检测数据表明,部分猪群免疫合格率偏低。在实验室检验的406份A型口蹄疫血清样品中,抗体阳性140份,阳性率34.48%。由此显示,可能与部分猪场免了含A型口蹄疫毒株的疫苗有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感染的可能。猪流感、乙脑、细小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发病率较低。

2 2017年流行趋势预测和展望

结合2016年及近几年猪病流行特点,2017年猪病流行规律较之前不会出现太大偏颇,仍以常见病毒性疾病流行为主,病毒与细菌性混合感染疾病现象依然是临床病例的主要特征,由于2016年养猪效益较好,猪场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养殖条件有所改善,疫病防控措施有所增强,疾病的发生应该有所下降。但我国猪病流行现状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病毒性疾病方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随着变异毒株的扩散和蔓延,其流行态势可能会增强,并引发部分猪场严重疫情。伪狂犬病病毒新毒株的流行日渐猖狂,防控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免疫不到位及生物安全措施不力的猪场将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猪瘟将继续表现非典型或慢性型感染为主,抗体阳性率低或曾出现过临床典型猪瘟病例的猪场需引起高度重视。2型圆环病毒高感染率将持续存在,有数据显示,通过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母猪产死胎及弱胎率,对提高猪只免疫力和稳定猪群健康生产有积极意义,猪场应重视对圆环疫苗的免疫。流行性腹泻病毒发病会渐近平稳,但不乏某些猪场重度流行,疫苗的科学免疫及生物安全措施非常重要。口蹄疫的防控要有所加强,尤其要关注O型口蹄疫流行毒株及A型口蹄疫的疫情,应加强监测。其他病毒性疫病较以往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细菌性疾病方面,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会日趋严重,值得高度关注,应列在细菌性疾病防控的重要位置。其次,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沙门菌病的发生不会减缓,大肠杆菌尤其是可致人兽共患的O157血清型的流行要严密监视,需引起足够重视。其他细菌性疾病较以往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养猪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期,每一个养猪人都要抢抓机遇,不断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更好的规避疫病风险,创建稳定健康猪群,做到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12-05

刘思当,E-mail:liusid@sdau.edu.cn.

猜你喜欢

圆环猪群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群中暑咋预防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